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评价论文_吴春雷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评价论文_吴春雷

吴春雷

武昌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 景观影响后评价是重大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内容。采用公众问卷调查和照片评分方法针对武汉高架轨道交通1号线开展了景观影响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原铁路,1号线的建设改善了沿线城市景观,其视觉效果随观察点距离的增加、高度的上升而提升。两侧绿化和周边旧城改造是1号线及其周边景观改善的首选措施。

【关键词】 武汉;轨道交通 1号线;景观影响后评价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317

1、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概况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是武汉市第一条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也是武汉市江北交通的市政建设项 目。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4.57公里,全部为高架车站。位于武汉市长江及汉江以北的汉口地区,贯穿东西湖、硚口、江汉、江岸、黄陂五区。共设站29个,由东西湖区东吴大道站至黄陂区汉口北站。其中一期工程(宗关—黄浦路)10.6公里,二期工程(东吴大道—宗关、黄浦路—堤角)18.25公里,三期工程(堤角—汉口北)5.72公里。一期工程2000年12月开始建设,汉口北延长线2014年5月28日开通运营。

工程利用京汉环线线址,采用高架方案在原有铁路用地范围内建设。 1号线作为高架交通建筑 ,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视线产生“空间阻隔”效应。一期只有盲道和无障碍坡道,二期则在每个站增加了残疾人使用的垂直升降 电梯,直达站台;二期有13个站点设计有广场或绿化节点,位于进出站口或站点过街天桥的上桥处;二期车辆是“鼓肚子”造型,坐车人感觉更宽敞。

当年的1号线曾被定位为观光试运营,交通运输功能并未完全激活,运行第一年只有7800余市民尝了尝鲜。然而,随着1号线二期和三期(汉口北)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1号线沿线已有汉口北、武汉天地、武广及江汉路片、融侨锦城片区等四大商圈。宜家在武汉的第一家店也紧紧依托1号线,竹叶海站有专门的通道与宜家相连。

2、实施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价项目实施后对土地、生态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地区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我国2002年 10月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作出了明确要求。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高架道路或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有较大影响,因此景观影响评价是上述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针对已实施的规划或项目等开发活动对景观造成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对策。

3、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评价

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评价评价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评分等方法,来研究不同人群对于1号线景观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改善 1号 线及其周边景观的措施。

3.1 、1号线问卷调查

3.1.1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轨道交通1号线对武汉城市景观影响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于1号线的色彩、与周边建筑物协调程度、夜景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景观最佳的车站;对于1号线的景观影响及建设前后的景观变化进行总体评价;1号线景观改善的建议措施等。问卷调查工作的主要对象为1号线沿线的居民、学校师生等。共有200人接受了问卷调查。

3.1.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根据 1号线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

(1)、1号线对沿线居民影响较大。

在 200名被 访者中,82.12%选择了经常看见1号线,16.24%选择了偶尔看见 。由于高频率地出现在武汉市民眼前,1号线对于武汉市民,尤其是沿线的居民与工作人员已产生了较为重要的视觉影响。

(2)、二期和三期景观明显改善。

72.5%的被访者认为,1号线二期和三期与其建设前的一期相比,景观明显改善。虽然人们对于1号 线的造型,颜色、协调度的评价总体一般,但对于1号线建成后,给武汉城市景观带来的改善基本认同。

(3)、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较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对“景观最佳的车站”做出回答的被访者中,42.5%选择了汉口北站,37.8%选择了竹叶海站。两者均属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好的车站之列。

(4) 、1号线景观有待改善。

轨道交通1号线的结构造型 和颜色的评价均为“一般”,与周围景物的协调性也认为“一般”。在与周围景物协调的问题上,仅 19.24% 的被访者认为协调程度较高,而 56.32%的被访者感 觉一般,24.43%的市 民认为相互之间不协调。受访者普遍认为轨道交通1号线与周围景物的协调程度有待改进。

