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及发展建议_职业教育论文

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及发展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障碍论文,农村论文,青年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农业大国,不仅存在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其中,近3亿农村青年(15~35岁之间)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大部分农村青年追求自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目前提高农村青年技能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短期培训,转移劳动力;二是通过教育,提高农村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比较而言,教育投资是一种长效机制,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青年文化素质低的现状。

本文选取农村青年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指出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农村青年的需求,从而有力地提升农村青年人力资本。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状况:以职业高中教育为例

(一)我国职业高中教育的现状

从职业高中自身的发展看,总体的趋势是规模在增大。虽然招生人数于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开始逐年下滑,但从2002年情况又开始有所好转,到2004年创历史新高,达到212.66万人。但是1992~1999年持续8年占高中阶段在校生18%以上的状况,也在2000年以来被打破,2004年下降到14.24%,比2000年低2.44个百分点(见表1)。直到2005年才有所好转,回到了18.1%。说明职业高中在校生的规模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增长的速度还远远低于普通高中的发展。

表1 1992~2005年全国职业高中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2~2005年各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分析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可知:有22个成员国的3/4以上的年轻人接受了高中阶段教育。就读职业学校以及学徒制学校或培训项目的学生是OECD成员国高中教育的主流,1999年平均有50.6%的学生接受了职业教育。有些国家如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77%以上的学生接受了职业学校教育和校企合一的职业教育(见表2)。

表2 1999年OECD国家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教育参考资料》.2002年9~10期。

注:*为暂缺数据。

1999年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比例只有17.99%,1992~2005年期间最高比例也只有19.54%,远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值50.6%。可以说,我国高中职业教育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

(二)我国农村职业高中教育的现状

鉴于农村的地域特点,笔者把农村限定为县和县以下的行政区划,本研究中的农村包括县镇。

近年来,农村职业高中的布局结构不断调整,学校数减少较快,招生和在校生规模都有大幅上升,办学效益迅速提高。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有3618所,其中县镇2699所,县镇以下919所,与2000年相比分别减少了637所、193所、444所。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数229.0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9.95万人,增长9.54%,其中县镇183.32万人,比2000年增加29.7万人,县镇以下地区为45.7万人,比2000年减少9.75万人,校均规模为633人,比2000年增加142人,其中县镇为2000人,比1998年增加142人,县镇以下为497人,比1998年增加99人。从数据分析来看,县镇职业高中的情况好于县镇以下地区(见下页表3)。

以在校生数为对比指标,2000~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数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50.0%、53.0%和53.4%。除了农村职业高中和城市职业高中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差距,就规模而言,对比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约80%的比例,其结构明显缺乏合理性。

二、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

(一)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从1990~2003年农村教育文化状况统计数字来看,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2.4%。国家农调总队的统计也表明,现有农村劳动力的86.4%未接受过任何专业技能培训;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通过抽样调查了解到,1997~1999年“回流”民工比例为23%,“回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0%以上的职业学校出现生存危机。可见,当前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年)对职业教育存在巨大潜在需求;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却“等米下锅”,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

表3 2000~2002年农村职业高中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2000~2002年各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笔者认为,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比例低下,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意愿。据了解,大部分农民工(也包括在外打工的农村青年)在城市的就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建筑、运输、饮食服务、家庭保姆、环境卫生、治安保卫等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基本的特征是支付性要素大(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平均工资低,劳动条件差,环境恶劣,危险性大);获得性要素低(平均工资低,福利少,劳动保障缺乏,社会声望低,教育培训少,可替代性强,发展机会少,可交换资源少)。较低的人力资本使农民工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不利位置,再加上城市职业保护政策的存在,使他们无法涉足政府机关、教育文化部门、金融部门等具有高价值资源的、获得性收入较高的行业。但农村青年与他们的上一辈不同的是,他们更具创业精神,更有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因此更不安于现状,工作的流动性也更大。根据199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对接受知识和教育呈现“两高”趋势,即学习实用文化科技知识的高热情和对子女教育的高预期。

笔者认为,农村青年不能顺利接受职业教育,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想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也因信息不完全、学费太贵或者其他原因而不得不放弃,接受过的却因职业教育过分注重理论教学,不能与市场、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造成毕业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进而减弱了对职业教育的满腔热情和期待。由于职业教育落后,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后,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的困境,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活动。

针对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共存的现状,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农村青年不应仅局限于参加农村职业教育,同时应充分利用城市职业教育资源。

(二)农村青年参加城市或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障碍

1.宏观层面的障碍

(1)职业教育定位不准。我国教育体系主要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部分组成,每一块都有其特定的目标。但现实中,我国这三大体系的职责并不是很明确。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自身比较复杂,在中等职教、高等职教中均存在盲目的升格热现象,导致了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不符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违背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

