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论文_李晓静

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论文_李晓静

彭水县委党校

摘要:本文从旅游业地位、旅游格局、旅游产品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渝东南旅游业的发展成就,并归纳总结出了政府注重引导支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度开发保护文化、科学营销宣传等宝贵经验,为渝东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渝东南;旅游业;发展成就;经验启示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山水秀丽多姿,历史文化独特深邃,民族风情浓郁多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南地区划分为生态发展保护区,其功能定位之一就是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为渝东南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渝东南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

(一)旅游业地位从 “接待事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1978年以前,官方对旅游的定义是外事接待,我国旅游业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改革开放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生机,旅游业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重庆直辖以后,随着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渝怀铁路的通车,渝东南地区可进入性和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渝东南旅游业飞速发展。《渝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要把旅游业作为渝东南地区的优势产业加以重点打造。此后,渝东南地区旅游业繁荣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截止2018年,渝东南地区接待游客达到1129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7.1亿元。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各区县支柱产业之一。以彭水为例,2018年,彭水接待游客2529万人次、增长20.72%,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11.8亿元,增长21.83%,彭水旅游业正逐步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二)旅游格局从“一枝独秀”向“百花齐放”转变

直辖以后,得益于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渝东南旅游业发展迅速,给渝东南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武隆首先抓住机遇,从1994年开发芙蓉洞景区起步,大力发展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接待游客从12万人次到2018年的3200万人次,成为集“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品牌于一体的重庆旅游“名片”,其知名度、美誉度冠绝渝东南。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和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渝东南各区县对于旅游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千方百计打造品牌,发展旅游业。彭水打造的“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中国爱情治愈圣地”品牌享誉全国;黔江濯水景区、小南海旅游景区、芭拉胡景区等备受青睐;酉阳桃花源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的“世外桃源”,东方的“乌托邦”;石柱旅游资源丰富,集中体现出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形成了“一园”(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一场”(千野草场)、“一街”(西沱土家风情街)、“一人”(巾帼英雄秦良玉)四大品牌格局;秀山以“中国边城,美丽秀山”为主题,强力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凤凰山、梅江河、百年西街“一山一水一街”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品牌各具特色,声名远播,渝东南旅游业打破了武隆“一枝独秀”的旧格局,形成区域旅游“百花齐放”新格局。

(三)旅游产品从“单一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

由于渝东南自然风景优美,各区县最开始更偏向于对自然景区的打造推广,且渝东南地区的交通条件并不特别好,再加之游客经济基础、时间安排等因素的制约,游客旅游也主要是为了观光,所以渝东南地区观光型的景点较多。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兴起,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个性、休闲、参与已经成为时尚。渝东南对于景区的打造更加注重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以及娱乐性,推出了以仙女山、黄水林海、乌江画廊、小南海、阿依河、阿蓬江为代表的“观光度假型”生态旅游系列产品;大力发展了依托文化古镇、特色村寨,展示以土家族、苗族民风民俗为代表的“风情体验型”民俗文化系列产品;打造了主题农庄农场、牧场渔场、蔬菜基地、果园茶园等“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开发了秀山花灯、土家摆手舞、苗族娇阿依、面具阳戏傩戏等“修学体验型”遗产旅游系列产品;突出发展了以赵世炎故居、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万涛故居为代表的“学习感受型”红色旅游系列产品。这些旅游产品满足了人们观光、休闲、娱乐、教育、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渝东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旅游配套设施从“滞后缺位”向“齐备到位”转变

旅游配套设施的滞后缺位一直是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比如交通方面,渝东南地理特点就是沟壑纵横、地势不平,因此,交通非常不畅,公路等级及密度都较低,质量差,路网结构不太合理,航道缺乏管理和规划,水运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渝东南地区的旅游总给游客“旅长游短”的感觉,可进入性极差,严重制约了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近几年来,渝东南各区县力争补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建成了与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水陆空兼备、内外联系便捷、多种方式进出的现代化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319国道基本贯穿全境,省级公路、县乡级公路纵横相连,黔江机场吞吐量极大,乌江、阿蓬江等多条河流通航,渝湘高铁即将开工,渝东南交通瓶颈逐渐被打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待服务设施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以彭水为例,截止2018年底,彭水有旅游星级饭店4家,旅行社及服务网点8家,旅游推荐接待单位40家,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近60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120余家;旅游特色商店和商场20家、电子商务产业园1个、电子商务服务站点172个、市级美食街2条、特色型夜市街1条;全县旅游景区停车场增加至15个,生态停车场近10个,车位近5000个。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一)政府的引导支持是渝东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

