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_英语论文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_英语论文

落实英语新课标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论文,新课标论文,过程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并将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们能否与时俱进,适时跟进“新课改”,这是关乎每位教师切身利益,更是关乎学生与社会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通过一年多的新课标实践,我深深体会和认识到,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英语课程标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付出努力。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过去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等,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其弊端,很难满足与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否则必将会在竞争中淘汰出局。

1.学习“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这是能否跟进和落实“新课改”的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支撑,也便很难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实践活动。比如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将过去“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改为“培养丰富多彩的人格”;将“以分数论英雄”改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的评价。”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才会在落实“新课改”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和错路。

2.学习英语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当今社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如:多媒体multimedia,欧元Euro,电视电话video-phone,网上购物net shopping等等,如果我们不积极主动地吸纳来自方方面面的新鲜营养,仍然固步自封,紧抱以往所学知识不放,那么,我们很难紧跟时代步伐,也难以顺利地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难以适应日趋多元化、开放化的英语教学趋势。

3.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运用电教手段的能力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改善,“一枝粉笔、一块黑板”的时代已经过去,投影、幻灯、录像、电脑等媒体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这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I'm watching TV,在教学现在进行时时,利用相关课件,单是那栩栩如生的动画,就是传统教学手段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等方面所无法比拟的。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达不到运用自如的地步,那么,对于这些绝好的现代教育设施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参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这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所在。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加大,英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为英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强调运用英语的作用之大、范围之广。一旦学生真正懂得了学英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2.沟通师生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张扬学生个性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利条件,也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能否主动接受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关心与爱心感化学生,用热心与耐心帮助学生,用诚心与信心鼓舞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敬爱与信赖,由对老师的热爱进而转化为对本门学科的热爱,并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投入学习,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深入了解每个学生,明确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无可否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时刻存在,包括学习基础、个性性格、理解能力、语音特点等各个方面,如果我们不加了解,对学生的要求千篇一律,那势必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有些学生又“吃不了”,无端加大心理负担及课业负担,甚至对英语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能力所及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要求,多鼓励、勤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英语的成功感,从而树立自信心。

4.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明确生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负担的轻重。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及“课上损失课下补、课内损失课外补”、通过大量占用学生时间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采取灵活多样、多变、多元化、立体化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利用简笔画、挂图、实物显示等直观教学形式,以个体、分组、分排、分行或全班一起上的朗读、会话、表演、竞赛、游戏、讨论等练习探究形式,以录音、投影、多媒体等电教形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他们的自我表现、自我设计与集体讨论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使教法适应学法

多年来,许多老师只注重如何去教,即过多地设计课堂教学中老师授课的过程性,让学生被动地适应自己的教法,而很少设计如何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使自己的教法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新课改”很难有效落实。河北师大梁仪教授在《英语教学法研究》一书中指出:“教学的涵义应该是‘教会学习’,英语教学首先应该教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尽早获得自学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方法比教学方法更重要。”因此,面对“新课改”,我们既要研究改革教法,更要加强学法研究与指导,以便授予学生的不是供一饭之需的“几条鱼”和几块金子,而是供学生终身受益的“猎鱼之法”和“点金术”,从而使学生轻松高效、充满信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去。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使“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相结合,努力创建开放式教学环境

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激发学英语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们可以开辟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如创设“英语角”、英语广播、口语、朗诵比赛、模拟场景会话、甚至走上街头,在不同班级或小组之间就购物、问路、就医等话题进行“实战演习”。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安排与外国人的接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参加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这样,英语较好的学生便可充分发挥其特长,从而“长上加长”,英语较差的学生也可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学习他人长处,从而真正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一书中所说:我们不必担心课堂外的这些活动会冲淡课堂内的学习,反之,课堂外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实践只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获得提升。具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寻找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这恐怕永远是语言学习的成功秘诀。

结论

我国基础教育课改革无疑是教育界的一次“革命”。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快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探索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途径,就一定能紧路时代步伐,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人才。

标签:;  ;  ;  ;  ;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认识与体会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