(2)多部门举办职业教育学校是一种资源浪费。据统计,农业部门在全国有农业职业中专和农民中专3000多所,县级以上广播电视学校3000多所,农机学校2000所,各类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4.1万个;2003年劳动部门在全国有技工学校2970所,就业培训中心3307个,分管的社会力量办的职业培训机构19139个;教育部门有成人高等学校558所,成人高中1317所,职业高中5800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机构)23.06万所。(注:董伟.农民工培训:表面热闹、实际问题多多[N].中国青年报,2005-09-27.)部门举办职业教育学校,评估时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因此也很难评判各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造成农村青年在选择职业教育学校时,一片茫然。

(3)职业教育学校经费来源少而窄。职业学校的运行基本上处于自收自支的状况,经费来源渠道比较窄。农村职业教育更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方政府对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要求往往采取消极的做法,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减少,教育费附加也不能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十分缓慢,实验实习设备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广大农民收入有限,在职业教育收费一般高于普通教育的情况下,对职业教育的投资积极性远比不上“跳农门”的普通教育。

(4)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统一。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职业教育与就业严重脱节,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不统一,认证布局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其一,认证机关重叠,且互相制约。如教育系统,既举行高教系列的计算机水平考试,也举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经委系统举行计算机程序员考试,其他系统举行的各类计算机资格证,但相关证书人事系统概不认账,要想申报职称,需经人事系统重考。其二,鉴定渠道多,队伍庞杂。从中央各部委到省、地市、州,相应地设置了指导或考试中心、鉴定站(所)、考点,其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是一个庞大的队伍。政府部门兼管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的考试和认证,考试的盲目性、工种设置的随意性、考核标准的差异性、考试管理的不稳定性,加之争生源、抢市场,种种闹剧已使职业技能鉴定的作用变形,使证件的有效性受到怀疑。规范我国职业技能考试行为,归口管理,统一划分工种,统一考试大纲和考核标准,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与现实体系接轨,政与证出于一门,是当务之急。只有归口规范管理,方可体现我国职业技能鉴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注:毛波军.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J].职业技术教育,2005,(1).)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混乱,造成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不高,从而使得职校毕业生的出路堪忧。

2.微观层面的障碍

(1)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是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继承度来评价学生水平的,是一种唯知识的质量观,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应当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采取多种灵活的能力评价手段,检验学生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知识老化周期相应缩短,职业教育要提供宽专业基础的教育,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市场联系不够紧密。企业的主要功能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育人,教育功能的充分实现有助于促进企业功能的充分实现。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经营管理、就业等各方面与企业未能达到相互参与、相互渗透。

(三)农村青年参加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障碍

农村青年未能顺利参加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因为农村职业教育滑坡趋势明显。自1980年代开始,以农林中专、农村职业高中和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的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逆转,滑坡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具体表现是:

1.农村职业教育规模持续下降

2000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在校生为55.45万人,2001年为45.15万人,下降了17.6%。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培训规模也明显下降,2002年培训7682万人次,比2000年减少了1365万人次。(注: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出现减少趋势

随着农村职业教育滑坡,部分地区压缩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有的县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合并,甚至改办普通高中学校。

3.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下降

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5.72平方米,生均教学设备和辅助用房为6.3平方米,2002年分别下降为14.69平方米和5.84平方米。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的教学仪器达标的学校数为509所,2002年减少为471所,主要原因是一些达标的农村职业高中转为普通高中或其他学校。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生均图书25.5册,2002年减为23.6册。2001年全国农村职业高中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2.3台,2002年减少为10.4台。(注:张德元.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单一、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到职业教育发展。一些农村职业学校脱离农民实际需求,片面注重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而农民更愿意上短期培训班,以很快学到市场需要的热门技术去打工挣钱,这就导致农村职教日趋困难。

(四)农村青年参加城市职业教育的特殊障碍

城乡职业教育隔离,进一步阻碍了农村青年参加城市职业教育。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市职业教育招收学生时,一般对户口和学历都有明确要求。农村青年如果想参加城市职业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交纳昂贵的学费,才有可能成功。相对于城市青年而言,农村青年不管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都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若想参加城市职业教育,需付出更高的代价。户籍代表的只是出生地的不同,而并非能力的差距。因此,城市职业教育的这种户籍限制实际上是属于教育歧视,严重违背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各类城市院校应取消这种户籍限制,使农村青年能获取教育上的公平。

三、促进农村青年参加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宏观政策层面的调整措施

1.寻求一种合适的中央政府补贴制度

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青年职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经费上的支持。但迫于政府资金的有限和市场竞争的激励作用,经费只能部分源于政府。政府又分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二者的责任划分成为一个难点。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实行的一般是“兜底”政策,这样不加控制,极有可能会诱发需求和腐败问题,银行大胆地贷款给地方政府增加各种非必要的设施等,造成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关于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教育补贴的比例分析,笔者建立了一个模型。

