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空间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汨罗市为例论文

面向空间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以汨罗市为例

李慎鹏1,2,3,项广鑫1,2*,曾毅1,2,张建新1,2

(1.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07;2.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长沙 410007;3.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51)

摘要: 为满足空间规划的需求,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政策3个要素方面构建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禁止性指标对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一票否决”,限制性指标以分值(0~100,分数越高,表示越适宜)和权重对适宜性进行限制。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20.8%,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42.67%。适宜建设开发的土地极限剩余潜力为13 327.28 hm2,可供耕地开发的储备土地资源为1 060.44 hm2

关键词: 空间规划;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汨罗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强度越来越高[1-3],而国土空间却是有限的,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1,3-8]。目前空间规划的趋势是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7]。以往单极形式的建设与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已不可取[3-5],应该追求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和谐和发展[1,3-4]。在这样的理念下,城乡的发展必须尊重湿地、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和耕地的保护,构建高效有序的国土空间利用格局[9]

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和指导性工作[10]。大量的学者以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10-13]、城市规划[14]、土地利用规划[13,15-16]等为目标开展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16]、生态-经济[11]、土地开发潜力[13]、可持续性[17]、生态位理论[18]、生态敏感性[19]等的评价思路。但以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政策制度方面的考虑不足[20],如未考虑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红线等禁止建设开发区域。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3,8]的评价思路、方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于空间规划为目标,把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政策3个要素方面提取划分为禁止性指标和限制性指标,构建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汨罗市为实例进行了实证。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汨罗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南洞庭湖东畔,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域相间分布,为典型的亚热带环湖低丘平原。

为检验银行信任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本文选取贷款申请被接受的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广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构方程回归权重详见表5所示。

作为皮卡市场的老大哥,郑州日产深耕皮卡领域25年,导入了锐骐、纳瓦拉等多款经典皮卡车型,并且有丰富的特装车、改装车生产经验。旗下各车型的基型车,改装的警务用车、抢险车、指挥车等,深受广大用户信赖。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从国土部门收集的汨罗市2016年地籍变更调查、第二次土地调查(2009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2014年)、农用地质量分等定级、土地规划(2006—2020年,2016年修订版)、历年统计年鉴、矿山年报、地质灾害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地下水监测、地表水质量监测等数据,从林业、环保、水利部门收集的生态红线范围、大气环境监测数据、水环境监测数据等数据。

将原始矢量数据转化为MapGIS格式数据后,将各指标数据空间叠加到汨罗市2016年地籍变更调查图斑上。

2 研究方法

2.1 基本思路和方法

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制度政策3个要素方面提取指标进行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减分制”,即优先考虑建设开发、耕地开发的禁止性因素,如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范围内的区域坚决不能进行耕地开发,实行“一票否决”;如生态环境等对建设开发、耕地开发有限制性要求的,设置为限制性指标,严格加以限制。

对符合禁止性指标的,赋值为0,禁止性指标之外的,赋值为1;对限制性指标赋值为0~100,分数越高,表示越适宜。综合适宜性得分计算方法见式(1)。

(1)

式(1)中:L 为综合适宜性得分,i 为禁止性指标编号,m 为禁止性指标个数,J i 为第i 个禁止性指标的得分,k 为限制性指标编号,n 为限制性指标个数,w k 为限制性指标的权重,X k 为第k 个限制性指标的得分。

在桥梁工程设计中应用BIM技术,提高了工程设计的质量,加强了施工方、设计方和业主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明确各方的建设意图,减少了图纸和方案设计中问题的发生,保证了桥梁设计质量。可以说,将BIM技术应用在桥梁建设中,是推动我国桥梁建筑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完善桥梁建设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虽然该技术目前还不是十分完善,不过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该技术的功效也将被充分发挥出来。

根据综合适宜性得分,将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划分为不适宜、一般适宜、较适宜、最适宜四类。

体育教师必须从上述原因出发,找寻合适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克服抵触情绪。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实施中长跑教学:

2.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2)适宜性分类

为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对生态红线范围内、生态保护区(动物栖息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水库河流湖泊保护区等)范围内、基本农田范围内、风景名胜保护区内、土壤环境经评估不适合建设用地开发或水环境经评估不适合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域,禁止进行建设开发,相应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不适宜。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蓄滞洪区一般是洪水自然滞蓄场所[23]。为遵循“人水和谐”的理念,将蓄滞洪保留区的建设适宜性分值设置为60分,一般蓄滞洪区、重要蓄滞洪区的分值相应递减为30分、10分。

