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论文_陈金艳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论文_陈金艳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摘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同时,统筹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路径

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党和人民的长期实践中被证明了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真理,是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武器,必须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3]高校部分大学生意识形态不坚定,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的负面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足,缺乏正确、科学的理论指导。

高校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是传递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高校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加以控制利用。新媒体时代下,在平面媒体、自媒体、网络媒体等多元化信息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为复杂,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加,更加需要争夺互联网等新媒体阵地并以此为平台,率先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广大受众传播积极健康的正能量,以此防止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争取更广阔的阵地和更牢靠的群众基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引导高校大学生学生马列等科学理论,还要将党的教育方针加以贯彻执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将党和国家的事业整体推向前进。

二、坚定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防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之中,部分大学生受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蚀产生了一些诸如金钱至上等错误观念,同我国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缺乏人生追求,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受到了西方思潮极大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校必须担负起为党和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地理想信念的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担负起筑牢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防线的重大责任[4],同西方腐朽思想做坚决斗争,为当代高校大学生筑牢思想防线,为党的事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面临市场经济环境下带来的种种挑战,高校需要告诉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为当代大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其头脑,引导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要鼓励高校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远大抱负;为学生点亮理想信念之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优秀大学生道德模范,积极传播道德模范的光荣事迹,为高校学生提供学习榜样,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荣辱观。此外,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还需要高校教师以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影响感染高校大学生,为其树立学习榜样,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统筹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是为国家培育高级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是培育人才的骨干力量,面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各种非主流思潮与错误观念,高校教师必须以强大的责任感担负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重大责任。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限于传授知识和专门技能,在任教过程中还应坚持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高校教师教导高校大学生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首先必须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5]

推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其一,要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马列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发展目标等,以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高校教育事业打牢理论基础;其二,要引导高校教师将学习的马列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理想信念。真懂、真信,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以自身坚定的信念影响、感染学生,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自身的力量。高校教师对马列等党的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性层面,必须将其内化,将自身转变成为一名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党的先进文化的坚定传播者。其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行为品格感染、教育学生,努力提升个人道德水平,更好地承担起指导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的责任。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思政工作针对性、实效性,需要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以高校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将思想政治工作加以贯彻落实,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从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着手,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任务需要创造新的应对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一方面是向高校学生灌输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是引导高校学生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成为个人信念,为党和国家的伟大复兴事业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对思政工作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对理论灌输形式的创新和对以引导高校大学生将理论内化为个人信念为目的的活动形式的创新。高校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列等党的理论的主要方式是高校教师授课或者网络授课,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改变这种状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需要高校教师更新教学定位,树立平等意识,以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弱化教师权威意识,为学生提供平等对话的环境,及时根据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马列等党的理论。此外,引导高校大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推进高校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个人信念。最后,高校思政工作人员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还需要创办受高校学生喜爱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各种实践活动,如长征精神文化汇演、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通过此类实践活动为高校大学生创建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此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2]徐振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8).

[3]倪邦文.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2).

[4]陈立思.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

[5]杨晓慧,张泽强.“四个服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

作者简介:陈金艳(1994年—),女,湖北恩施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陈金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论文_陈金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