模型中:假设只存在一个中央政府和2个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税率分别为,是变量;地方政府1和2的收入为,为常量;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只实施教育补贴。

那么,中央政府的预算收入为;地方政府i的预算收入为;假定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教育补贴率为,即税率越高的地方,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的补贴率也越高。

地方教育总支出为,即收入越高的地区或称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需要或者可以投入的教育支出越高。

地方政府的效用函数是预算收入减去教育总支出,加上中央政府教育补贴后的净收入:

制定地方的税率和教育补贴率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统一的教育补贴率k时,必须满足:

所以,中央政府必定可以制定出适合地方的税率和教育补贴率。如图1,A,B两点即为两种情况。

图1 适合地方的税率和教育补贴率

2.规范办学机制,突出我国职业教育特色

(1)规范办学机制,区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我国的专科院校应当加强适应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要求的基础建设,如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综合性大学不宜办职业教育,我国提倡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三教统筹,共同发展,将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综合性大学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院校区别开来,在很大程度上迈出了规范办学机制的一步。综合性大学和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条件等许多方面都存在质的区别。可参考程方平研究员等的建议,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人才可大体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理论型、创造型、研究型人才。第二类是应用型、设计型、策划型、工程型人才。第三类是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也称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具有相应的知识,擅长具体思维,心灵手巧,富有技能、技术、技艺和实践能力。他们的特长和社会功能,是把决策、设计、方案等变成现实,转化为不同形态的产品。此类人才属“一线人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可称职业技术人才。(注: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规范办学机制,突出农村职业教育和城市职业教育办学特色。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要达到800万人,6年时间要增加450万人,如此大规模的中职学校扩招,需要在地域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分解,应当考虑地域之间的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状况、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城镇化进程、城乡教育整体水平等因素。《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在实施这四大工程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系统内部应当有所分工和侧重。(注:耿金岭.论新农村建设大背景下的职业教育[J].滁洲职业技术学校学院学报.2006,(3).)

在上述四项工程中,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可以由大都市的高职院校来重点实施,而国家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可以由各地的中职学校来重点实施。当然,在四大培训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也可以适当有所交叉,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同时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笔者建议,职业学校的招生重点可由城市转向农村,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比重,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制定学费标准时着重考虑农村的经济水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增加办学的经费来源渠道,从而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3.成立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机构

成立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的机构,可使其职责分明,注重办学质量,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节约资源。在此,我国可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作为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者,负责制定有关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对技术与继续教育(简称TAFE)的主要管理职责包括:发布经济、产业和社会发展政策;对TAFE进行宏观规划布局,并规定和调整其办学方向;会同行业组织审批专业和课程设置;注册教学大纲;审核教师资格;制订证书和文凭的国家标准并提供巨额经费,保障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开展。在对职业教育的具体管理中,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核心机构——国家培训署(简称ANTA)与各州政府设立的教育培训部分级负责,实施规范有序的职业培训管理,并预测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提供最新的相关数据。ANTA对全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宏观管理,保证了教育与培训的内容符合国内、国际产业界对知识和技能的最新要求,保证了教育与培训达到国家规定的资格水平及所发证书的权威性和通用性。(注: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TATE体制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4.打破职业教育的城乡分割局面

所有职业学校都可以面向农村,不再把农村职业教育囿于县及县以下职业高中和农林专学校的狭隘范畴,而要使所有职业学校都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取消招生年龄限制,实行弹性学制。为了使农民能上得起学,政府要给予适当扶持,建议将正在高校实行的助学贷款计划推广到职业学校。

(二)微观层面的调整措施

1.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突出各职业教育学院的特色

职业教育的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行业的需要,按照统一的国家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设置。我国职业教育应当主动与行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专业设置可通过成立由行业人士参加的专家委员会,根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进行市场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让行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和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并定期调查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

职业教育要取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化办学策略,即实行特色办学。各职业技术院校要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形成品牌,使整个职业教育门类齐全、功能完善,同时又各有特色、互促互补的职业教育体系。

2.走产学结合道路

互惠互利是产学结合的前提与动力,企业与学校双方要充分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帮助职业院校与行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学校成立发展专家委员会的同时,政府可出面牵头,组建省市级和国家级的行业咨询委员会,发挥其在政府、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协调作用,使行业能够参与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投资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从而有效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产学结合的良性循环。

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且参差不齐,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途径不能千篇一律,需根据具体情况,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界人士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共同解决。同时,还要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以农民的现实需要为导向,运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感情激励等各种方式,激发农村人力资源自我开发的内在需要,确保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农村青年接受职业教育的障碍分析及发展建议_职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