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表现分析与护理防范论文_张明燕

张明燕

锦江区成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066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预防接种异常的反应,同时探究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本文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1 月于本院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共120 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全方面的防范护理),平均各60 例,分析两组接种后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研究得出对照组一般反应13 例(21.7%),异常反应6 例(10%),耦合反应1 例(1.7%);研究组一般反应5 例(8.33%),异常反应1 例(1.7%),耦合反应0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重点分析其异常的反应,针对这种反应表现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无疑大幅度提升接种成功率,具有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异常反应;护理防范;预防接种;应用;表现分析

【中图分类号】R605.9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365-01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的要求显著增高,继而将预防接种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1]。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月于本院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对象,本文主要分析预防接种异常的反应,同时探究相应的防护措施,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通过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1 月于本院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共120 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入院标准:全部患者自愿签署同意书且没有发热现象以及严重的过敏体质,各项免疫功能全部正常。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 例,男性34例,女性26 例,年龄0-6 岁,平均年龄(4.1±0.2)岁;对照组60例,男性29 例,女性31 例,年龄0-6 岁,平均年龄(3.9±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护理人员①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以便及时报告医师;②认真清点器械、患者资料,进行常规过敏试验以及消毒,以便为接种做好准备。

研究组:实施全方面的防范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也需向其家属发放相关画册以及宣传单,从而让他们能够更为全面的认识免疫接种,继而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2];②沟通:应当与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增进双方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进行后续工作;③环境与培训:保持室内干净与空气流通,严格消毒。同时,需要定期培训,派专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④对症护理:在注射疫苗的过程中,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异常反应,需要随时监测,关注患者的体征,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则应该积极进行对症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满意率,共发放130 份,有效120 份。

1.4 统计学方法

普遍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经研究得出对照组一般反应13 例(21.7%),异常反应6 例(10%),耦合反应1 例(1.7%);研究组一般反应5 例(8.33%),异常反应1 例(1.7%),耦合反应0 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①一般反应:接种24 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呕吐、乏力、头痛等,同时,少量患者出现化脓等情况,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 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②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③耦合反应: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

3 讨论

近几年以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无疑大幅度提升了人们对预防保健方面的要求。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今,我国疫苗种类比较复杂,因此,对疫苗接种的成功率的要求显著增高[3]。随着免疫人群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渐渐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操作人员使用方法不当,疫苗质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需要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

3.1 针对接种异常反应的详细措施

针对患者体温>39℃的患者应该选用清洁毛巾(沾有32℃至34℃左右的乙醇)以轻柔的方式擦拭患者的颈部、背部、腋窝、四肢等局部(禁忌擦拭后颈部,心前区,腹部,足底)。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告诫患者勤喝水,随时观测患者的各临床症状与体温,以便及时就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4]。一般情况下,患者恢复了体温,则会明显改善恶心、头痛等不良现象。同时,对于体温过高、过敏的患者,应该立即告诉医师,从而及时对症治疗。

3.2 比较两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及护理效果本文通过研究2013 年6 月-2015 年1 月于本院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共120 例的临床资料,经研究得出对照组一般反应13 例(21.7%),异常反应6 例(10%),耦合反应1 例(1.7%);研究组一般反应5 例(8.33%),异常反应1 例(1.7%),耦合反应0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方面的护理,从而能大幅度缓解负性情绪,进一步加深护患之间的理解,改善生活质量,无疑提升了满意度,继而有效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给予预防接种疫苗的患者重点分析其异常的反应,针对这种反应表现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无疑大幅度提升接种成功率,具有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英红,凌晓萍,吴平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表现分析与护理防范[J].全科护理,2014,34:3231-3232.

[2]庄苗苗.60 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现象及处理对策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3:3142-3143.

[3]许益准,张琳,黄喜貌.132 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5,01:63-64+70.

[4]彭元,林希建.儿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3,19:65-67.

论文作者:张明燕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  ;  ;  ;  ;  ;  ;  ;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表现分析与护理防范论文_张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