在评价结果为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区域中,有一部分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在空间规划中为满足耕地保有量的需求,这部分耕地原则上不宜划定为建设用地。除去这部分耕地,再除去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的区域,得出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极限剩余潜力为13 327.28 hm2

地质灾害对开发建设有显著的影响,各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危险性[24]。采空塌陷区的施工难度大,后期可能造成地面塌陷、沉降等问题。

根据专家打分法和各指标数据的分布、精度,确定限制性指标的坡度、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灾害的权重分别为0.2、0.3、0.3、0.2。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 1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1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2)适宜性分类

根据式(1)计算出综合适宜性得分L ,采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断点法确定L =0为不适宜,0<L ≤26为一般适宜,26<L ≤69为较适宜,69<L ≤100为最适宜。

2.3 耕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

根据式(1)计算出综合适宜性得分L ,采用ArcGIS软件中的自然断点法确定L =0为不适宜,0<L ≤39为一般适宜,39<L ≤77.5为较适宜,77.5<L ≤100为最适宜。

耕地适宜性评价的禁止性指标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类似,把生态红线、生态保护区(动物栖息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各级森林公园、水库河流湖泊保护区等)、风景名胜保护区设置为禁止性指标,相应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不适宜。

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的分类分级方案,将土壤环境质量劣于Ⅲ类土壤、地表水环境劣于Ⅴ类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劣于Ⅴ类地下水的区域划入禁止区,相应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不适宜。

经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汨罗市辖15个乡镇,总面积149 432.9 hm2。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到2015年,汨罗市耕地面积增加413.32 hm2,城乡建设用地增加394.65 hm2,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增加189.45 hm2,林地增加135.28 hm2。牧草地的数量一直稳定在44.82 hm2。园地减少775.57 hm2,滩涂沼泽减少314.71 hm2,自然保留地减少33.24 hm2,水域减少3.89 hm2

土层厚度对农作物的生长质量、耕作便利度有较大影响[13]。坡度是决定耕地开发难度和耕地质量的关键性指标[13],坡度越大,耕地开发难度越大,开发后耕地面临水土流失等损毁的风险越高[13,25]。把土层厚度小于30 cm、坡度在25°以上的区域划入禁止耕地开发区,相应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不适宜。

发酵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平板培养(培养3 d)的菌株接种于装有300 mL真菌2号培养基培养液(甘露醇20 g、酵母膏3 g、玉米浆1 g、葡萄糖10 g、味精10 g、MgSO4•7H2O 0.3 g、KH2PO4 0.5 g、NaCl 33 g,自来水1 L)的锥形瓶(1 L)中,28 ℃静置培养30 d,发酵量20 L。

表 2耕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Table 2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限制性指标考虑了坡度、蓄滞洪区、土地利用现状、地质环境、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貌。其中,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地貌参照《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湖南卷)》、《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中的分级评价标准赋予适宜性分值。

对蓄滞洪区,由于洪水带来肥沃的土壤,加之良好的灌溉条件和耕作便利度,一直以来蓄滞洪区范围内都有农民进行耕种[23]。故将重要蓄滞洪区、一般蓄滞洪区、蓄滞洪保留区耕地适宜性分值分别设置为30、50、70分。

她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因为福州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不一样,人口相对较少,交通便利,精细化管理会引导一部分患者不要太早来医院。

近年来,在“严守耕地红线”、“耕地占补平衡”的政策下,部分地区在山区林地开垦了大量耕地,形成“秃头山”现象。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达到既保持耕地数量又注重耕地质量,将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水域的适宜性分值设置为10分,土地利用现状为草地、园地、自然保留地、其他用地的适宜性分值分别为20、30、50分。同时,为满足“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的需求,将土地利用现状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值设置为70分。

根据专家打分法和各指标数据的分布、精度综合确定各限制性指标的权重。耕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2。

1)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要禁止性、限制性条件

根据汨罗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汨罗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均达标。通过对汨罗市各禁止性指标、限制性指标的分析,影响汨罗市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的主要禁止性指标为生态红线、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主要限制性条件为土地利用现状和坡度(图1)。

