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论文_韩奎,李子建

(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泗阳 223700)

【摘要】目的:分析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2018年接收的76例仍然存活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随访模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随访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干预半年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频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在采取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和服药依从性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可明显的提高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防控HIV/AIDS的意识,降低了HIV/AIDS的传播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关键词】个案管理;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8-0026-03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on the behavior of HIV/AIDS Patients

Han Kui, Li Zijian

Siyang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iyang Jiangsu2237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ase management on the behavior of HIV/AIDS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76 male HIV/AIDS patients received from December 2004 to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8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and follow-up mod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cas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care model and follow-up model. Six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frequency of condom us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After adopting two different modes of management, the condom use rat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Case management has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behavior of HIV/AIDS patients and me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HIV/AID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HIV/AIDS, and have higher clinical value.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Case management;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HIV/AIDS patients; Behavioral patterns; Influence

近年来,据调查显示,男男性行为已经成为男性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男性艾滋病患者数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据最新数据统计艾滋病已经成为我国最新的六大公共卫生之一,因此,加强男男性行为对艾滋病的防控感染已成为近年来的重点管控对象[2]。对男男性行为实施个案管理,是一种结合各医疗专业领域系统的提供照护服务的管理,给特定患者提供医护照管的模式,可以显著的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医护成本的管理工具。因此,本文对个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江苏省泗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选取2004年-2018年接收的76例仍然存活的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8)观察组(n=38),年龄19~45岁,平均(41.05±10.13)岁,观察组年龄21~56岁,平均(45.61±11.23)岁,将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收入,CD4+淋巴细胞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已获参与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通过县疾控中心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和随访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心理疏导,艾滋病及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根据患者的服药情况定期进行随访,可以使用电话随访或者面对面交谈,询问患者服药的症状,如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就医[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案管理模式,为期半年,具体内容如下。

1.2.1团队的建立 一个完整的个案管理的团队由医生、护士、个案管理师、志愿者各一名组成对患者展开个性化的管理。其中医生和护士都应当是具备5年以上临床经验,且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4],拥有相应的上岗证书,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签订保密协议,不能在任何情况下泄露患者的信息。

1.2.2收案及评估 将新发并转入本地区的本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进行基本信息的采录,获取患者的家庭情况,住址,个人职业,经济情况等,向患者解释具体实施情况,并获取其同意,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管理[5]。

1.2.3制定个案管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HIV/AIDS感染时间,就医情况,服药时间及状况,性伴侣信息,有无采取性行为安全措施的习惯等,对患者制定具体、科学的治疗方案和随访方案等[6]。

1.2.4对艾滋病的认知教育 对患者定期组织艾滋病的疾病知识讲解,由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担任讲解员,对疾病的基本感染知识,预防知识,及时治疗的重要性等进行讲解[7]。对于那些不愿来本县疾控中心听取疾病宣传教育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将医生的艾滋病宣传制作成小视频通过网络发送给患者[8]。定期每月初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推送个案管理的详细内容,如服药情况,用量,副作用等。经常性地每隔七天对患者进行电话、QQ、微信等随访,询问患者的最近的身体状况,用药状况,生活状况,告解患者应当采用安全的性行为措施等相关知识[9]。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将随访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如果患者没有定时接受医护人员的随访,应当记录并在之后的时间里及时与患者取得联系。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进行统计,患者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为100%,经常使用安全套为60%~99%,偶尔使用安全套为10%~59%,几乎不使用安全套为0%~9%,总使用率=(每次使用+经常使用+偶尔使用)/所有患者×100%。(2)采用自制式问卷对患者一周内的服药状况进行调查,服药依从性良好≥ 95%,95%以下为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

对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半年后的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由于受到世俗道德的压制,往往他们的活动行迹较为隐蔽,并且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他们都是隐藏在人群中,不愿意暴露自己,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也不愿意前往医院接受诊治,常常徘徊在人群边缘,因此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对该群体的干预。男男性行为常采用的是肛门性行为,而肛门由于其功能的脆弱性,在无保护措施下,非常容易感染HIV/AIDS[10]。由于传统教育缺乏对性知识的教育,很多患者是缺乏性交保护意识的,因此,为了提高男男性行为的保护和对疾病的预防意识,本文对个案管理进行了探讨。

个案管理是通过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心理辅导,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和跟踪记录等。个案管理是通过团队协作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沟通,指导,追踪记录,在过程中,团队尽可能的将关于艾滋病的一切知识都传输给患者,实现男男性性行为HIV/AIDS患者从中得到个性化、全方位的照护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对艾滋病的安全认知和积极采取安全的性交措施[11]。

本结果显示,采取了个案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提高了患者的在进行性行为时积极采取保护措施的意识,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控制。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有助于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提高HIV/AIDS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蒋和宏,陈于,欧阳琳.新型毒品滥用与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的传播[J].重庆医学,2017,46(13):1848-1850.

[2]王毅,李六林,徐杰,等.四川省绵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研究HIV新发感染及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1):66-70.

[3]陶翠菊,石柳春,曾慧频.电话随访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13,8(3):333-334.

[4]周慧敏.“粉红天使团队”在乳腺癌病人个案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348-351.

[5]王维丹,曹日芳,赵国秋,等.HIV/AIDS患者“病友小组、疾控医务人员、心理专家”心理干预模式及其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29-1531.

[6]刘艳,龚环宇,杨国莉,等.HIV/AIDS患者歧视感与心理健康状况、不安全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9(7):658-663.

[7]彭惠兰.临床护士对艾滋病知识认知及防护行为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97-198.

[8]郑义.患者、医院与医生利益的博弈与平衡-医生携患者出走、院感艾滋病事件综述[J].医师在线,2017,7(5):45-46.

[9]倪惠琴,汤琪春,邵筱敏,等.微信随访对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护能力及抑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5):2037.

[10]张素芳,陆海空,龚伟明,等.男男性行为者肛门与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差异表达研究[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5,29(7):48-54.

[11]林兆霞,李春梅.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确诊后心理体验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167-1170.

论文作者:韩奎,李子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个案管理对男男性行为HIV/AIDS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论文_韩奎,李子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