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论文_石祥燕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论文_石祥燕

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271614

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那么,怎样才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图情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策略:

一、深入领会内涵,理解主题图情境的意义,把握教学目标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地钻研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含义是使用好主题图的前提。“主题图”教学要突出数学的特点,充分挖掘“主题图”中有利于三维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只有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才能创设生动的主题情境;组织有效的主题活动,课堂才是有效的、精彩的。

如青岛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乍一看,主题图展示的是小朋友们拼搭玩具的情境,但结合单元教学,从数学的角度仔细推敲,不难发现,主题图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理解了这个深意,教学时可以这样组织:课前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生活中常见的纸盒、易拉罐或小球,并提出玩一玩并注意观察它们的特征的要求;课堂上,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进行分类,并发现它们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主题深意的,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掌握知识,才是真正达成了教学目标。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并正确把握了“主题图”的意图,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以主题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然而,刚入学的小学生,他们的想法还很天真,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而忽略场景中的数学信息。因此,教师在运用主题图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图中的数学价值。

如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5页练习的第9题是“老鹰捉小鸡游戏图”,让学生根据图提供的条件和问题“16只小鸡,捉住了9只,还有几只没捉住?”填算式进行计算。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先出示这幅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喜欢玩这样的游戏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一听到要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可高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一个人当老鹰,一个人当鸡妈妈,其余的都当小鸡。”“鸡妈妈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小鸡,不让老鹰捉到。”“老鹰要想尽一切办法抓到小鸡”……接着我告诉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的这个游戏中有好多的数学问题呢!”小朋友们则会积极地告诉我:“16只小鸡,捉住了9只,还有几只没捉住?”“我会解决她的问题,16-9=7。”然后我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来扮演老鹰,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比一比谁想到的问题最多、最好!”

生1:“16只小鸡,我如果捉住8只,还有几只没捉住?”

生2:“有16只小鸡,1只鸡妈妈、1只老鹰,一共有多少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

……

一幅图中,学生提出了好几个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算式。如果没有教材的开放性设计;如果教师不去充分挖掘情境题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如果没有教师将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哪里会有孩子们如此之多的思维火花迸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给他阳光、雨露,就会发芽。

三、选择恰当的时机呈现,创造性的使用主题图情境

教材在主题图的设计中,尽量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为教学的多样性、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在教学中要仔细钻研教材,对主题图的出现时机需要再三斟酌,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时机呈现主题图,使它发挥应有的效用。

如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百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数辣椒”为例,可以做如下教学:

师:(课件展示少于10的辣椒)这里有几个辣椒?你是怎样数的?

生:这里有8个辣椒,我是这样数的1、2、3、……8。

师:你是1个1个数的,还可以怎么数呢?

生:还可以两个两个地数。

师:课件展示几十个辣椒,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几个辣椒吗?怎么数?

生:可以5个5个数。

生: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

师:小朋友说得很好,在数量较少时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两个两个地数;数量较多时可以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我们下面就十个十个地来数数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课件演示10个合成一堆,全班一起数出一共有99个辣椒。

师:9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生:……

师:你们猜100里面会有几个十呢?

生:100里面会有10个十。

这样的教学使主题图不仅仅是导课的“敲门砖”,而使其成为了既能让学生联系圈10数数,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感知100里面有10个十,使主题图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改变呈现的方式,发挥主题图情境的潜能,促进有效教学

1.从静态转向动态。如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连加连减”的主题图展示的是小朋友们在玩耍。原来有4个小朋友,来了3个,又来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静止的画面利用多媒体变成动态的过程,学生就更能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学习的兴趣也会更浓。

2.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的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会让他们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无所适从。如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主题图蕴含了“采野果、摘蘑菇、搭帐篷、烧玉米”四个情景问题。教师可以按各个场景分批出示,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老师的合理安排,主题图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了思维表象,激励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数学化。

五、充分挖掘主题图情境中所隐涵的人文因素,使学生感受数学有情有趣

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师生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到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在教学时把各种人文因素优化组合、滋润渗透,可以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徜徉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所以要充分挖掘练习情境题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情境题中的人文因素,使学生体验科学的数学知识所蕴藏的巨大的人文力量。

如青岛版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数的认识”所呈现的主题图是一幅“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美丽校园画面。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和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个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结合画面内容,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这就是“主题图”教学所反映的精神实质。上好这一课,不仅能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更能激发起他们想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做好准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新教材中“主题图”的这一特色,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合理安排主题图出现的时机与方式,让“主题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论文作者:石祥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有效使用策略论文_石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