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心”诊疗运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2例对照试验研究论文_王丹丹

王丹丹

沅江市人民医院 湖南沅江 413100

【摘 要】目的 探究双心诊疗应用于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参与治疗的13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双心”诊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失常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11.3±4.78)、心率失常发生率(31.92%)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67.5±5.08)及对治疗满意度(89.3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诊疗应用于ACS患者,能明显提高各项生理指标,缓解其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双心诊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评价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冠心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该病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得不到正确心理疏导,造成情绪低落,使医护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重大损害。本次研究在“双心”理论指导下对ACS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在我院参与治疗的132例ACS患者。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相关标准[2],上述患者被具有经验的医师确诊为ACS。上述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生命体征弱、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31例,年龄52—81(61.2±4.91)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非ST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1例、16例;研究组:男33例,女33例,年龄57—79(60.82±5.22)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非ST段1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入院时对其进行宣教,使其了解病情及目前的治疗手段;随后给予患者抗凝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调节患者血脂,并通过药物扩张患者冠脉,达到治疗效果;研究组除上述治疗外,在“双心”诊疗模式下进行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由主任医师向患者具体讲述ACS的病因,发病机制、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及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疑惑,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解答,是患者正确认识ACS,树立战胜ACS的决心。让患者了解ACS不是绝症,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会有好的效果;②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告知其周围环境并向其介绍相关医护人员,使其快速适应医院陌生环境,缓解患者对新环境排斥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紧张情绪;饮食方面:提供清淡饮食,少油腻,并保证患者每日蛋白等各种营养物质摄入量,告诫并严格监督患者戒烟酒;此外若条件允许,患者病情减轻,应鼓励患者听舒缓音乐放松心情,适当运动增强体质,加快疾病的康复;③嘱咐患者家属在平时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其沟通,并监督患者完成每日的服药;④对于有严重不想情绪不能缓解的患者,给予抗抑郁、抗焦虑等常规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记录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并在出院时调查患者对双心诊疗的满意程度[3]。

1.4统计学方法

获得的HAMD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失常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等数据均用 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值<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及机体功能评价比较

HAMD评分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都有部分焦虑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患者HAMD评分降为(11.3±4.78),而对照组升高为(21.7±6.22);对患者机体功能评价具体见表1,两组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7.2±6.83)、(48.9±6.77),P>0.05 。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3.6±5.81),而研究组该指标为(67.5±5.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31.92%,明显低于对照组67.33%。

3讨论

冠心病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其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此外饮食结构不健康趋势日益严重,也提高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ACS患者病情反复,对患者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但是近些年,人们更多的关注ACS的诊疗技数手段,忽略了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出现可使机体释放大量去甲状腺激素,从而使机体心率加快、心动收缩力下降、血压升高、儿茶酚胺结合皮质类固醇[4],导致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使病情发生恶化,因此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对ACS治疗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

双心诊疗是将心脏和精神心理医学整合起来,最终达到不仅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要促进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康复的目标[5]。目前多个研究表明“双心”诊疗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其心理及生理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次扩大“双心”诊疗范围,应用于研究组66例患者,结果显示:研究患者HAMD评分降为(11.3±4.78),而对照组升高为(21.7±6.22);对照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为(53.6±5.81),而研究组该指标为(67.5±5.0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后研究组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31.92%,明显低于对照组67.33%。研究组患者总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双心诊疗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康复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敏虎,张润峰. 双心诊疗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的影响研究[J]. 四川精神卫生,2014,27(01):46-48.

[2]欧阳新根,江均贤,黄晓春. 双心医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4):118-121.

[3]钱柯柯. “双心护理”模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8(21):173.

[4]李招兵,马小峰. 双心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疗效的临床观察[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8):96-97.

[5]刘海凤,屈亚新,徐海霞,赵瑞青. 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中的应用[J]. 华西医学,2015,30(08):1526-1528.

论文作者:王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  ;  ;  ;  ;  ;  ;  ;  

“双心”诊疗运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2例对照试验研究论文_王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