图 1汨罗市遥感影像及适宜性评价主要指标
Figure 1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key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Miluo city

汨罗市的生态红线和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汨罗江等河流沿岸。基本农田主要分布于耕地质量较好、立地条件优良的区域,以河流沿岸为中心向外扩展分布。归义镇、新市镇为汨罗市的重点建设区域,几乎未划定基本农田。

汨罗市的现状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川山坪镇、神鼎山镇、三江镇等山区的耕地较少。汨罗市的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归义镇、新市镇,其他乡镇的建设用地多分布在耕地与林地、园地的接触带上。

这几个词,都用直接指称的方式释义,看不出有借代的用法。“杯中物”的释义可以改为“借代指酒”或者“借指酒”。同样,“美味”的释义可以改为“借代指味道鲜美的食品”。“花”的意义② 也可以改为“借代指可供观赏的植物”。

从坡度来看,汨罗市呈现出典型的冲积平原特点,坡度大多在15°以下。以汨罗镇、归义镇为中心,向东北、西南方向坡度逐渐升高,由平原过渡到山地,地形也逐渐变的复杂。

3.2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汨罗市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如图2、表3。结果显示,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为31 081.95 hm2,占汨罗市总面积(149 432.9 hm2)的20.8%。其中,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一般适宜的为10 217.78 hm2,较适宜为1 136.21 hm2,最适宜为19 727.97 hm2,分别占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的32.87%、3.66%、63.47%。在一般适宜的土地中,主要现状地类为耕地;较适宜的土地中,主要现状地类为其他农用地、林地;最适宜的土地中,主要现状地类为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

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整体上以现状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为基础,向背离河流沿岸、靠近林地的方向展布,适宜性由最适宜到一般适宜,避开了河流沿岸冲积区域,充分保护了耕地和林地,为耕地开发留足了空间(图3)。

图 2汨罗市适宜性评价结果
Figure 2 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Miluo city

图 3同一区域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对比
Figure 3 Comparison of sui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ame area

土地利用现状是影响建设开发的重要方面,该指标设置的总的原则是尊重现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在建设开发过程中尽量少占耕地、林地,根据各现状地类设置对应的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值。

坡度条件直接关系着建设开发的经济成本和工程技术难度[21],同时,山地生态环境的再生恢复能力差、抗扰动性差[22]。当坡度大于25°时,不适宜进行建设开发[21]

3.3 耕地适宜性评价

汨罗市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如表3。结果显示,汨罗市适宜耕作的土地面积为63 761.87 hm2,占汨罗市总面积的42.67%。其中,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一般适宜的为1 022.39 hm2,较适宜为9 908.13 hm2,最适宜为52 831.35 hm2,分别占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的1.60%、15.54%、82.86%。可以看出,汨罗市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比较大,且主要为最适宜,这与汨罗市为洞庭湖平原区的地理背景相符。汨罗市适宜进行耕作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林地等。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平原区、汨罗江等大中小水系的沿岸。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分布外最适宜区的外围(图4)。在川山坪镇、神鼎山镇、三江镇的部分山区主要为一般适宜区,且分布较为稀疏。除去土地利用现状为耕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的区域,得到汨罗市可供耕地开发的后备土地资源为1 060.44 hm2。虽然能够满足耕地保有量的指标需求,但后备耕地资源数量较小,建议汨罗市加强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拆迁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2)能源动力工程类。能源动力工程类的词汇选取了核电能源、新能源汽车空调两个能源领域焦点专题及发展迅速的冷链物流专题进行了汇总。

表 3汨罗市建设用地和耕地适宜性等级的规模结构/ hm2
Table 3 Amount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with different suitability in Miluo city

3.4 空间冲突区分析

由于部分地区既适合进行建设开发,又适合进行耕地开发,造成了建设用地适宜区和耕地适宜区的空间冲突。通过对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和耕地适宜性评价成果进行空间相交分析得出空间冲突区域的分布(图2)。

汨罗市建设用地适宜区和耕地适宜区相冲突的区域面积为28 086.73 hm2。冲突区域中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最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的占比分别为75.11%、23.19%、1.7%;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最适宜、较适宜、一般适宜的占比分别为60.12%、4.08%、35.8%。冲突区域中,主要土地利用现状类型为城乡建设用地(36.88%)、耕地(35.65%)、其他农用地(19.9%)。除去现状中为建设用地、耕地的区域外,冲突区域面积为1 042.66 hm2

