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及发展分析论文_刘展新

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及发展分析论文_刘展新

连云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江苏连云港 222001

摘要: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的海鲜、鱼类消费需求大幅增长,随之则是越发频繁的海洋渔业生产活动,同时也对我国的海洋渔业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破坏;突出表现为海洋渔业生态失衡问题。造成我国海洋渔业生态失衡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大的方向讲,可以归结为“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相关防治工作及有效措施也应该以上述两方面因素为参考依据。为了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生态失衡问题的早日解决,本文主要从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以及主要管理对策方面探讨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生态渔业;养殖;生产;模式;发展;分析

1、渔业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1、生物量及生物种类减少

海洋捕捞会导致海洋里目标生物的生物量急剧减少。由于目标生物分布区域和回游路线相对固定,有目的性或者大强度的海洋捕捞会导致目标生物快速减少甚至枯竭。世界范围内,被开发种类遭受过度捕捞程度达到25%~30%,充分捕捞或者大量捕捞占40%,而这些被充分捕捞或大量捕捞种类经过发展都会进入过度捕捞状态。在中国,只要经济价值较高或受欢迎的种类都会遭受过度捕捞,使得很多渔业生物量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众多主要经济种类都将成为或正在成为濒危物种。

1.2、物种品质的退化

渔业过度捕捞不仅影响目标生物的生物量减少,同时还影响其性成熟年龄、寿命、个体大小和群体的遗传。通常来说,个体大的物种其生殖能力强、怀卵量多、卵径大,因此产出的卵细胞含有生长因子及能量物质更多,连续、强大的捕捞压力,会导致种群个体变小。持续性捕捞大个体生物对性成熟早和生长速度慢的基因群体是有利的,能使群体进化过程发生性成熟年龄变小、生殖能力下降、年龄结构降低和生命活力降低等现象。但这种商业性捕捞经常针对某个特定群种,对于一些雌雄同体或存在性别转换种类来说,必然会使其群体内性比发生改变。

1.3、栖息地的退化

海洋地质结构复杂为其相应生物提供合适的生活场所,并且通过反馈作用来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栖息地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近年来海洋渔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底拖网渔具,极大地改变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形态、物理结构等。海洋生物栖息地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及物种快速灭绝的基础因素。这种底拖网作业对各类型栖息地都有急剧性与积累性的破坏力,同时这类渔具的强烈干扰会破坏生物地化循环路径,改变沉积物颗粒的直径,使得沉积物中污染物再度浮出,增大水底的营养盐通含量。

2、生态渔业养殖生产模式

2.1、渔—牧结合型

将渔业和鸭、鸡以及猪等畜牧业进行有效的结合,充分利用水陆资源,不断促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渔牧结合型是改变肥水养—殖鱼类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模式,将鸭、鸡或者是猪等牲畜的粪便加工成配合饲料,并将其用于喂养鲤鱼和罗非鱼。这种模式既丰富了鱼类养殖的饲料类型,同时还降低了养殖成本。

2.2、渔—农结合型

将养鱼和种菜、种粮以及种花等相结合。用鱼塘中的泥作为田地的肥料,在田中种植经济作物或饲料,不断增加种植收入,同时还降低了家禽和鱼类养殖生产的成本投入。

2.3、渔—牧—农复合型

这种复合型养殖模式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态渔业养殖生产模式。其主要以养鱼为主,既实现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互相交叉,同时还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将塘泥和粪肥用于种植粮、果、菜和青的饲料,而饲料又用以喂养家禽和鱼类,从而形成种养加工为一体、循环生产、综合经营的新的生产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根据鱼类的生态环境和鱼类生长状况,采用人工方式,对江河、海、湖等公共水域的自然水体进行鱼类的人工繁殖或鱼种的繁殖。近年来,海洋、河流、江河、湖泊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影响了人们的注意力。增殖和释放能有效补充渔业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2.5、洁水渔业

在基层的重点放在“洁水渔业”的实施,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水域和衢州市渔业发展规划布局的特点,三个生态净水养殖模式推广:第一,“在科学和技术的水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渔业资源放鲢鳙鱼和其他食品的过滤水和其他类型的土著鱼类,禁止施肥,喂养,促进水生态平衡的恢复;其次,“干净的水和水土保持“干净和健康养殖,水产养殖容量严格验证,利用集成技术,变换F养殖基础设施和设备,严禁施肥,喂养,离开改善水域水质达到水生态环境和渔业产业协调发展;第三,“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生物法等方法,对养殖环境的人为控制,改善养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3、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法

3.1、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清单

制定了推进渔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同时,将工作内容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科室、落实到具体人,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清单化。局产业科、质安办负责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监管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市渔政局负责保护渔业资源、开展渔业增殖放流、禁止投肥养殖和取缔珍珠养殖,主抓渔业禁渔期执法管理,长年开展“打非治违”和平安渔业创建。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主抓四湖总干渠流域及其养殖水域常年水质检测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协助落实渔业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3.2、改变传统的渔业管理制度

要改变生态系统现状必须从改变传统渔业管理制度开始。传统渔业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中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制度层面存在问题是其主要原因。因此,需要不断健全海洋渔业法律法规,以适应海洋渔业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及要求;不断完善渔业管理与协调机制。海洋渔业管理原则应本着适应现实基础,而不是简单的集权和分权,应该加大地方分权及让利益相关者一起参与的力度,以此提升管理透明度,减少政策执行阻力,保证管理制度顺利运行。

3.3、恢复生态系统的状态

只有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保持种群最大可持续产量水平,才能长期满足人们需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降低资源捕捞量与渔获努力量;(2)减少渔获物的弃补与兼补现象;(3)通过设置人工鱼礁和采用增殖流放的方法以提高资源产出力;(4)努力恢复物种的多样性,运用特定养护措施,保护濒临物种;(5)预防海上污染,清理污染物。

3.4、建立保护区

海洋保护区的建立能完整地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原本面貌,海洋保护区能为恢复、发展、保护、繁殖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减少人类行为带来的破坏产生极大的作用,为保护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开辟新道路。当前需要建立的保护区包括:海湾生态系统保护区,海岛生态系统保护区,珍稀动物自然保护区,重要渔场生态环境保护区等。

综上所述,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方法是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科学化管理。在实际运用中,完善管理体制,实现多元化管理,保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满足生态系统发展需求,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5):284.

[2]刘丹,胡家彬.加快产业创新探索生态渔业发展之路[J].中国农垦,2016,(04):20-21.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现代养殖模式的探路者[N].中国渔业报,2016-03-14A03.

[4]湖北省水产局.发展生态渔业防治面源污染[N].中国渔业报,2016-04-18A03.

[5]欧阳蕾昵施勰赟杨清悦.上海:创新种养方式发展生态渔业[N].中国渔业报,2016-11-14A03.

论文作者:刘展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

标签:;  ;  ;  ;  ;  ;  ;  ;  

生态渔业的养殖生产模式及发展分析论文_刘展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