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彭敏

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彭敏

彭敏

长沙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牙科恐惧症儿童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学龄组(50例)和学龄前组(50例),在七氟烷吸入麻醉状态下进行口腔治疗,全程记录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全程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观察患儿苏醒和麻醉诱导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儿童口腔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醉;七氟烷;儿童口腔

牙病是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但不少孩子和较敏感的成人看牙时,却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恐惧和焦虑,这大都源自他们有过“痛”或“酸”的不良牙科治疗经历,或对牙钻、打针、药味等产生的莫名恐惧,医学上称“牙科恐惧症”[1]。在国外已使用辅助治疗为了解决儿童患者畏惧治疗的问题,如吸入镇静或全身麻醉技术等,但此技术在我国尚未全面应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牙科恐惧症儿童为观察对象,男53 例,女47 例,患儿年龄范围在2-12岁,平均(7.6±2.5)岁,平均体重(30.5±2.5)kg,平均身高(100.3±25.1)cm,其中,按随机原则分为学龄组(50例)和学龄前组(50 例),所有观察对象均符合牙科恐惧症的评定标准,ASA分级结果在I-II 级之间,两组患儿家长均同意接受治疗,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排除患有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先心病等疾病患者。两组观察对象其他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告知患儿家长患儿治疗前8 h 内完全禁食,4h内禁止饮水,不接受药物和液体治疗,不需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平卧位,以面罩吸入8%七氟烷,同时5 L/min 氧流量吸入,直到其睫毛反射消失或恢复安静,呼吸平稳后减少2%-3%的七氟烷体积分数,氧流量降低为2 L/min,持续加深麻醉。当患者下颌逐渐松弛、呼吸减弱后,则证实其达到深度麻醉,使用适当大小的喉罩,保证喉罩位置适当且不漏气,通过呼吸机控制患者呼吸,并对其喉罩情况进行密切监测,保证患者通气良好。术后吸干患者口腔分泌物,停止吸入七氟烷,以1 L/min 速度吸入氧气,MAC达到0.6%后将喉罩拔除,并变为面罩通气,患儿恢复意识后,对其意识状态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 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麻醉效果较为理想,无意外情况发生。

2.2 两组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 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的比较( )

组别 意识消失时间(s)疼痛反应消失时间(s)睫毛反应消失时间(s)意识恢复时间(s)

学龄前组82.3±14.8 184.2±20.1 90.3±11.4 5.7±1.2

学龄组 83.5±11.2 183.1±19.2 91.5±14.3 5.5±1.3

2.3 不良反应

学龄组50例观察对象中,躁动4例,约占8%,恶心呕吐伴躁动3例,约占6%,恶心呕吐2例,约占4%;学龄前组50例观察对象中,躁动18例,约占36%,恶心呕吐伴躁动7例,约占14%,恶心呕吐9例,约占18%。两组观察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 恶心呕吐伴躁动躁动 恶心呕吐

学龄前组(n=50)7(14) 18(36)9(18)

学龄组(n=50) 3(6) 4(8) 2(4)

3.讨论

牙科恐惧症是口腔科儿童常见症状,不仅不利于治疗患儿口腔疾病,而且会增加其他口腔创伤,从而引起患儿家属出现焦虑、不安等现象,会增加家长的不安和焦虑,增加了医院纠纷的发生率[4-5]。

七氟烷属于吸入性麻醉剂的一种,具有刺激性小、麻醉深度可调节、诱导和苏醒快等优势,因而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儿童手术治疗麻醉诱导技术[6]。在室温下稳定,七氟醚理化性质能够体现出无刺激性气味、芳香水果味,因而气味对于患者所产生的刺激性较小,患者更加易于接受,同时药物吸入后,所需的诱导时间较短,能够为口腔和麻醉医师操作和治疗提供方便,加快患者意识恢复速度,保证口腔治疗质量,缩短治疗所需时间,因而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儿童口腔疾病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后,其疼痛反应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意识消失时间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较快的诱导麻醉速度,有助于口

腔治疗效果的改善,以及治疗时间的缩短,提高患者的术后苏醒速度,降低气道阻塞发生率,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儿童口腔疾病患者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诱导及苏醒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秀敏.336 名4-12 岁儿童CFSS-DS 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8):71-72.

[2]杨旭东,刘克英,葛立宏.全身麻醉用于不配合儿童牙体治疗.现代口腔医学杂志[J],2008,22(6):660.

[3]孙勤洲,宋光宝,李叶青,夏章秀.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恐惧症行为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6):348-350.

[4]宋丽敏,高秀秋.儿童牙科恐惧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4):79-81.

[5]田丽萍.牙科恐惧心理的现况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1):28-29.

[6]胡伟伟,希红,张宇娜,黄洋.儿童口腔科无痛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9(1):158-160.

[7]陈静涛,周志斐,邬礼政,等.名儿童口腔医生对笑气镇静及全麻的认知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2):125-127.

论文作者:彭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七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儿童口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彭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