(5)、改善景观的首选措施。

关于进一步美化轨道交通1号线的措施 ,调查问卷中提供了 5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可多项选择):① 色彩;② 夜景 ;③绿化 ;④ 车站的改善;⑤旧城更新。5个选项的选择比例介于 30%~60%之间,表明人们对于上述几个方面的改进愿望都较强。其中,1号线沿线绿化与旧城更新的改造的愿望最为强烈。

3.2 、1号线评分

3.2.1、评分的方法和步骤

评价小组沿1号线拍摄了高架桥和各车站的照片,由于1号线车站较多,难以对所有车站进行逐一评分 ,故选取了可以代表沿线车站不同类型的8个车站进行评分,分别为汉口站、堤角站、头道街站、黄浦路站、循礼门站、宗关站、竹叶海站、东吴大道站。由于景观效果受视角影响较大,故每一车站均选取不同视角的 4张照片。1号线高架 桥照片选取了俯视、远视、近视、侧视4个不同视角,每一视角选取3张不同路段的照片。 照片评分采用先部分后总体的步骤 :首先对 8个不同车站从颜色、结构、绿化布置、周围协调度以及总体等方面进行评分;然后对俯视、远视、近视、侧视4个不同视角的 1号线高架桥景观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总体评分。评分标准采用 百分制。评分统计后的平均得分分级方法为 :0~20 分,不美观;21~40分 ,较不美观;41~60分 ,一 般;61~80分,较美观;81~100分,美观。 考虑到评分人的使用情况和知识素养,因此,选择沿线居民和大学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评分人。共回收120份评分表 ,其中,男性 55人 ,女性65人。

3.2.2、评价结果

3.2.2.1 、车站评价结果

除堤角站的周边绿化布置外 ,其它各项评分的标准差均小于 1。这表明,公众对于照片中车站的景观评分一致性较好。汉口北站的颜色、造型、绿化 、周围协调程度等评分均属“美观”;竹叶海站周围协调程度分别属于“较美观”。这是由于竹叶海站与新建的宜家广场进行了充分对接。

3.2.2.2 、高架桥评价结果

远视图、近视图的得分逐步降低,近距离观察时1号线景观分级为“较不美观”。 说明 1号线的视觉效果随观察距离的增加而变好。1号线的俯视图在各种视图中得分最高,属“较美观”级 ,其视觉效果受到了人们的肯定。这主要是由于1号线的线型美观,尤其是一号线上还建有国内唯一的陆上轨交“彩虹桥”。这缘于一号线建设中的两大难题:如何穿越长江二桥和江岸货场铁路上空。最终形成下穿二桥,降低黄浦大街高度,从上到下形成二桥、一号线、马路三层的格局。

3.2.2.3、景观总体评价

轨道交通 1号线景观的总体评分均值为 71, 即人们对1号线的总体景观评价为较美观。

4 、结论与建议

本次评价表明:相对于一期工程 ,1号 线二期和三期较为美观 ,其建设对于武汉城市景观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1号线的视觉效果随观察点距离的延长、高度的增加而提升。对于1号线颜色和绿化有较大的改进要求。由于周边存在着一定数量的有待改建的旧城 区,1号线与周围建筑物协调方面需要改进 ,尤其是硚口沿线。崇仁路站,丹水池站等景观效果相对较差 ,尤其是崇仁路站紧贴城市建筑,周围景观协调性也较差, 在今后设计中应予以改进。

根据 1号线景观评价结果 ,对1号线以及今后其它的高架轨道交通线在规划和景观设计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①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应与周边建筑保持一定距离,应留出一定的视线空间;② 在车站周边应留出绿化空间;③ 通过沿线周边旧城改造来改善高架轨道交通及其周边景观; ④ 通过与新建大型建筑综合体的衔接来增强高架轨道交通与周边建筑及景观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孙佑海,王凤春 ,王 炜.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释义.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34~143

[2]张毅.高架轨道交通的景观问题研究.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1~68

[3]王紫雯,吴水珍.大型土建工程对景观美学环境的影响问题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2):145~152

论文作者:吴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实施评价论文_吴春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