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资源的增长点与突破_课程资源论文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资源的增长点与突破_课程资源论文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笔会——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点论文,高中课程论文,笔会论文,突破口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课程资源保障。目前,要特别强调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和建设能力,以实现动态平衡和建立共享机制为重点,培育和形成高中课程资源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第一,实现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动态平衡

从功能特征上看,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直接而必要的条件,前者可称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后者可称为条件性课程资源。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而言,必须首先保证的是高中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基本的安全而必需的场地、设施、设备、物资、资料等,这是保证高中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就谈不上高中课程的实施问题。国家必须在课程政策和管理制度上保证普通高中具备实施新课程的最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则要量力而行,既要考虑课程成本,又要注意保持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动态平衡。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深入到课堂教学层面,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和生成的丰富多彩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时候,只有当广大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能够与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承载的知识、能力等一道真实地进入课程、进入教学过程的时候,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从表浅走向深刻,课程资源的丰富内涵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第二,建立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高中要对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和师生共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交流各种课程资源,以适应高中学生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可以在特色课程、专业教师以及场地设施等课程资源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真正的课程资源共享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经验交流和合作研讨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和办学思想研讨等活动。学校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具体需要,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电影院、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和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各种公众网络的资源价值。农村地区的普通高中还可以根据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各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辐射与共享。

第三,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突破口

在所有课程资源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和创造者,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运用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教师自身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反映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最主要的环节,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突破口和生长点。

标签:;  ;  

“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笔会--高中课程资源的增长点与突破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