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郝俊梅,毛乾星

人文教育在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郝俊梅,毛乾星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鹤壁 458030

【摘 要】人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性教育,而人性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一个螺旋式攀升、波浪式前行的发展过程,因而推进人性成长的人文教育则必然具有个体性、开放性、动态性、过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人文科学尤其需要创造性思维。人文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在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的时候,都别忘了借用人文的思维方式。高职高专理应为国家的自主创新做出贡献,人文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和理念,在高职高专创新型教育当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重要作用

1 导言

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1006.6万人,高职教育已占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40%。高职教育的质量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的质量高低,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高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换言之,即培养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保持自我、超越自我,从而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在本文中特别讨论一下人文教育的意义,这涉及人文科学、人文课程,也涉及杰出人才的培养,涉及大学的办学水平,因而具有重大意义。

2 人文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现状

人文知识、人文素养教育,通过人文课程来实现,人文课程完美体现了人文教育内涵。人文教育直接关乎人的教育,体现于每一门课程中,这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息息相关。同时,校园文化蕴涵人文精神,展现人文情怀。例如,某高职院校是某省骨干院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代表部分高职院校现状。笔者基于其课程结构、教师专业、校园文化三方面情况,分析了该校人文教育的实施现状。

2.1课程结构失衡,缺乏人文课程

科学课程和社会课程占总课程数90%,人文课程仅占10%。科学课程偏重工科,如工程测量、电子技术等;社会课程主要是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律学的分支;人文课程多为通识课程,包括英语、体育、艺术赏析等。在该课程结构中,人文课程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培养学生人文修养、审美情趣的课程十分薄弱。科学课程和社会课程,几乎都是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人文课程多为公共课与专业选修课。

2.2科学类、社会类专业毕业教师数量较多,不利于课堂人文教育

科学类专业教师占教师总数65%;社会类专业教师占教师总数25%;人文类教师仅占教师总数10%。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民商法等工科专业和社科专业,较少接触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相对较低,不利于课堂人文教育。

2.3校园人文气息匮乏

校园文化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该校环境优美,亭台楼阁、湖泊游鱼、草坪花园一应俱全,交相辉映,赏心悦目。美中不足的是校园缺少人文气息。没有学者雕塑,没有文化长廊,没有艺术作品,更没有诗词歌赋……整个校园缺少灵气,缺乏人文情怀,这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极为不利。

3 人文教育在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1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三十年,也是社会发生巨大转变的三十年。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包括社会某些规则和制度受到严重挑战,高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潮流的冲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功利性”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最大的质疑。特别是在人才市场化之后,“就业率”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标准和好坏的重要指标:什么专业热门开什么,什么专业好就业选什么,在高校,有助于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专业技能课程占据主导,人文课程被排挤甚至搁置,高等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日趋明显。从学校到大学生,看的都是眼前的利益,这种短视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后仅仅作为一个技术娴熟的熟练工,缺乏独立自主的思维,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耐力,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转变这种现实,关键就是重新重视并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3.2人文教育是高职高专创新型教育的核心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高专所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工作能力。他们不仅能够完成技术比较复杂及非常规性的工作,还要能够及时主动发现和解决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具备较强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准在于培养目标的第二方面。而这也恰恰是当前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教育中最欠缺的。要改变这一现状,主要的渠道就是人文教育。创新型人才所指的创新是一种综合创新,而非片面的科技创新;创新能力也绝不仅仅只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它体现在人在社会交往中的机动性、灵活性,决策判断时的变通性、全局性以及应用操作和科学研究时的实践性、前瞻性等多个方面,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源自人文的积淀和培养。良好的人文教育能够使学生成为高情商的合作者、高效能的沟通者、乐观积极的工作者以及出色的创新实践者。其深厚的人文素养,会使他更敏锐的发现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自觉改变和调整既有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与体制,打破陈旧迂腐的条条框框独辟蹊径,从而实现持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应该以人文教育为核心。

3.3人文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才必须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才能把握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对社会发展缺乏深刻理解的人,一个对社会发展趋势失去基本判断的人,是无法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把握潮流,并及时作出判断和选择的,因为人文素养的欠缺限制了他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即便他短时间内拥有精湛的技能,也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遭遇危机甚至被淘汰,无法实现个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人文素养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型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4 人文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策略

4.1矫正办学理念,做到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备高等教育的三要点,即教育性、学术性和专门性。高职教育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学术性,即注重对高深学问的研究。高深学问,就高职教育而言,体现在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对人类文化的赏析、对精神文明的追求,这与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历史等课程密切相关。高职院校要加强学术性,必须重视人文教育、人文课程。院校各职能部门都应支持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务处严格审核人文课程内容,加强教学质量监督管理;学生处健全考评机制,把学生奖学金、评优评先与人文课程总成绩(包括考勤、作业)挂钩;人力资源处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人文教育;图书馆增加人文社科类书籍,并保证教职员工、学生有效借阅;宣传部配合本校人文教育,弘扬人文精神;财务处、学院办公室、后勤处等部门都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本校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

4.2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孕育校园人文情怀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文化形象,体现校园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其内化为个人品质,为学生打上文化烙印。高职院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建设校园文化:在设施方面,树立名人塑像,可选择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学者、经济学家、教育家等;设计历史墙,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历史事件等;铭刻优美词句,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各种主题,让整个校园充满人文气息;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如诗歌朗诵、经典影片赏析、历史知识竞赛、猜成语写汉字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知识的灵性,在活动中孕育人文情怀。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在从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的时候,别忘了借用人文的思维方式,它还可以让我不致钻进死胡同里去。

参考文献

[1]傅祖栋.高职院校“浙江文化修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6):21-23.

[2]关冬梅,曾观红.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简论[J].职业教育研究,2014(6):21-23.

[3]张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3):29-31.

论文作者:郝俊梅,毛乾星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5

标签:;  ;  ;  ;  ;  ;  ;  ;  

人文教育在高职高专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论文_郝俊梅,毛乾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