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深支坑支护及降水方案探讨论文_代朝伦

高层建筑深支坑支护及降水方案探讨论文_代朝伦

重庆市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江北 400023

摘要:我国近些年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国内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许多建筑工程逐步向大型化和高层化发展,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基坑支护和降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工程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科学设计,采取合理方案,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展开。以具体工程为例进行研究,该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基坑情况比较少见,在本地区施工经验较少。针对深基坑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寻找最佳实施方案并且获得成功,本文对其进行进一步总结,希望为今后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支坑支护;降水方案

1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技术特点

(1)钢板桩支护技术具有很好的挡水性能,材料可以循环利用,8米左右的深基坑工程,具有软土地籍,适合使用钢板桩支护技术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技术的弊端是噪音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利用热压轧钢与钢板桩、以墙的形式在土壤中进行隔离和固定。

(2)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属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技术之一,是较为常见的支护技术,对工艺流程的缓解部分应严加管控,需要先进行放线和测量,将场地进行清理后,然后挖出泥浆池,准备进行钻孔操作,建筑工程场地的平整是保证施工的平稳的关键,同时还要确保基桩定位的准确。

(3)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应使用排桩支护密排钻孔桩,通过支护桩的注浆防水处理加强支护作用,具有灵活性大、适用范围广的优势。水位不高的地区进行施工,利用连续排桩技术,适合在基坑深度较大的区域使用,这部分土质较软,需要准备的支撑设备较多,可以在土质较好、使用水泥搅拌桩的方法,插入软土的技术挖孔桩,形成柱裂式排桩。

(4)锚杆支护常用在隧道等位置,是在边坡和岩土层进行基坑支护的技术,具有很好的承受力和稳定性,不易变形。采用金属、聚合物件和木件等进行锚杆支护施工,使用头部和杆体的特殊构造,将材料打入地表岩体,使其与岩体进行粘合,形成支护的架构。

(5)土钉墙的技术是使用细长杆插入深基坑中,然后在杆的上面进行保护层的修正,土钉墙支护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低,通过喷锚的技术最终对土体进行保护。劣势是不能在水位较高的地区使用,容易造成建筑物的沉降。土钉墙支护密度高,适合在15米左右的深基坑中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支护施工一起进行,是常用的支护方式。

2工程概况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约39993.12m2,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面积分别为34168.47m2和5824.65m2,高99.6m。基坑分为Ⅰ区、Ⅱ区、Ⅲ区三个区域,分区标准根据基底及集水坑底标高不同确定,其深度分别为16.05m、14.55m、16.75m。

3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设计

3.1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总体方案

施工前已明确探测地质条件,了解周边环境,明确地下管道状况,以实际为基础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参考以往工程经验,在保证支护、降水、监控、工期等相关内容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性,运用科学手段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锚杆支护结构。基坑范围内细砂层对工程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地下水,需要关注降水。设计中结合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最终拟采用隔水帷幕和管井降水结合的方案。

3.2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Ⅰ区:支护桩桩径Φ800mm,共计148根,有效桩长24.8m,桩间距1.2m,共设置4道锚杆,成孔直径均为Φ200mm,倾角为15°,详见图2。(2)Ⅱ区:支护桩桩径Φ800mm,共计87根,有效桩长22.3m,桩间距1.2m,共设置3道锚杆,成孔直径均为Φ200mm,倾角为15°。(3)Ⅲ区:支护桩桩径Φ1000mm,共计41根,有效桩长26.3m,桩间距1.2m,共设置4道锚杆,成孔直径均为Φ200mm,倾角为1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基坑支护方案稳定验算

根据本工程支护方案实际情况,采用理正深基坑软件对I、II、Ⅲ区支护结构进行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以Ⅰ区为例。(1)设计(计算)参数:该基坑等级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为1.10,基坑深度为16.05m,嵌固深度10.45m,桩直径为φ800mm,桩间距1.2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冠梁宽度1.0m、高度0.8m,水平侧向刚度0.500MN/m;基坑内侧降水最终深度17.05m,外侧水位深度9.8m。(2)设计计算结果:根据开挖16.05m时的计算结果。弹性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的范围为-292.17~184.25kN/m,位移的变化范围为-34.50~0.00mm,弯矩的分布范围为-687.46~693.67kN•m,剪力分布范围为-3423.18~407.51kN;经典法计算得到的土压力的范围为-392.84~184.25kN/m,位移的变化范围为0.0~4O.0mm,弯矩的分布范围为-1192.63~2183.00kN•m,剪力分布范围为-549.81~457.74kN。基坑外侧地表沉降计算采用2种方法进行计算:三角形法最大沉降量为45mm,指数法最大沉降量为68mm,最大值均在允许值160mm(1%H)范围内。(3)锚杆计算:锚杆钢筋级别为HRB400,锚索材料强度设计值1860MPa,锚索采用钢绞线种类为1×7,锚杆材料弹性模量1.950×105MPa,锚索材料弹性模量1.950×105MPa,注浆体弹性模量3.0×104MPa,土与锚固体粘结强度分项系数为1.3,锚杆荷载分项系数为1.25。

4基坑施工及沉降监测

历经13个月,施工共完成支护桩276根,5617延米;高压旋喷桩575根,10350延米;锚杆1006根,24144延米;施工降水井33眼。

4.1土方开挖

施工从东侧开始,向西侧延伸,由四周向中间进行。挖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周围复杂环境,避免对其他建筑物产生严重影响。支护设计中将多种因素纳入其中,结合当地土质情况分步进行。最后一步尤其至关重要,由于由四周向中间挖掘,支护桩将起到重要作用。确定支护桩位置,向外延伸8m,利用挖掘机分片开挖,要求达到设计基底标高上0.3m处,进而转成人工施工,通过清底达到设计标准。

4.2降水井施工及工程降水

当基坑开挖至7.5m时,进行降水井施工。根据基坑设计深度,坑内地下水必须降至地面下18.5m,管井深度取地面下35m,共布置降水井33眼。基坑内周边布置降水井21眼,中间电梯井部位12眼。管井成孔直径为600mm,成井后进行试抽水确定能达到设计效果。根据记录资料而掌握的水位动态变化,指导降水运行达到最优效果。

4.3基坑及周围建筑物沉降观测

设置20个监测点,确保位移在要求范围内,避免对周围建筑产生严重影响。观测结果显示水平位移累计量为1~15mm,变化速度为0.1~1.1mm/d,属于安全范围,未超过设计报警值。竖向位移累积量为0.4~mm,变化速度为-0.13~0.08mm/d,属于安全范围,未超过设计报警值。观测对周围建筑物沉降影响,位移变化量和速率分别为-5~1.7mm、-0.7~0.45mm/d,未超过报警值。

结论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的运用中,我们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做,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监测。对于目前深基坑支护技术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向其他国家学习,进行技术创新,找到解决措施,保证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4):9-10.

[2]杨翠红.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04):10-11.

[3]丁平军.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8(01):4-5.

[4]冉隆位.分析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01):24-25.

论文作者:代朝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深支坑支护及降水方案探讨论文_代朝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