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诊治和预防体会论文_张浩军

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诊治和预防体会论文_张浩军

张浩军

(郑州中原医院普外科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诊治和预防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收的84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实验组对患者采用二次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进行第一次手术后,采用保守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47%,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结论: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通常情况下需要进行二次手术,通过二次手术可以处理好患者胆囊中胆囊管和胆总管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余胆囊合;诊治;预防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123-02

残余胆囊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主要是指行胆囊切除术后,胆囊部位残留或胆囊管余留过长,导致的胆囊结石。我国残余胆囊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为了更好的诊治残余胆囊合并胆结石,对我院2013年六月-2015年四月间我院共接收了84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患者进行试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六月-2015年四月间我院共接收了84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首次手术中:有34例患者进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有30例患者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有20例患者爱用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年龄在36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6岁。所有患者的病程都在5个月~12个月之间,平均病程7.6个月。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实验组患者在第二次手术后的六个月内临床表现为右上部腹痛,同时部分伴有右肩或后背下部分胆囊。应引起重视。在临床中胆囊结石轻者表现为隐痛或胀术,重者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黄疸、发热等。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断经B超确定12例,ERCP确定,10例,MRCP缺点10例,剖腹探查确定10例。

1.3 方法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二次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22例患者接受残余胆囊切除术,20例患者接受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2]。

对照组:在进行第一次手术后,采用保守治疗。

1.4 治疗标准

对于胆囊切除术,临床中的治疗标准有三个:第一,治愈,患者胆囊中的结石被全部切除,患者胆囊部位没有疼痛感觉。第二好转:患者胆囊中的结石大部分被切除,胆囊部位有稍微的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无效:患者胆囊中的结石还存有很多,胆囊部位伴有疼痛[3]。

1.5 统计学处理

对收集两组数据进行SPSS19.5进行分析,把计算的资料用(x-±s)进行表示,同时用x2进行合适的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治愈人数18例,好转人数10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实验组的治愈人数25例,好转人数3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0.47%,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对比(n(%))

组别 例数治愈人数好转无效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42 35 3 4 90.74

对照组42 18 19 14 66.7

X2 6.32 5.78 4.39 11.82

P值<0.05<0.05<0.05<0.01

3.讨论

3.1残余胆囊发病原因分析

(1)病情因素:残余胆囊主要是胆囊内部出现炎症,一些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开口处,而导致胆囊解剖不清晰。手术中,医生应避免损伤胆囊周围的器官。(2)解剖因素:患者胆囊中的胆管畸形,再加上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对胆囊解剖识别能力的缺乏,而导致胆囊或者胆囊管的残留过多。

3.2 残余胆囊的诊断

根据患者的胆囊切除病史,或者患者右上腹疼痛的性质可以考虑为残余胆囊。在临床中,对于残余胆囊可以采用B超,CT,ERCP和MRCP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诊断。对于残余胆囊比较小的患者,可以采用剖腹探查的方法进行诊断[4]。

3.3 残余胆囊治疗

实验组患者都是经过二次手术进行残余胆囊切除的,首次手术可能会引起患者右上腹的粘连,因此首次手术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需要进行第二次胆囊残余切除手术。在第二次手术中需要先解剖第一肝门与Calot三角,找清楚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间的解剖关系,准确切除残余胆囊。继而完整切除残余胆囊。

3.4 残余胆囊的预防

对于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来说,从理论上是可以进行预防的。第一,要让患者对于手术的风险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不能让患者有害怕的情绪。第二,在手术中要明确的辨认胆囊中三管之间的解剖关系,妥善的对胆囊管进行处理。同时对于一些急性胆囊炎患者不适合手术,需要对患者先进行抗感染治疗,之后再进行手术。最后,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胆囊的三角水肿,应该及时额中转开腹[5]。

【参考文献】

[1]李国锋,吕亚静,林海龙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65-1667

[2]朱春华,徐忠.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28):88-89.

[3]李国锋,吕亚静,林海龙.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2):1665.

[4]何光平.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1998.

[5]熊春来,岳叶洼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影像学特殊表现及临床价值1例[J].医药前沿,2011,01(20):18.

论文作者:张浩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诊治和预防体会论文_张浩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