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38例论文_屠远辉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38例论文_屠远辉

屠远辉 (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 <河南中医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2)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荨麻疹

【中图分类号】R2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278-02

荨麻疹,中医称“瘾疹”、“鬼风疙瘩”等,是以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来去迅速,瘙痒难耐,消后不留瘢痕等为特点的过敏性皮肤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穴位埋线疗法[1]是运用传统针灸理论,利用埋藏在穴位内的胶原蛋白等进行持久刺激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笔者于2011年10月~2013年9月,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5例,女23例;年龄28岁~52岁;病程6个月~12年。

2 治疗方法

取穴:肺腧、膈腧、曲池、血海、足三里;配穴:湿重加丰隆,肝郁加肝俞,便秘加大肠俞、上巨虚。

操作方法:器材:无菌手套、5ml注射器针头、消毒镊子、1.5寸毫针,75%乙醇,创可贴, 3-0号医用羊肠线若干,长度为1cm左右,放入75%乙醇中浸泡30min备用。操作:选准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取出5ml注射器针头,先将1.5寸毫针向外退出1cm,然后用镊子夹取羊肠线从5ml注射器针头装线,进针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贴上创可贴,24小时后去除,15天1次,一般治疗2~6次。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者;好转:风团消退30%或消退后复发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者;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者,或消退不足30%。本研究38例中痊愈21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4.2%。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9岁,2013年4月28日就诊,主诉:全身泛发风团5年,加重伴瘙痒2月。病史:5年前全身始出风团,反复发作,曾在多家医院治疗,诊断为“荨麻疹”,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激素类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迁延至今。2月前因感冒后病情再次加重,诊见:全身泛发红色风团,此起彼伏,纳眠差,瘙痒难耐,舌红苔黄腻,脉弱。诊断为荨麻疹,证属湿热蕴肤,遂予穴位埋线治疗,选穴:肺腧、膈腧、曲池、血海、足三里,具体操作方法同前述,经治疗5次后基本痊愈,随访3月病情无反复。

5 讨论

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目前西药仅能临时控制风团发生,而且一部分患者还达不到完全控制的疗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疗效,埋线所用的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生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刺激强度随着时间由强变弱,起到先泻后补的效果,从而使机体“阴平阳秘”。 以上病例中选曲池,缘因患者热象明显,曲池具有清热泻火之效。选取肺腧,因为荨麻疹属中医肺系疾患之一,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该穴乃治疗皮肤病之要穴。患者脉弱,足三里为胃经穴,可调补气血,扶助正气。“祛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血海、膈腧有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之功,并可使血分之热得清。诸穴相合,共达治疗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健,杨东方.埋线治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

论文作者:屠远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38例论文_屠远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