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贾博,梁英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MMT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肌力,值得在GBS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 syndromc,GBS)又称对称性多神经根炎,是临床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主要特点为四肢乏力瘫软、感觉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仅有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面瘫、呼吸麻痹等[1]。由于GBS病发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养,因此容易出现尿潴留、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久治不愈就会累及呼吸肌造成严重后果,需要加强治疗以改善预后[2]。为进一步探讨GBS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96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入院后均经脑脊液检查、电生理检查确诊。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4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年龄(46.50±6.97)岁,病程在2-17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2.40±3.34)个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20-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17±5.22)岁,病程在3-2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1.93±3.30)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入院前3个月内未接受过常规对症治疗;②未接受过康复治疗;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④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 ①出现呼吸肌麻痹;② 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③患者本人或其家属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药物、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进行治疗,激素治疗采用甲强龙静点联合口服方法,500-100mg/d,连续治疗5d,丙种球蛋白采用静点方法,0.4g/kg·d,连续治疗5d。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康复治疗,具体包括:①综合康复训练。通过平衡训练、肌力训练、步态训练等加强患者全身关节的活动和功能恢复,运动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30-45min/次,2次/d。②针灸治疗。取气海穴、关元穴等采用补法进行温针灸治疗,30min/次,1次/d,10d为1个疗程。

1.4评估指标与工具 ①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内容包括进食、洗漱、穿衣、上下楼梯等,共计10个条目,每个满分100分,>60分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为生活需要他人帮助;40-20分为不能独立生活需要较大帮助;<20分为生活不能自理。②采用MMT(四肢徒手肌力检查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四肢徒手肌力进行分级评估,0级(零)为无肌力;I级(微缩)为有轻微收缩;II级(差)为可在特定状态下进行关节运动;III级(尚可)为在负压状态下可进行关节运动;IV级(良好)为可进行部分阻力运动;V级(正常)为可进行充分的阻力运动。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将录入SPSS17.0软件,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由(x±s)表示,并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由百分率表示,由用X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相近,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x±s)

3讨论

GBS被认为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死亡率约为8.6%,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麻痹和面瘫。GBS主要损害患者的自主神经,单纯采用药物治疗难以有效控制病情[3-4]。目前针对GBS并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综合治疗护理以促进患者康复[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药物对症治疗配合康复治疗后,不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高,而且MMT分级也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药物对症治疗配合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通过康复治疗中的起坐、步态训练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增强肌力,促使其尽快恢复正常活动能力。综上所述,在GBS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注意把握时机,积极进行康复治疗,以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各种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治疗周期,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陈桃,郭渠莲,杨义玲,等.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重庆医学,2013,42(17):1960-1961.

[2] 李芳,任秀贞,陈文静,等.渐进式呼吸功能训练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00-604.

[3] 王元会,张磊,徐晓霞,等.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康复过程中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229-1230.

[4] 杨常青,孔月晴,许瑞华,等.针灸疗法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32例[J].中医杂志,2011,52(9):784-785.

[5] 席艳玲,黄海霞,王宝兰,等.球囊肌力训练法治疗重度格林-巴利综合征吞咽障碍1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2):933-935.

论文作者:贾博,梁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康复治疗探讨论文_贾博,梁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