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朱莉

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病理科 415000

【摘要】目的 探究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均选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盆腔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髂总淋巴结、14.29%髂外淋巴结、35.71%髂内淋巴结、42.86%闭孔淋巴结;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和高危HPV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

临床中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为宫颈癌,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宫颈浸润患者中,五年中仅有67%左右的存活率,发病初期的治愈率较高,大致为90%至92%,其中宫颈原位癌有100%的治愈率[1]。为了保证治疗疗效,需知晓和掌握宫颈癌患者分期以及分型。然而现阶段临床诊断宫颈癌通常选择临床分期,但是缺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以及盆壁侵犯的客观判断。因此本次针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与WHO及FIGO中的诊断标准、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分级相符[2],且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并将宫颈黑色素瘤、宫颈淋巴瘤、转移性宫颈癌患者全部排除。其中14例转移、58例无转移。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经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综合分析,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率(%)表示,对比检验值为χ2,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盆腔淋巴结转移详情

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中,7.14%(1/14)髂总淋巴结、14.29%(2/14)髂外淋巴结、35.71%(5/14)髂内淋巴结、42.86%(6/14)闭孔淋巴结。

2.2 盆腔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

盆腔淋巴结无转移和有转移在患者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上,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盆腔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妇科中常发生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为宫颈癌,该疾病存有较高的死亡率,且近几年发病群体不断年轻化,此疾病会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3]。该疾病可通过多种方式扩散,如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以及直接蔓延,主要可分成腺鳞癌、鳞癌以及腺癌,发病率较高的为鳞癌[4]。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技术和细胞学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机体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致使宫颈癌以及宫颈癌早期病变筛查例数逐渐增加,有利于及早发现、确诊以及治疗,进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预后质量。针对该疾病临床常选择手术治疗,术后再需配合化疗,但是宫颈癌患者极易出现盆腔淋巴结转移,影响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明确宫颈癌病理特征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预测患者预后,并为术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在本次实验中,72例宫颈癌患者包含14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其中1例髂总淋巴结、2例髂外淋巴结、5例髂内淋巴结、6例闭孔淋巴结。现阶段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式为妇科检查联合临床症状、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存有一定局限性。早期宫颈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发展至中晚期可以根据此种疾病的淋巴结转移分级以及转移具体位置使用适合的淋巴结清扫术开展治疗,并在术后开展放化疗。宫颈癌使用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将盆腔淋巴结清除干净,同时准确预测患者预后,可为术后开展放化疗治疗提供参考。盆腔淋巴结有无转移在患者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高危HPV感染因素中,对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相关研究显示,对宫颈癌预后质量产生较严重影响的危险因素包括盆腔淋巴结转移,而总结宫颈癌病理特点,可对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评价宫颈癌预后和治疗。本次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包括宫颈癌患者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宫颈癌患者的肿瘤超过4cm、术前未开展化疗治疗、临床分期超过Ⅰb、HPV呈阳性的患者极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因此针对此类患者需多予以关注和重视,进而有效控制和减少盆腔淋巴结转移。

总而言之,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化疗、临床分期以及高危HPV是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 祖新慧 , 刘贵鹏 . 神经侵犯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预后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 2018, 26(5):754-758.

[2] 陈海林, 万慧, 张春莲. 早期宫颈癌宫旁组织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0):2096-2098.

[3] 李素玉, 郑祥钦, 宋建榕,等. Ⅰb~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与预测[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8, v.27(04):25-29.

[4] 祝莉, 曲丽霞, 权丽丽.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癌症进展, 2017, 15(9):1079-1081.

论文作者:朱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论文_朱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