实验组、参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见表1。经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冲突区为零散点状分布,在汨罗镇、新市镇较为聚集;川山坪镇、神鼎山镇、三江镇等山区分布不均匀,在河流两侧呈聚集状分布;除上述乡镇以外的地区分布较为均匀。

“我终于听明白了。所以你们今天来的意思,就是要聘任我这种在你们眼里有能力的小下属,以挽救公司的实力,是吗?”

3.5 评价结果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规划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划定“三区三线”(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区三线”的划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其基础因素之一。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已经国务院批准,故土地适宜性评价给出的是城镇空间和城镇开发边界的上限、农业空间的参考线、生态空间的下限。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按以下步骤指导空间规划:

1)建设用地、耕地不适宜区划为生态空间,一般适宜区应较多的划为生态空间。此外,建设用地适宜性高于耕地适宜性的区域划为城镇空间,反之划为农业空间。如某区域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最适宜,建设用地适宜性为较适宜,则将该区域规划为耕地。

第三代金融危机不再仅仅局限于宏观经济表现和宏观政策,开始更多的关注资本价格、金融市场、市场信息等方面。比如由于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和“羊群效应”就会加大股票和资金市场的波动性;再比如债务人因为资金不足陷入流动性危机,从而不得不将自己的部分资产低价售出变现用于偿债,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市场价格体系引发危机。进一步的,如果债务人出现违约,这种流动性的缺乏就会因为金融系统的紧密联系而逐渐蔓延并影响到其他领域。相应的第三代金融危机理论也有很多分支,比如信息不对称引发金融风险、道德风险的发生、流动性市场无效率、危机在金融市场间的传染等。

2)对于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等级相同的冲突区,优先尊重现有的空间布局。在冲突区中,现状为建设用地的优先规划为建设用地,对现状为耕地的优先规划为耕地。

采用库仑摩擦模型[6],在粘着摩擦区内,定义此区域内的摩擦应力为固定值,其数值为等于或略高于极限剪切应力τmax;在滑动摩擦区内,定义此区域的摩擦应力符合库仑摩擦定律,与正应力成正比。其关系如下:

图 4“三区”和城市开发边界建议
Figure 4 A proposal of city area, agriculture area,
ecological area and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

3)根据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的实际功能需要微调“三区”布局。例如,“三区”以分别适当集中为宜,某评价单元初步划定为城镇空间,但其远离其他集中的城镇空间,考虑到其周围的评价单元均为生态空间,故将其调整为生态空间。再例如,为保证耕地开发及耕作的便利程度,现状耕地周边区域优先规划为耕地,孤立的、面积较小的地块不宜规划为建设用地,某评价单元初步划定为农业空间,但其距离最近的居民点为20 km,宜调整为生态空间。

4)根据“三区”布局给出“三区”建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空间集中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农业空间中农业开发适宜性高的区域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空间中建设用地、耕地不适宜区划为生态保护红线。

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已经划定,按以上步骤给出的汨罗市“三区”和城市发展边界建议见图4。可以看出,在尊重汨罗市现有格局的基础上,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划定的“三区”和城市发展边界与汨罗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城市定位吻合程度较高。

4 结论

1)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空间规划要求必须摒弃以往粗狂的开发模式,科学合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要以生态安全、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性为标准。本研究提出的建设用地、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充分考虑了生态红线、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土壤环境、水环境等生态指标,并严格遵循“红线不突破”的原则。同时,尊重现有的土地利用格局,做到在以后的规划开发建设中不对现有格局做大的调整。

2)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20.8%。汨罗市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地面积占汨罗市总面积的42.67%。分布上,适宜耕作的区域分布在平原、河流两岸区域,适宜建设的区域多位于适宜耕作区外围(归义镇、新市镇除外)。除去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耕地适宜区和建设用地适宜区相冲突的区域面积为1 042.66 hm2

3)汨罗市适宜进行建设开发的极限剩余潜力仅为13 327.28 hm2,要满足此后长远的发展略显吃力。建议统筹规划各类、各区域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首先以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为前提,优先把建设用地最适宜区规划为建设用地。

4)汨罗市可供耕地开发的储备土地资源偏低,仅为1 060.44 hm2。必须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积极改造中低产田,稳步提高耕地生产效益。空间规划中必须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最适宜区,如建设开发必须占用耕地时,优先占用耕地一般适宜区。

参考文献:

[1]樊杰,王亚飞,汤青,等.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J].地理科学,2015,35(1):1-10.

