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体会论文_王诩,杨兆辉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体会论文_王诩,杨兆辉

王 诩 杨兆辉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心供应室

摘要:供应室是污染物品、灭菌物品共存的地方,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之一,其发生概率与消毒灭菌质量密切相关,强化护理管理,严格各项消毒制度是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我院加强对供应室的质量监控,确保了无菌物品的质量,杜绝了因供应室消毒灭菌原因而造成的医院内感染。供应室经常开展专科知识学术讲课、组织全科人员进行无菌操作技术考核,并请器械科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使科室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和各种操作技术。

关键词: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物体表面;工作人员;重要环节;护理管理;医务人员;密切相关

一、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是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1.1 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1.2 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1.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1.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1.5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1.6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也增强了科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熟练操作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方法、器械的识别、清洗、保养和打包。物品回收时做到了由专人专车,分类回收。物品浸泡、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各个环节中,均做到了规范操作。操作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灭菌失败。由于其灭菌功能主要来源于蒸汽凝结收缩后产生的负压。如果有柜室内冷空气排除不彻底、消毒物品包过大、物品总装载量过多或过少、使用的蒸汽饱和度不够等原因,都会影响灭菌效果。

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供应室工作管理

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重视在职教育,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三、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是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

至2000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3.1 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周进行一次。

3.2 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3 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3.4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每月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70 μw/cm2,不合格者立即更换。

结论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才能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等.消毒供应室对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2):1398 139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154157.

[3]杨家芳.基层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及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4

论文作者:王诩,杨兆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9

标签:;  ;  ;  ;  ;  ;  ;  ;  

供应室消毒灭菌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体会论文_王诩,杨兆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