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配式建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研究论文_杨香福1,罗伟2

我国装配式建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研究论文_杨香福1,罗伟2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97;2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97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全部构件或主要构件在预制工厂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后,通过可靠连接方式将其组装成具有使用功能的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建筑及混合结构建筑等。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质量稳定,工期更为可控,劳动生产效率高,改善了施工作业环境,降低了高空作业等安全风险,减少垃圾排放和环境污染,结构合理,抗震能力强,且可大规模复制,建筑质量和性能整体提升,有助于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主要优点;发展方向;应用现状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及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机。而人们对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高品质、多功能等的追求更加强烈,这就使得建筑行业开始从传统的现场再生向集中的工厂制造方向发展,并促进了工业化发展进程。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可在不降低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减少施工时间,并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有助于满足用户的各种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1 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形势

早在上世纪,装配式建筑已开始盛行于世界各国,美国和加拿大较早地普及装配式预制构件技术,工程实践中大量应用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技术,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建筑构件在公共建筑中投入使用几乎达100%,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地震频繁的日本为提高重建效率和建筑的减震隔震能力,政府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质量标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其强制性的干预和支持,使新型建筑技术普及度相当高。欧洲最早推行装配式技术,以法国为代表,其建筑主要以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为主、钢和木为辅作为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可达80%。英国的政府注重与行业协会合作,除了关注开发、设计、生产和施工外,还扶持建筑材料供应和物流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新建的钢结构建筑、模块化建筑占比高达70%以上。除此之外,丹麦、瑞典、新加坡等国家都已加入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和模式探索中。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占有率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我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布若干个落实到指标、消耗量定额、质量评价标准和技术细则等操作性强的指导文件。现今,城市改造工程中大量保障房的建设,由国家牵头扩大装配式建筑市场,国家政策强制地规范建筑材料、安全和技术。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①技术水平不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大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但目前相关企业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仍有空缺,使其在产能扩展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在设计、质量与预制构建、配套材料等方面不能满足建筑的相关需求,降低了实际施工效率,不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②经济成本较高。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同样需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且在装配置混凝土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因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存在监管不到位、条块分割等状态,极大的消耗了建筑成本。同时,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实施的过程中,仍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在前期研发、培训、采购等方面投入了较高的成本,后期难以及时获得相应的利润,使装配式混凝土成本急剧上升。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以浇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为例,施工现场人员、物料较为复杂,且多为高空作业,当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建被运往工地后,仅留部分人员临时完成之后指导操作,与工地原有的相关操作人员形成一个混乱的施工氛围,相关人员操作难以达到协同,且施工过程难以一一对每个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监管,使得安全事故频发,大大降低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

3 相关对策建议

3.1 健全标准规范体系

我国装配式建造技术的发展主要通过技术引进不断强化竞争实力,大多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应立足标准化重视发展开放体系。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检测标准及维护标准,确定配套的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指南及验收标准,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体系,完善部品部件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工艺标准,编制标准图集、通用技术导则、指南和手册,以促进技术成熟及推广。

3.2 构件制作与运输

预制构件模具除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定性要求外,还应满足预制构件质量、生产工艺、模具组装与拆卸、周转次数等要求,预制构件预留孔洞、插筋、预埋件的安装定位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预设反拱。预制构件制作前应进行预制构件的隐蔽工程检查,带面砖或石材饰面的预制构件宜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制作。夹心外墙板宜采用平模工艺生产,生产时应先浇筑外叶墙板混凝土层,再安装保温材料和拉结件,最后浇筑内叶墙板混凝土层。当采用立模工艺生产时,应同步浇筑内外叶墙板混凝土层,并应采取保温材料及拉结件位置准确的措施。根据混凝土的品种、工作性、预制构件的规格形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振捣成型操作规程。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应采用机械振捣。预制构件采用洒水、覆盖等方式进行常温养护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要求。在预制构件运输时,应制订运输与堆放方案,其内容包括运输时间、次序、堆放场地、运输线路、固定要求、堆放支垫及成品保护措施等。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的运输和堆放应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3.3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性与耐久性

安全性是装配式建筑应该追求的最主要功能。要想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就需要施工人员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以大幅延长其使用周期、增强其结构的稳固性,提高建筑的抗台风、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性能,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内部损伤及裂缝等问题,是装配式建筑未来建筑结构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如果能很高地突破这一施工技术,就会大大增强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各种建筑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可明显增强装配式建筑的安全等级,最终可优化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4 构建统一生产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链条

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行业,通过合理规划,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化运作进行明确分工,通过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运作过程进行分割、重新配置、共享等方式,协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市场运作,形成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并使其逐步向商业化建筑运作,采用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的运作流程,提高装配效率,进而避免因分工不明确而造成成本的上升。

结束语

总之,装配式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建筑理念与模式,其自身的优点可较好地满足大众新时期对建筑提出的功能与数量月要求,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应用时间较短,因此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需要对其大胆创新与改革才能突破技术瓶颈,才能切实提高装配式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品质。

参考文献:

[1]齐宝库,朱娅,刘帅,马博. 基于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 建筑经济,2015,08:102~105.

[2]闫莉媛. 浅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特点和发展应用前景[J]. 建筑与装饰,2016(9).

论文作者:杨香福1,罗伟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  ;  ;  ;  ;  ;  ;  ;  

我国装配式建筑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建议研究论文_杨香福1,罗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