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对于渝东南旅游业发展给予强力支持,推动了区域旅游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12年,《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打造成渝东南地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渝东南地区建设成为重庆旅游“第三级”、大武陵山区旅游经济高地、国内重要的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2013年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将渝东南地区划分为生态发展保护区,其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2017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 “大武陵”精品旅游目的地。2018年,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发《加快推进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发展核心旅游产品、构建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服务功能、促进“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各区县编制印发区县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细化“大武陵”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任务,促进规划实施落地。这些规划和文件给渝东南旅游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领着渝东南旅游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渝东南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渝东南地区优势支柱产业,渝东南成为重庆知名度、影响力都较大的旅游地,都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因此,渝东南旅游业要想繁荣有序的发展,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渝东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生态环境对于旅游具有基础性、功能性的作用和价值,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渝东南地区植被、水质、空气在我国均属上乘,森林覆盖率达到49.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8.3个百分点,是重庆公认的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非常适合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康养旅游。2013年,中共重庆市委决定将重庆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域,其中对于渝东南的功能定位是生态保护发展区。市政府提出一系列严格管理渝东南地区生态环境的措施,比如加强生态红线管控,禁止建设可能破坏生态涵养与保护功能的项目,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加强对水环境安全、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业园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的环境监管,建立市级生态补偿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等,这些措施对于保护渝东南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生态就能保持区域优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区域资源,而正是这些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渝东南自然环境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也正是渝东南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力地提升了渝东南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渝东南旅游业一大王牌。

(三)深度保护开发文化是渝东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游客来说,旅游的高级阶段是精神愉悦和深度体验。如何提升旅游品质,满足游客需求,深度挖掘开发地域文化成为必然选择。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文化积淀丰厚异常,有动人歌舞杂技、流世文学戏曲、特色服饰美食、绚烂建筑工艺、多彩民俗民风、众多古迹遗址。在此基础上,渝东南精心打造了一批展示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牌,酉阳的土家摆手舞、秀山花灯等民族歌舞多次代表重庆市参加国际、国内的展演、比赛,广受好评;《印象武隆》《梦幻桃源》《娇阿依》誉满神州,充分展示了渝东南民族文化的魅力;黔江区的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石柱土家民俗文化节、彭水娇阿依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民族节会活动倍受游客欢迎。将渝东南历史民族文化融入旅游,大大提高了渝东南旅游的品质和内涵,进而有效提升了渝东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渝东南旅游业提档升级。因此,加强渝东南文化的传承弘扬,加大对渝东南文化的开发利用,是支撑渝东南旅游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科学宣传营销是渝东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旅游是眼球经济,是形象经济,要展示魅力形象,要抓住旅游者眼球,那就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也要注重宣传营销。近年来,渝东南各区县非常重视对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大搞联合推介活动。近几年渝东南各区县先后组团赴广州、杭州、成都、淄博等地开展区域旅游营销活动。还曾经成功推出“百架包机游渝东南”活动,实现首次东南亚入境包机游,将彭水蚩尤九黎城、阿依河、武隆天生三桥等渝东南精品景区成功推向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主要客源市场,市场反映良好。将黔江、彭水、石柱等区县纳入2018年重庆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在央视重要时段播出近100次。策划鲜明营销主题。保证形象口号鲜明、简洁,互不相同,却能充分展示渝东南各区县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的灵魂。比如酉阳桃花源景区,其宣传词是“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里,一个在重庆酉阳!”内涵深刻,优美异常;比如武隆县旅游形象宣传语是“神奇山水、梦想家园,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简洁明了、自信大气。节庆营销如火如荼,比如市政府相关部门还联合渝东南各区县,共同创办了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并已成功举办四届,扩大了渝东南旅游的市场影响力。因此,要发展渝东南大旅游,就必须整合力量,创新宣传营销方式和手段,借助新型信息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营销,提升渝东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十年来,渝东南旅游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当前,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坚持创新,促进渝东南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

论文作者:李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成就与经验探析论文_李晓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