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论文_何明宇

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论文_何明宇

(太原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室 山西太原 030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变电运行管理也出现了新的模式——“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达到我国当前电力企业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当前的智能变电站与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相结合,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对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控制、操作,如若出现问题,能够自行进行智能警告和运行管理。目前所应用的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智能变电站大幅度提升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而文章首要进行了对这种智能变电站的明确分析,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自身特质与之结合,最后对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

1导言

据有关数据资料统计显示,最近几年居民用电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促使现有电网不断改造升级,新建电网数量不断增加,这在满足广大用户电能需求的同时,也给电网企业调控和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大大增加了难度。在此背景下,电网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应运而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发展,人们所要完成的一些重复性作业将被机械和信息技术取代,这也是一种必然趋势,也就是说,电力系统将通过电脑以及机械运行完成这一改变,调控一体化作业在现代社会逐渐诞生,文章将对这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希望对其有所助益。

2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和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特征

2.1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智能化,采用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标准化信息平台以及集成化的系统,对变电站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从而有效保证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智能变电站端远动及通信设备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比较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能力。在智能变电站端远动以及通信设备的应用下,方便了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这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有着保障作用。

2.2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特征

调控一体化即将原来的变电监控、变电运行维护业务全面分离,将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融合,实现电网调度与电网监控一体化管理。可大幅提升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降低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成本。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在调控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集成化程度比较高,有效实现对电网的全面性管理和有效监控,在这一运行管理模式当中,组成的部分比较多,有操作系统和硬件以及应用系统等等,可充分发挥调控一体化的功能优势。调控一体化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比较有利,能及时掌握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可帮助管理人员对核心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这样在电网的整体运行安全稳定方面就能得到保证。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要求高,特征也比较突出,对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科学性运行有着保障。

3变电站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3.1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先立后破、有序推进、分步实施”是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的工作部署而得出的工作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从而更好地落实调控一体化工作,为了使系统安全运行,提升工作效率,需要不断对该项工作的运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加以改进。

(1)必须保证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性是调控一体化建设工作的前提保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努力实现提升工作效率的目标。

(2)“先立后破”原则。即根据每个部门单位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发展路径,再依据不同的管理方案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保证调控一体化的具体落实。

(3)有序推进、分步落实原则。为确保接下来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按步骤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完备管理制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科学系统的管理

调控一体化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要将科学性以及系统进行紧密结合,由于这一运行管理模式涉及到的部分以及人员和设备比较多,在具体的运行管理模式的实施中比较复杂化,这就需要注重实施的风险控制,在前期的工作上要做好。每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任务,在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方面要充分重视,加强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化,制定新的措施方案加以应用。对方案的实施方面,对电压的调控中,运行中投切电容器组的间隔时间应大于3分钟,运行中的电容器三相不平衡电流值超过5%以上,应停用该电容器组,运行中的电容器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1.1倍,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3倍时,应停用该电容器组。其次,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每次调压一档后应间隔1min以上,才能进行下一档调节;两台有载调压变压器并联运行时,其调压操作应轮流逐级或同步进行。

3.3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与信息保障系统

现今,在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中,对设备管理有了新的要求,比如说新生代的管理智能变电站应该具有一些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比如自动报告站内设备状态和自动进行试验以及检修等等。而且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实现了多个变电站的管理互动,并且能够进行数据融合,这样一来,极大地加强了有关部门对电网系统的控制力度。(1)要保证二次设备装置回路压板投退状态同调度的一致性;(2)还必须保证电子式互感器内部的指示灯正常、并且无闪络放电现象与异声;(3)做好检修工作,保障设备油气管路接口无渗漏现象。除此之外,信息也是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基础,为变电站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一定的支撑,而通畅的信息、传输通道和便捷的信息访问途径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设备资料、风险成本以及运行环境等等。

3.4结构优化

要充分重视对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的软硬件配置结构的优化。保障电网一体化的运行模式作用发挥,不只是要保证编程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和在线监控技术的综合应用,还要在软硬件结构的优化上充分重视,然后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科学管理方案加以落实。在对软硬件的配置结构优化上,要注重数据采集功能的发挥,以及储存功能和处理功能的完善,对软硬件平台的融合要加强重视,将兼容性以及可扩展性进行紧密结合,在安全约束系统的完善层面也要能加强重视,实现防误闭锁功能,更好发挥中调网发令系统对接工作。

3.5提升软硬件的配置结构

想要使电网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不仅需要集编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在线监控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进行综合应用,而且还要重视起软硬件的设计结构,如服务器、操作系统、各种软件平台以及硬件设备,这样做能够对各个环节做出相应的管理方案,从而更好地实现电网系统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想要加强软件的配置结构,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良好的数据采集功能、储存功能、处理功能以及远程操作功能,而且,必须要使软硬件平台相融合,做到兼容性与可扩展性并重。目前的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系列与Linux系列等,但是想要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一体化,必须要完善操作安全约束系统,于此同时,建立网络电子发令系统,由此实现防误闭锁功能,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调网络发令系统的对接工作。

结束语

综上,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调控一体化的应用,要以实际为基础,对电网调度实施调控一体化能有效保障电网的可持续发展。在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下,对电网运行的水平提高也有这新要求,充分重视调控一体化的运行管理模式应用就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省三.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0):138-139.(2016-11-02)[2017-09-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406.N.20161102.1425.085.html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0.067

[2]任少波.变电站接入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集中监控方案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9):77.[2017-09-26].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9.077

[3]魏东梅.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J].科技传播,2016,8(08):152-153.[2017-09-26].DOI:10.16607/j.cnki.1674-6708.2016.08.095

[4]张小易,彭志强.智能变电站站控层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J/OL].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44(05):88-94.(2016-02-27)[2017-09-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401.tm.20160227.1914.042.html

论文作者:何明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1

标签:;  ;  ;  ;  ;  ;  ;  ;  

基于调控一体化的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论文_何明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