[2]封志明,杨艳昭,闫慧敏,等.百年来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从理论到实践[J].资源科学,2017,39(3):379-395.

[3]樊杰,周侃,王亚飞.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266-276.

[4]袁国华,郑娟尔,贾立斌,等.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与预警思路设计[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 27(4):20-24.

[5]张彦英,樊笑英.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24(4):9-11.

[6]陈静,周钰荃,王少剑.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自然-生产-社会系统耦合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2(2):65-75.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5-05-06(001).

[8]贾克敬,张辉,徐小黎,等.面向空间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3):335-341.

[9]樊杰,周侃,陈东.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J].经济地理,2013,33(1):1-8.

[10]黄大全,周晓芳,张华.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4):31-36.

[11] 肖长江,欧名豪,李鑫.基于生态-经济比较优势视角的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扬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5,35(3):696-708.

[12] 肖莉,李韦,冯长春,等.湖南湘江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4):131-136.

[13] 关小克,张凤荣,郭力娜,等. 北京市耕地多目标适宜性评价及空间布局研究[J]. 资源科学,2010,32(3):580-587.

[14] 黄山,林恒萍.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以晋江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12(4):84-90.

[15]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等.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1):27-31.

[16] 曲衍波,张凤荣,杜素芹,等. 平谷区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J]. 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2):21-27.

[17] 喻忠磊,庄立,孙丕苓,等.基于可持续性视角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其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0):1360-1373.

[18] 张海龙,郭彦龙,高蓓.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多模型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商洛市商州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6,32(4):83-89.

[19] 张诗逸,冯长春,刘雪萍,等.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4):631-638.

[20] 喻忠磊,张文新,梁进社,等.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07-1122.

[21] 杨子生.山区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坡度因子分析——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64-76.

[22] 李和平,刘劲松,马宇钢.山地村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规划师,2015,31(8):93-99.

[23] 侯传河,沈福新.我国蓄滞洪区规划与建设的思路[J].中国水利,2010,(20):40-44.

[24] 金德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4):101-103.

[25] 彭瑶,姚小军,陈然,等.耕地适宜性评价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义乌市岩南村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2):116-119.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for Space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Miluo City

LI Shenpeng1,2,3,XIANG Guangxin1,2*,ZENG Yi1,2,ZHANG Jianxin1,2

(1.Hunan Key Lab of Land & Resource Evaluation & Utilization,Changsha 410007,China;2.Hunan Planning Institute of Land and Resources,Changsha 410007,China;3.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Changsha 410007,China)

Abstract : At the service of space planning, the prohibitive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were constructed with natur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nstitutional policy. The prohibitive factors means “No” for construction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restrictive factors limited by value (0~100, more higher more better) and the weight on the suitability. Miluo city of Hunan province w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suitable construction land was account for 20.8% of total area of the city, and the suitable cultivated land was 42.67%. The maximum surplus potential area of suitable construction land was 13 327.28 hm2, and the suitable cultivated land was 1 060.44 hm2.

Key words :Space planning;Construction land;Cultivated land;Suitability evaluation;Miluo City

中图分类号: P9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7105(2019)02-0074-09

李慎鹏,项广鑫,曾毅,等.面向空间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汨罗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14(2):74-82.

LI S P,XIANG G X,ZENG Y, et 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 for space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Miluo city[J].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9,14(2):74-82.DOI:10.19687/j.cnki.1673-7105.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8-06-21

基金项目: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标准化专项项目“湖南省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规程”(2016B02)

作者简介: 李慎鹏(1980— ),男,湖南武冈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137630217@qq.com。

*通信作者: 项广鑫(1988— ),男,内蒙古赤峰人,工程师,硕士,从事国土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csuxiang@qq.com。

(责任编辑:洪文丹)

标签:;  ;  ;  ;  ;  ;  ;  ;  

面向空间规划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以汨罗市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