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分析论文_宋波,张健,张茂磊,黄基哲,刘林

关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分析论文_宋波,张健,张茂磊,黄基哲,刘林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变形缝的合理施工能够保障房建施工结构的质量,使其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通过对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分析可知,施工企业需要根据房建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进行变形缝的合理设置,提高施工工艺与技术的科学性,提升变形缝的施工质量,充分发挥其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作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工艺;技术要点

1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类型

1.1沉降缝

在房建工作当中,当遇到建筑物整体长度较大,建筑物所处位置的土质与周围环境的土质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或者地基施工过程中对原土地层的扰动、地基降水等施工手段造成的地下水位变化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这一系列问题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这一问题对建筑物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在施工的时候可以将沉降缝垂直分析设置于适合的部位,具体视地质条件和基础类形及设计要求,同时考虑整体刚度或荷载分布情况(如裙楼与塔楼)作为主要依据将建筑物的整体划分为不同的独立部分,从而保证建筑物不同刚度位置的沉降可以自由,而不因此产生破坏。沉降缝与伸缩缝在构造上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沉降缝可以从建筑物的顶部与基础之间实现构造上的断开,但是伸缩缝主要考虑到温差的变化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地下基础部分是不考虑断开的。与此同时,沉降缝的宽度会受到建筑物整体高度以及项目地基的实际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伸缩缝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比较小。

1.2抗震缝

抗震缝,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设置的缝隙。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如果地震灾害出现的时候,水平方向的地震波所引发的位移是很有可能导致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出现挤压或者碰撞的,为了有效防止建筑物在地震灾害的过程中由于挤压和碰撞出现变形最终使得在其中生活或者工作的人群受到二次伤害,国家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当中明确指出建筑项目必须要根据相关标准以及要求设计和设置抗震缝,从而切实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通常情况下来讲,在施工活动中都会将双柱或者双墙设计在防震缝的两侧以加强结构的刚度,同时会沿着建筑物基础去设置全高缝隙。抗震缝一般设在结构的敏感部位,目的是有限度的将结构分成若干相对稳定的独立刚性单元,抗震缝的断开通常都是沿着建筑物的基础顶面进行的,同时会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体高度。结合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抗震缝最小应该是50-100mm的。

1.3伸缩缝

所谓伸缩缝也被称之为温度缝,这一裂缝的存在主要就是为了预防温度变化对于建筑构件所产生的热胀冷缩的影响,伸缩缝可以将比较长的建筑物(在厂房等工业建筑中尤为明显)划分为比较短的且独立存在的若干个部分。一般情况下来讲,伸缩缝在纵向较长的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都需要设置,并且在建筑物当中每隔一段距离就应该设置上一条伸缩缝,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及经济因素,一般沿纵向(长度方向)对称或居中布置。与此同时,在施工的时候也可以预留缝隙与建筑物当中变化较大的区域当中,从而为基础之上的全部建筑构件断开带来方便,使得每一个建筑构件成为相对独立的整体而存在,并且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收缩,最终确保伸缩缝两边的建筑物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伸缩的自由性。一般情况下来讲,伸缩缝的间距应该控制在60m左右,伸缩缝的宽度应该控制在20-30mm之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分析

2.1沉降缝的施工工艺

第一,在进行桩基设计时,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桩基所在的岩石层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并根据桩基的密度、承载力和压缩需求进行埋深的设定,并为沉降缝施工制定相应的工程标准及目标;第二,明确沉降缝的深度和宽度,宽度需要由桩基的埋深厚度、建筑的负荷与地基的承载力来决定,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及时调整桩基的参数调整,确保桩基的受力结构具备最高的承载力。

2.2伸缩缝的施工工艺

第一,在进行伸缩缝的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找出建筑物中受力变化最大的区域,并计算相应的梁、柱体和墙体的受力变化核算,了解建筑物各个区域的变化值;第二,根据建筑物形变最可能出现的方向,对其伸缩变形的范围进行核算,根据相关工程标准设定伸缩的形变量,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周围温度的变化越大,建筑材料和配件的热胀冷缩现象更加显著,在热胀冷缩现象显著的区域,施工人员需要增加钢筋的数量,提高伸缩缝的质量;第三,在建筑物之间进行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的填充或者创建架空层,将建筑物和伸缩缝进行隔离。

2.3抗震缝的施工工艺

第一,根据建筑高度设定抗震缝的宽度,通常情况下,越高的建筑物稳定性越差,越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相应的建筑高度设定相应的抗震缝宽度,如果建筑物超过50m,地下超过三层,抗震缝的宽度需要设置为5cm,并进行加固处理;第二,优化平面结构,对于房建施工而言,抗震缝的位置是固定的,施工人员大都会在建筑物的较大空间区域进行抗震缝的设置,要想提高建筑的自由度,降低建筑物对空间的依赖,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平面结构的优化;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对建筑物各个区域的抗震性能进行计算,重点进行薄弱区域的保护,从整体上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3.1梁模板施工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梁模板施工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第一,在配置梁底板模板时应保证梁模板下方的方木比模板间的宽度要宽,通常宽出1厘米的距离,同时保证两侧面模板全部都在木方的上部,避免有外漏的地方。第二,在使用钉子固定两侧面模板撑条时,钉钉子时可以采用相互交错的方式,这样的钉钉子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梁模板出现变形情况,并可以为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打下基础。在钉钉子的时候应注意钉子不应全部钉入,可在外漏出5毫米,为模板拆除提供便利。第三,在处理梁截面比较高的梁时可以在其水平方向增设支撑面来避免出现梁变形或扭曲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竖直间距在1米至1.5米间,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pvc管来对梁的侧面模板进行加固并保证其稳定性。第四,可以在侧面模板顶部设置封盖,在此基础上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堵塞情况。

3.2柱模板施工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在进行柱模板变形缝施工时施工人员首先应对图纸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柱子的尺寸与位置,然后再确定柱子的现场位置,在进行后续模板安装时可以根据此位置进行施工。在进行模板搭建时应先搭建变形缝一侧以外的另外三侧的模板,在搭建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的加强措施,只需要在施工中将柱的箍筋进行有效的加固,直到将模板校正好后再对变形缝一侧的模板进行搭建与安装,并且在模板与水平面垂直的情况下同时保证其可以与相邻的模板保持相互的垂直的状态并保证垂直度。在模板的外侧可以增加撑条对柱模板进行固定,同样的也应用钉子钉入将模板与撑条进行固定,并且也应注意钉子同样不能完全钉进,应在外留5毫米,为后期的模板拆除提供便利。

结语:在进行房建施工时合理的设置变形缝可以更好的提升房建工程施工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所以此项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该工艺进行深入的研究还会出现一些误差,无法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因此还应对抗震缝施工工艺、伸缩缝施工工艺以及沉降缝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并做好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在此基础上确保工艺的准确性,提升变形缝施工的效果,从而保证房建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包喜康.建筑工程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J].低碳世界,2017(28):172-173.

[2]王彦斌.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09):86.

论文作者:宋波,张健,张茂磊,黄基哲,刘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关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的分析论文_宋波,张健,张茂磊,黄基哲,刘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