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病人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实际影响论文_钟守珍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安徽 239000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病人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病人100例,病人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病人出院后接受延续性护理,对照组50例病人出院时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病人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0%,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病人采取延续性护理,能提高病人的自护行为,改善病人预后。

关键词:慢性心衰;延续性护理;自护行为;预后

慢性心衰发病原因与病人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目前临床对慢性心衰病人的治疗护理,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首要问题。慢性心衰病人通常预后质量差,自护行为低会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慢性心衰病人出院后病情反复,出院后护理也极其重要。本文就对慢性心衰病人采用延续性护理,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病人100例,与《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慢性心衰诊断标准相符合;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思想清醒,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根据病人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2±6.1)岁;观察组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60-82岁,平均(69.5±5.9)岁;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病人创建一个良好舒适的心理环境,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注意语言沟通,耐心倾听,消除病人焦虑、抑郁等情绪,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病人住院期间,应营造一个舒适、整洁、干净、安静的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

对照组病人出院时加强患者健康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慢性心衰相关知识,根据病人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告知病人需长期谨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增减药物,按时按量,注意用药事项。感冒会加重心衰,注意预防感冒。

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介绍延续性护理。(1)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病人在出院前应由护士长、主治医师、专职护士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先评估病人临床情况,掌握病人的生活方式。统计病人家庭住址、电话、QQ、微信等,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对病人每15d寻访一次,两个月后每个月随访一次,随时进行护理干预。(2)病情护理。护理人员尽量以通俗易懂、耐心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慢性心衰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用药知识、并发症预防等知识,制作慢性心衰知识手册,每人一本,随访时注意随时提问。(3)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病人日常生活情况,指导病人正确饮食,适宜运动,早睡早起。饮食中控制酒精摄入、戒烟,注意增加食物种类,控制水分、盐的摄入,可增加瘦肉、蛋类、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及维生素的摄入。餐后适当顺时针按摩腹部,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出院后,根据病情日常生活、病情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对活动能力差者,指导病人呼吸功能锻炼;活动能力强者可选择有氧运动,运动期间注意身体状况,若出现明显胸闷、气急等症状需立即停止。(4)心理干预。病人心理状态与病情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评估病人心理状态,指导病人应学会倾诉、自我暗示、宣泄、转移等方式,减轻患者消极、不良情绪。

1.3 评价标准

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测量量表(ESEA)[2]评价病人自护能力,包括自护技能(48分)、自护责任感(32分)、自我概念(36分)、健康知识(56分),分数越高,病人自护能力越好。

预后[3]:对两组病人随访3个月,记录病人期间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等发生情况,进而评价病人预后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在处理相关数据时,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研究中计量数据的处理需采用t值,计数数据的处理应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自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病人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自护能力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病人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4/50),即心肌梗死1例,症状性心衰3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0%(11/50),即心肌梗死2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心脏性猝死1例,症状性心衰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衰病人在院临床治疗后,康复护理对病人病情恢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往认为慢性心衰病人出院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以免病情加重。而现今临床研究[4]认为,慢性心衰病人在出院后的一系列康复护理,对其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延续性护理是在病人出院后依然给予其必要的护理干预,使病人能够得到护理服务的协调性,满足病人需求,确保病人在出院后依然能保障自身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病情;并能提高病人的认知程度,使病人能加强自我管理,重视疾病的恢复,使病人能得到更好恢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病人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对慢性心衰病人采取延续性护理,能增强病人自护能力,使病人能学会自我照顾,进而改善自身预后。总而言之,对慢性心衰病人采取延续性护理,能提高病人的自护行为,改善病人预后,其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郑晶.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6):115-116.

[2]金世玲.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4-7.

[3]谈燕.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病人自护行为和预后的影响效果[J]. 重庆医学,2017,21(A02):396-398.

[4]金世玲.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4-7.

论文作者:钟守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衰病人自护行为及预后的实际影响论文_钟守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