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云南玉溪652600)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应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目标选为本院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以治疗措施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29例)与实验组(n=29例),参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行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实验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性显著且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将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应用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借鉴应用。
关键词: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内科常见且多发疾病,存在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目前医学研究中还没有获得根治该疾病的有效措施。现报道本院分析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治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保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的58例样本数据均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选取,将治疗措施的不同作为分组形式,参照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6,年龄范围在41~86岁之间,中位年龄(60.23±5.32)岁;实验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5,年龄范围在38~84岁之间,中位年龄(61.56±4.98)岁。统计学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形成(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在显微镜下对患者实施操作,术前予以全身麻醉,于患者头皮处行切口,在3~4cm之间控制骨窗范围,依据血肿大小以及位置予以侧裂、岛叶皮层入路,也可以选择患者颞上回、颞中回作为入路,术中需要对功能区域以及脑部血管进行避开,如果患者肿块比较大需要在穿刺抽吸后清除血肿。
实验组患者予以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依据CT图像医护人员对患者最大血肿层进行确定,以辅助措施对旁开中线2.5cm位置以及血肿之间的角度进行测量,于患者患侧颞部体表投影上标记血肿中心点,随后在患者眉弓7~9cm部位医护人员对中线进行2.5cm旁开,于患者额部行一切口,大约3cm,对颅骨进行钻孔以及止血,应用10`14号引流管引流脑部血肿,对穿入脑组织角度进行调整,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血肿厚度,随后对置管深度进行调节,应用三通接口将5×104U尿激酶注入患者脑部进行引流,完成手术之后医护人员需要保护患者脑部,避免发生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稳定病情之后予以高压氧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经对症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可正常进行生活判定为显效;经对症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可正常进行简单活动判定为有效;经对症治疗之后患者变化不显著,不能自理生活判定为无效。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将本院参与诊治的5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所有数据均输入到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参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参照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低于参照组,P<0.05,故差异形成统计学对比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因脑组织水肿或者被压迫引发的疾病[2],存在比较高发病率,且发病率还在逐年提升,如果发病之后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常规手术虽然可以适当改善患者病情,但是并不能获得理想的长期治疗效果,可能引发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3]。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是近年来新形成的一种技术,主要就是清除血肿,缓解血肿压迫脑组织的程度,保持脑内脑灌注压,已经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得到广泛应用[4-5]。
笔者研究发现,参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证实,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治疗技术。
综上,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应用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相比较常规手术效果更具优势,可有效清除血肿,改善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日初,周敏,廖勇仕等.小骨窗开颅与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6):66-69.
[2]林发牧,许小兵.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4,35(14):2224-2226.
[3]王立江,张吉荣,韩光良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91-394.
[4]覃家敏.额部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9):1414-1416.
[5]左程,王海东,田宇等.神经内镜联合球囊辅助的脑造通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9):1974-1976.
论文作者:李国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8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脑出血论文; 基底论文; 高血压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