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凌毅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凌毅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10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被研究对象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在95%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且观察组在99%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超声诊断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鉴别价值,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治疗依据。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1-0091-02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其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发热、急性腹痛,部分患者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临床上对该病的诊断时易与急性阑尾炎、腹膜炎等相混淆,而超声诊断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100例,通过超声诊断,对比淋巴结部位、直径、纵径、横泾以及测定淋巴结内血流信号等,实现超声诊断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医学诊断价值,现将具体的诊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共100例,设为观察组,患者均符合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组中男性患者占64例,女性患者占36例,患者年龄在1岁到12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4.3±0.5)岁,同时选取100例正常者设为对照组,该组中男性占62例,女性占38例,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被研究对象均采用迈瑞DC-8型彩超进行具体诊断和检查,彩超是线阵探头,频率在5~10mhz,在对所有被研究对象检查时,嘱其取仰卧位,将腹部充分暴露出来,检查人员将探头置于腹部行各切面扫查,对部分患者要进行探头加压扫查,检查过程中,主要观察被研究者的肠系膜淋巴结的数目、形态、内部结构、纵径、横泾以及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对比两组被检查者的各项检查指标,探究超声诊断的价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被研究者肠系膜淋巴的数目、大小、纵径、横径、内部结构以及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并做好详细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实施处理,计数资料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x-±s来进行表示,实施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超声检查发现:对照组测量的肠系膜淋巴结基本上位于脐粥位置,能够观察到一个或者是数个,淋巴结呈现肾脏形态,且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呈点状或者是无信号;而观察在检测后发现:淋巴结呈肿大形态,多位于患者右下腹部或者是脐周位置,结以簇状独立分散,且数量比较多,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此外淋巴结表面光滑,呈肾形分布[2]。

对比分析两组超声检查结果:观察组的肠系膜淋巴结测值的95%可信区间纵径在0.88~2.26cm之间,横经在0.46~1.17cm之间,对照组的纵径在0.53~1.05cm之间,横径在0.26~1.13cm之间,观察组在95%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且观察组的99%可信区间的纵径在0.63~2.48cm之间,横径在0.35~1.22cm之间,对照组的纵径在0.47~1.13cm之间,横径在0.23~0.53cm之间,观察组在99%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3.讨论

急性肠系淋巴结炎是儿童一种非常常见的急腹症,也称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目前在临床上对该病的误诊率比较高,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回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了炎症症状。一般淋巴结炎症有着固定的解剖位置,主要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由于小肠回盲瓣的关闭导致胃肠道内细菌和其他病毒快速分解,产生代谢物在回肠内被吸收最终进入到回盲部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发病于儿童群体,儿童屏障作用差,在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下,容易形成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且该病在临床上不易触诊,诊断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耽误患儿的治疗时机。本次研究中,采用超声诊断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大淋巴的位置、大小及其内部结构和血流信号,提高了临床诊断率。

采用超声诊断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排查其他疾病,一般恶性病变在转移过程中,淋巴结呈饱满状态,且形状为圆形,横径和纵径值比大于2,内部出现回声,血流信号不规则。而淋巴结结核病,其诊断图像显示:内部以低回声为主,部分液化区出现光团或者是光斑,血流信号不明显;因此在具体诊断过程中,要注意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排除,提高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3]。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超声诊断,在95%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且观察组在99%可信区间的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因此,采用超声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晓燕,吕建宏.高频超声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西北国防医学杂质,2013,12(30):224-226.

[2]徐涛,李勇.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2014,04(20):22-23.

[3]吴耀.高频超声诊断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04(15):101-103.

论文作者:凌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论文_凌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