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论文_唐洪莉

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论文_唐洪莉

唐洪莉

山河屯林业局职工医院 黑龙江五常 150200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医药文化,在各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加具有显著的效果,根据临床试验的相关结果,在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择上,可以充分利用中医的相关理论基础并且与临床试验的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效果的显著提升,这一用药方法已经取得了相关的进展,希望在今后儿科抗病毒的中药选择上取得更为有效的进步,将我国的中医药体系发扬光大,将其应用在更多的疾病治疗中。

关键词:儿科;抗病毒;中药;选用

随着中医药体系的建立,中医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外界所认可,这有效的促进了中医医疗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宝贵的前景。在儿科中,常见的病因是因为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医的治疗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中药的选择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几种不同的疾病在选择中药上的应用,通过采用与临床研究结果相契合的方式,可以为因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疾病的中药选择提供宝贵的经验。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肺部出现病毒感染造成的,同时也是儿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病原体的研究中,发现造成这一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外邪所致,这是从中医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如果严重发展下去,还容易同细菌感染合并形成更加严重的疾病。在中医中,主要将感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由风寒所引起的,一种是因风热所引起的,还有一种是因为暑湿造成的,并且在感冒中常伴的病症有挟痰、挟惊等,因此在治疗方法上主要采用疏风解表的方式,如果挟痰那么就化痰,如果挟惊,那么就定惊,主要应用到的中药类型为清热解毒类,排除身体中的毒素,缓解感冒的病症。风寒类的感冒主要是由于温度差异过大而引起的的,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采用散寒的方式,将体内的湿气祛除掉,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病症,因此,所采用的中药以能够驱寒的为主,如荆芥就是常用的一味药材,这种药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归肺以及肝经。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荆芥还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能,改善患儿的体质,在儿科中治疗此类疾病时,同行还会与一些其他的中药搭配使用,如防风以及羌活等,向患儿开具感冒清热冲剂的处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除此之外,金银花在治疗风热感冒方面的效果十分优越。因为金银花这种中药材的功能主要是归肺以及疏散体内的寒气,在治疗扁桃体发炎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采用金银花的水煎剂方式对患儿进行抗病毒性的处理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抑制病毒的产生,保证不再复发,因此,在小儿抗病毒的治疗中,应该使用金银花这种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处理,可以抑制病毒性细菌的出现,同其他中药一同服用,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主要采用的中药为连翘以及桔梗等,如果小儿出现烦躁不安的状况,那么就要及时的进行祛风定惊的处理,将连翘以及僵蚕配合使用,如果小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咽喉肿痛的现象,可以采用生地养阴护津加强治疗,效果显著。

连翘的主要功能是泻火,对于处理风热感冒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抗微生物的中药中,连翘是主要的一味成分,可以对抗细菌,在处理病毒性引起的疾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连翘经常与金银花共同使用,连翘消毒散中的主要成分包含黄岑、栀子等,这些中药成分都是治疗感冒的主要中药成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肺炎

在治疗肺炎的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是发热以及哮喘等状况,因此,主要选用的中药成分虎仗,虎仗对处理小儿肺炎具有明显的疗效。虎仗具有祛风以及瘀通经脉的效果,根据对现代中药成分的研究成果表明,虎仗具有明显抗病毒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儿科治疗肺炎中主要采用水煎剂的方式进行治疗,肺炎中常见的病毒类型为流感亚洲甲型,孢疹病毒等,通过运用虎仗水煎剂在肺炎中的应用,对病毒性细菌起到了抑制的作用,配合车前草使用可以在抑制细菌的基础上达到进一步清肺化痰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的中医治疗肺炎中,通常都是将这两种中药配合使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中药成分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3、麻疹

中医学认为麻疹病是由内蕴疫毒,外感时疫所致。首选银花、连翘、大青叶、牛蒡子、芦根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主治麻疹疹前期、疹出期。恢复期应甘凉清热,濡润养阴,可加北沙参、麦冬、西洋参、甘草、桑叶、玉竹等。中药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可疏散风热,宣肺祛痰、透疹解毒消肿,现代药理研究牛蒡子煎剂对肺炎球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对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配薄荷、蝉衣对麻疹初期、透疹有效。如银翘透疹汤即由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桑叶组成。

4、腮腺炎

中医学认为腮腺炎其病因为感受风湿邪毒,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选清热燥湿解毒的连翘、黄芩、板蓝根、大青叶、甘草以清热利咽解毒消肿散结。目前国内有人运用现代医学基础理论重新组合5东坦6的普济清毒饮,对31例腮腺炎病人进行对照性治疗,以/重组汤0取代抗病毒类药物,对照组应用板蓝根加病毒灵,重组汤代表药物为鱼腥草、虎仗、黄连、大青叶、板蓝根,尚有柴胡、甘草、连翘。观察31例效果优于对照组,控制了腮腺炎的蔓延。重组汤经消化道吸收后进入血循环,抑制了病毒的活力,增强了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了血清备解素的水平,使病毒灭活,促进正常组织再生。由于柴胡、甘草、连翘能抑制组胺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降低细胞对刺激的反应,使渗出、致炎因子的释放减少,增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腺体周围结缔组织充血、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及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的浸润明显受到抑制;上皮水肿消失,管腔内坏死细胞及渗出物被白细胞吞噬,唾液排泄通畅,血尿酸淀粉酶水平下降至正常值;免除继发感染及合并症。方中有薄荷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汗腺分泌,使机体散热增加,连翘可抑制延髓化学催吐感受器,陈皮健胃止吐,僵蚕抗惊、镇静、催眠,板蓝根降低了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临床上所出现的发热、头痛、呕吐消失,口服1~3天,急性临床体征很快消退,副作用甚微,安全、有效。

5、结语

中药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有其特点,临床上应用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中主要探讨了儿科抗病毒在中药护理中的应用,将中医的辨证用药与现代研究结果相结合的用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中医在治疗各种疾病类型的过程中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为实现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江岚.简述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7(09)

[2]李建华,刘岩.抗病毒中药在病毒性疾病中的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7(08)

[3]蒋成全.中药抗病毒作用及其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15)

[4]刘岩,李建华.浅述抗病毒中药的研究及临床疗效优势[J].时珍国医国药.2007(12)

论文作者:唐洪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  ;  ;  ;  ;  ;  ;  ;  

儿科抗病毒中药的选用论文_唐洪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