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郑嘉峰

生态园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郑嘉峰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港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800

摘要: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生态工程在园林中的体现就是生态园林,其特点是园林不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是更具有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在生态园林城市中,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其对于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应用

一、生态园林的定义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种群间相互协调,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生态园林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建立结构合理的的人工植物群落,并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化城市规划的重要标志,对美化生态环境及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生态园林建设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周边环境质量。众所周知,绿色植被可以吸收CO2,释放氧气,并且还有许多植物对灰尘有明显的阻隔和过滤作用,绿植的这种特征可以保持生态碳氧平衡,因此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对美化自然及改良局部环境均有较大作用。其次,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园林植被拥有较大的蒸腾作用,逐渐向大气中传输水蒸气,因此能够增加空气湿度,园内绿植叶片蒸发作用可以调度湿度和温度、获取太阳辐射,对改良城市局部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建立城市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自然道德观念,从而使生态理念真正融入人的内心深处,使人们了解到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三、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

1、现状

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理念始于1986年江西宜春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此后经历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掀起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热潮,海南省、上海市、吉林省、黑龙江省等省市相继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虽然全国多个省市绿化率逐年提高,森林公园等绿地数量逐年增加,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环境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虽然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理念,但当前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和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不够成熟,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需要借鉴更多国外成功经验,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园林景观等多学科专家的参与,更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

2、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园林行业空前繁荣,加之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加速了园林行业的发展,但也突显出许多问题:1)盲目效仿国外成功案例,没有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盲目追求外来植物品种,忽略了本土植物,造成生态入侵;有些城市绿地建设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追求构图的完美,而忽略了生态群落的稳定性,反而使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生态园林”的概念不够具体,还比较抽象和模糊,园林工作者对生态园林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与探讨阶段。3)生态城市建设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国内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往往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没有真正形成理論框架,明显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尤其是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缺乏先进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支撑,缺乏实际指导意义。4)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矛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始终处在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因此当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政府往往选择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四、生态园林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

1、做好城市绿地建设的系统规划工作

城市绿地的规划方向应注重其生态性能,将绿地建设规划置于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协调好总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对生态绿地系统进行规划时,应注重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建设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充分考虑绿地周围的地形条件、自然环境以及布局情况,尽量做到统筹规划、内外协调、全面统一的建设要求,使城市绿地建设处于一个完整系统的发展格局中,保证绿地系统发挥出良好的生态效益。

2、借助植物造景创造生态绿化的审美价值

在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中,植物造景可以为生态绿化提供丰富的审美价值,对植物的色相、形态、姿势、造型等的塑造能够增强绿地系统的自然美感,使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地中得到很好地运用,从而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与文化内涵。另外,各种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发育规律各不相同,为了很好地实现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应该合理搭配多种植物的平面距离和立体结构,不仅考虑到各种植物之间的轮廓美感,还要合理设计植物的韵律表达,在实现植被合理布局的同时,提高城市绿地的自然美感,使城市的绿色文化得到充分地体现。

3、加强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建设

生态园林在城市绿地中的建设,为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系统构建,应该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引进更多的绿色植物,尤其注重引进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植物,与此同时,注意对原有植被和稀有植物进行保护,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网络建设,从而构成和谐自然的绿色生态系统,使生态绿地系统的自然调节属性得以充分地发挥。

4、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

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注重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还要强调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生态园林理念在城市绿地中的体现,需要融入当地城市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人文精神以及发展历史。由于生态园林的建设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个性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绿地规划人员应该将城市的文化、历史及自然等因素充分融入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当中,从而创建出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生态绿地系统,这种建设理念将人文、自然和人工进行了完美地融合,既凸显了生态绿地的自然属性,也兼具了当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使生态绿地系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绿色文化。

结束语

通过上文讲述,生态园林城市构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项目工程。生态园林建设是维持城市环境平衡的关键阶段,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的重要象征。做好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并努力宣传生态园林在社会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地位,充分发挥作用,找到差距,以满足因大家生活工作质量的提升而对生态园林的要求,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营造出一个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美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的理想家园。

参考文献:

[1]张静茹,秦华.浅析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南方农业,2017(31).

[2]刘晓丹.浅议生态园林城市建设[J].山东工业,2015(12).

论文作者:郑嘉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生态园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郑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