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_范万丰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_范万丰

范万丰

万荣县水利局 山西省 044200

摘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万荣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部,黄河东岸。地处晋西南黄土高塬,黄河与汾河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52″-110°59′40″、北纬35°13′45″-35°31′40″之间。东西长约43Km,南北宽约35 Km。东北边是孤山四周,海拔高程为550-700m的波状台地;东南边是稷王山以西的阶地;西边为黄河阶地,海拔高程为500-700m,高出黄河水面120-250m,其它层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层,隔水层和半隔水层,层次较高,这样的地形地貌和地层构造决定了区域地下水位变幅较大,地下水埋深一般在180-280米,储量十分有限,是造成极度缺水的主要原因。十年九旱、土厚水深、水资源贫乏是万荣县的主要自然特点。全县天然水资源量为9596万立方米/年,地下水总量为6906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开采量为3032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埋深200米左右。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8立方米,为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3%。

2005年之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状况为:水利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程建设标准低,且经多年运行,部分工程损坏严重,影响效益发挥;水利设施老化,供水能力不足,水量、水质都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用水方便程度低,远距离运水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户户通、农村饮水安全及农村饮水巩固工程,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状况。不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建管模式滞后:集中供水工程虽然实行了责任制管理,但依然不完善,日常运行中,水费不能及时、足额收取,维护经费不到位,造成水源损坏,水质变差,供水量减少,部分村内工程主管网损坏,只能实施定点供水。(二)行业管理不规范:农村饮水工程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少,业务繁忙,无暇顾及农村饮水业务指导,导致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剧。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以下几点经验: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是工程建设的组织保障

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是一个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生存、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多年来,万荣县历届党委、政府对农村饮水工作十分重视,县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了解工程进度,解决实际问题。县委书记、县长对以“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为首的农村问题极为重视,先后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对万荣县项目区逐村调查饮水状况及工程建设情况,当场研究解决方案,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为了明确责任,饮水工程建设前,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乡镇村庄,并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目标,奖优罚劣,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农村饮水工程目标责任制度。

2、以“水”为源 科学规划是工程建设前提

针对过去农村饮水工作投资分散造成的规模小、施工难、管理乱的情况,我们在对全县水资源现状和农村群众吃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提前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通过对资源和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充分实现农村饮水的规模效益。在具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本着“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每一处工程都做好勘测论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标准规范进行,制作出标准的模具和样板,统一工程标准和技术数据标准。通过召开项目论证会、群众座谈会等形式,对多种设计实施方案反复比较,择优筛选,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按照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思路,我们在工程规划中充分考虑资源因素,发挥政府部门优化配置水资源的职能,为彻底解决我县饮水不安全问题,我们提出“区域化集中供水”的思路和方案,打破城乡界限,按照“城乡一体,资源整合、统筹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分区域进行解决。

3、深入调查、尊重民意是工程管理的基础

农村供水工程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体现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民心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决不能靠水利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闭门造车,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需要我们深入下去,真正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改善我们的工作。为此,工程建设前期,我们都把“进村入户、广泛调查、征求意见、充分协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必经程序。在工程实施前,首先组织人员,研究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并通过各种形式,向项目区内的广大群众征求关于工程建设规划、资金筹措、管理体制、水价预期等方面的意见看法。由于在工程实施前就了解到群众对工程的期望要求、对自筹资金和水价的接受程度、对工程管理的意见建议,使我们能够充分考虑、提前安排,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的实施方案可行性大大提高,群众也乐于接受和配合。

4、严格质量、精心施工是工程建设质量保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形象,为真正把这项工程办实办好,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则,严把工程“材料关、队伍关、施工关、验收关”。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三项制度”,在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全部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同时,为了预防工程建设中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邀请了人大、政协和纪检监察、检察院等部门的同志作为特邀监督员,对项目预算、招标投标、资金使用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做到防腐关口前移,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施工环境。在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于我们委托专门的招标机构并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从制度上堵严腐败的口子,使我们选择到有实力、技术强的施工队伍,节约工程资金。在供水设备的选用上,我们对各供水企业和供货厂家进行考察,学习和借鉴成熟技术,引进先进型号设备器械,力求工程质量和科技化程度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施工监督上,我们采取分管领导包片、技术员包点的形式,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各项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标准的技术规范和设计规划要求进行施工。

5、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是工程永续利用的核心

随着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完成,如何搞好管理,保证工程能够持续运行、滚动发展,就成为我们工作的又一个重点。在饮水工程的管理上,我们确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思路,使群众不但成为饮水工程的“受益者”,更是工程的“主人翁”。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方式,向他们征求有关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我们继续深化和完善“用水户参与式”管理的农村饮水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发挥和扩大村级用水协会的作用,提高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供水工程开工前,就组织项目村进行民主选举,把“用水协会”提前建立起来,使协会成为工程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从工程招标、建设质量,到供水价格、管网维护、水费计收、两金提留进行全面监督。

结语:加强水质监测,合理核定水价,建立工程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治理与保护,努力使饮水工程永续利用,造福百姓。

论文作者:范万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6

标签:;  ;  ;  ;  ;  ;  ;  ;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论文_范万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