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型活动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论文_陈仲瑜

国家大型活动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论文_陈仲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市 102200)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公共关系为视角,策划并开展大型活动,使用媒体手段,将国家的国际地位提高,视为建设国家形象的一种新型手段。如今在国际竞争中,国家形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既然国家形象在国际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怎样建设优越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政治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以中国为例,研究国家大型活动与国家形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重要关联。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际公共关系;大型活动

在国家形象建设和传递的过程中,许多发展中的国家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等因素而缺乏一定的优势,国家形象面临严重挑战。目前中国正是发展的重要时刻,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与其他国家的友好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去有效的维护国家形象,这是值得思考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想要独立于其他地区或国家是不可能的,全球每个国家都被纳入全球经济共同体内。同时,正在崛起的国家在追求国家利益增长的时候,也要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形象,让国际社会理解和相信崛起中的国家。当今时代形势的现状是如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的,也是本文的时代背景。

一、相关概念介绍

(一)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的概念,研究角度不同概念也千差万别。管文虎等人定义的国家形象是人们普遍理解的。他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的公众和内部的公众对国家自身、国家的各项活动、国家行为及其成果所赋予的总体认知和认定。国家形象拥有极大的凝聚力、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表现。”一些学者认为“国家威望、国家名誉”等也和国家形象的概念类似,其都包含在国家软实力这一层面,都是外部现实对于主体的客观反馈。

(二)大型活动

对于大型活动,本文认为是能够引起国际社会重视,并引发一定的国际舆论的活动。它具有充分提供公共外交的平台的功能,组织者通过策划大型活动来提升事件主体的国际声望。根据活动目的的不同,可以被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和体育类活动。

(三)国际公共关系

国际公共关系是在阐述,一个组织在本国以外的地区,应对国外公众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也可以说是所进行的对国外群众有着显著影响的公共关系工作。

二、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象可以通过大型活动、国际传播和外交途径等去塑造。

(一)大型活动

国家可以通过策划大型活动,创造在国内外舞台上宣传自己的机会,这样既能展示出本国的精神文化面貌,又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比如08年北京奥运会所建立的中国形象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国际公关。再比如时隔两年后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再次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进步,建立了和平发展的优良国际大国形象,推动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

(二)国际传播

所谓国际传播是指“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文化体系进行信息交流”。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是与政府、大众传媒以及公民个人等的多个主体的跨越国家、文化的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国际传播作为重要方式影响着国家形象,其他国家想要获知一国信息,国际传播是首选的方式。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讲,我们需要通过这种途径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最终认可中国。

(三)外交

外交的主体包括社会团体、政府以及公民;外交对象涵盖了民众、他国政府、民间组织及国际组织。外交形式的不同源于外交主体与外交对象之间的结合。根据其代表的利益集团进行如下划分,外交主体分为政府(A)、民间力量(B);外交对象可划分为政府(a)、民间力量(b)。它们的排列组合方式是以下四种:政府外交(A-a)、国际游说(B-a)、公共外交(A-b)、民间外交(B-b)。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各种形式下的外交中,政府间外交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则发挥着次要作用。

三、案例分析——以国庆大阅兵为例

(一)背景介绍

从近现代开始,一般情况下在国家重大节日和大型军事演习中,阅兵作为一种仪式代表了各国政府对本国的武装力量的检视,其作用一部分为了庆祝节日,同时更重要的是建立军威国威、表达人们抵御外国侵略的信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举行了许多盛大的阅兵。其中深入人心的是开国大典阅兵、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改革开放后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以及建国70周年大阅兵,这些阅兵活动充分让世界明白中国的独立自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

(二)活动造势

1.阅兵盛况

从1949年举办的开国大典至今,我国共举行了15次国庆的阅兵,3次非国庆的阅兵(分别是1981年华北军事演习阅兵、9.3阅兵和朱日和阅兵)。国庆阅兵可以划分三个方面:首先是检阅首长、受阅部队、观阅群众等的仪式化行为;其次是阅兵仪式中的固定仪式,如升国旗、礼炮鸣放等;最后是每一年一次的小型规模的“再现仪式”,每十年一次的大型规模“再现仪式”。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5次国庆大阅兵,本次阅兵有59个方队,近1.5万人,40%以上首次受阅;游行队伍约10万名群众参加,70组彩车组成36个方阵。气势恢宏,世界瞩目。

2.媒介传播

从9月26日腾讯播出的“请给我一面国旗@微信官方”到央视出品的“爱国style”再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在国庆大阅兵到来之前,网民就已经沉浸在喜迎国庆的强烈氛围中。

现在的国庆阅兵都有媒体进行全程直播,在高效的全媒体盛装播报下,全民观看大阅兵的情绪已经被充分点燃,达到巅峰。本次的国庆大阅兵,新华社客户端采用了VR技术手段,集VR、5G、8K和12机位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拥有最快速清晰的、最有现场感的体验。不论你是否身在现场,但只要你看到了军威军强的宏大画面;听到了解说词里的动情演绎,你接受到的就是一种全身心的情绪浸染,是一种在感情上的融入和心理上的认同,这就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使国家形象更加深化。

3.海外报道

中国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受到外媒的高度关注。众多的外媒通过此次国庆大阅兵,更直观的了解到中国的发展现状,促进了国内外公众的交流和认知。盛大的阅兵展现了大国自信,民众的热情参与彰显爱国热枕。大阅兵的举办帮助中国塑造了良好的大国形象。

四、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型活动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举办大型活动作为一种外交方式,不仅影响到各国政府,还影响到全球公众。在大型活动中通过各国媒体的报道,将会对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活动还可以提升国家的社会影响力,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正面的导向作用。未来中国的发展必然会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我们才能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进而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

[2]刘继南主编:《大众传播与国际关系》.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

[3]张芹,李琨.解读国庆阅兵仪式的结构及其象征意义[J].新闻爱好者,2010(08)

[4]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5]叶洁.媒介仪式观:大阅兵与国家形象塑造.[DB/OL].2019-10-03.

论文作者:陈仲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6

标签:;  ;  ;  ;  ;  ;  ;  ;  

国家大型活动与国家形象塑造研究论文_陈仲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