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617000
【摘要】颅底肿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是目前治疗颅底肿瘤首选的方法。由于颅底肿瘤病人手术风险较大,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因此应对其加强护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术后尽早康复。护理干预是以病人作为具体导向,以满足病人各项要求作为标准,对病人实施全过程流程化控制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为病人提供预见性护理。本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病人护理质量的影响,旨在为颅底肿瘤病人提供护理指导。
【关键词】护理干预;颅底肿瘤患者;影响
1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58例颅底肿瘤患者,肿瘤类型:解状细胞癌26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经我科精心护理干预,均已出院。
2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干预:患者由于手术因素引起的精神焦虑、丧失治疗信心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沟通,在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评估及疏导,增强其治疗信心。
2.2术中护理干预。术中对病人做好保暖工作:围术期间由于皮肤消毒、环境、麻醉、术中出血、静脉输注等各种因素容易导致体温下降,引起机体凝血功能障碍,因此需对病人做好保暖工作,术中给病人盖好棉被,减少皮肤暴露,输注液体时需加温至36 C。做好体位管理:手术开始后,手术室护士应为病人摆放好手术体位,让病人处于功能位以防止神经肌肉损伤,并在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加上棉垫防止压疮形成。对于术中采用俯卧位的病人如果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1 ~2 h观察病人双侧髂骨、眼睛、前额受压情况,并及时纠正病人位置,调整病人受力点。术中通报: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后向病人家属进行通报,通报内容包括麻醉效果、术中病人情况、手术进展情况。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转达鼓励及关心。
2.3术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与脉搏变化进行监测。患者术毕完全清醒,且有咳嗽反射时气管插管给予拔除。帮助患者清除痰液,确保其呼吸道通畅。术后并发症[1]的观察与预防。颅内血肿: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颅内血肿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则及时行CT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确诊发生颅内血肿则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实施手术将血肿清除。脑水肿:充分给氧,给予脱水利尿,降低患者体温,使其能平稳度过脑水肿重要期。假如脑水肿情况比较严重,无法运用药物治疗时,则可以实施手术进行减压。脑脊液鼻漏:做好脑脊液的观察及判断,保持患者颅内低压,指导患者静卧,防止咳嗽与喷嚏等动作,也可以按照医嘱使用降低颅内压药物,运用抗生素防止颅内局部感染。神经损伤:颅底肿瘤手术容易引发视、面与舌咽等神经功能障碍。一般来说,手术诱发的神经损伤,在数月内能够得到恢复。但是,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需要行神经切除的患者,则有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的神经损害,这种情况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给予康复训练指导。脑缺血:术后可对患者行脑血管扩张。痉挛解除、血黏度降低等操作,促进局部脑血管循环。也可让患者常规服用尼莫地平或尼莫通,以防止脑缺血的发生。消化道出血、少尿,肺水肿等也是颅底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按照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给予预防。
3讨论。颅底肿瘤病灶距离患者的鼻、眶、面部比较近,这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同时肿瘤位置通常较深,诊断明确时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因此手术风险较高。在对颅底肿瘤患者加强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护理干预。虽然手术治疗颅底肿瘤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是术后并发症仍比较多。因此,如何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病例经治疗全部顺利出院。无手术相关死亡。两例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研究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较好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颅底手术与其他外科手术比较,难度系数高,治疗成功与否往往跟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紧密相关。为此,护理人员应该掌握扎实的多学科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综合护理干预知识[2],并特别注意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在操作及护理中,做好并发症的对症护理。护理人员平时应该加强局部护理训练及积累,尽量在颅底肿瘤护理过程中,动作娴熟、轻柔,才能达到更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底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价值比较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田鑫,莫立根,邓腾,等.前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中国癌定防治杂志,2011,3(4):321-323.
[2]张亚辉,孔侠,姜俊芝,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颅雇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6): 3198.
论文作者:黄玲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术后论文; 血肿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