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背景下的学习策略与激励措施&以基因工程应用为例_转基因生物论文

合作背景下的学习策略与激励措施&以基因工程应用为例_转基因生物论文

合作背景下的学习策略及激励措施——以《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因工程论文,为例论文,一课论文,策略论文,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习策略是指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策略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收集资料、交流合作、表达成果、有选择性地接受并内化同学的成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且各学习策略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在很多课上可以同时使用。教学《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课时,我就使用了四种策略,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步:学生分组,确立正、反方人员,准备辩论赛(主题为“转基因生物是否安全”)。

第二步:学生进机房查阅能够证明己方观点的资料(通过收集资料获得知识的策略)。

第三步:由各小组组长组织资料汇总,确定辩论人员,筛选资料(通过交流获得知识的策略)。

第四步:组织进行辩论赛(通过展示获得知识的策略以及通过“批判”获得知识的策略)。

一、通过收集资料获得知识的策略

对于《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课的教学,教材建议的教学方式是组织辩论赛,考虑到该内容的时效性非常强,教材中的例子大多已经陈旧,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基因工程的新的应用,故组织学生确定好正、反方成员后,就安排学生进学校机房查阅更多、更新的基因工程的应用及教材中相关例子的现状等相关资料。

比如,教材中关于转基因大豆的介绍均是2007年之前的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补充了2007年之后的相关信息:

2007年,法国科学家证实,孟山都公司出产的一种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毒性。

2008年,美国科学家也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小白鼠的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

2009年12月22日,法国生物技术委员会最终宣布,转基因玉米“弊大于利”,这等于转基因作物种植在法国的永久废除。

2012年10月,美国伯克利大学生物工程系发表研究成果指出,两种含有Bt转基因的大豆会对小鼠肝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并提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注意。

学生还找到了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一则最新消息:

截至目前(2013年10月25日),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抗病辣椒和耐储存番茄在生产上没被消费者接受,故未实现商业化种植,而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没完成后续的品种审定,未进行商业化种植……

这样,辩论的例子源于教材又新于教材,学生不管是参加辩论还是作为旁听都会有新鲜感而乐于参与其中。而且,学生收集、整理、去粗取精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通过交流获得知识的策略

合作学习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小组内部的讨论和交流沟通。面对教师给定的学习内容,小组成员在明白本组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各自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然后就是成员间的交流、沟通、讨论,最终形成结论性的成果——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会把自己疑惑的地方拿出来向同学咨询、请教。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请教一方还是被请教的一方都会积极地投入思考。在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都会提高。

以下是进行本堂课第三步时,反方(观点是“转基因生物不安全”)成员交流的片段:

生:你收集的资料说转基因大豆是通过了安全认证才大面积推广的,这是帮“对手”说话啊。

生:(迫不及待地)看我找的,美国一科研机构实验证明转基因大豆会对小鼠肝脏造成损伤,还可能会引起基因污染,这个好吧?

生:我找的资料“对手”也会找到,如果对方这么说,我们该怎么反驳呢?咱要知己知彼啊!

生:有道理,我们可以从未知隐患一块来反驳——DDT刚发明时也没预想到会有不可降解的问题,导致土壤污染。对!我们就拿这个来对比强调!

生:嗯,还有谁有更多的实例证明转基因大豆不安全啦?我们要搜集更多的实例!

(众成员纷纷提供自己的资料……)

由于搜集资料这一环节人人都参与其中,大家搜集到的例子难免出现重复或者说服力不强甚至不符合本方观点的现象,小组成员必须对资料做一个汇总和筛选,在交流讨论中去粗取精。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很好地促进了本组成员对己方观点的相关论据和例子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展示获得知识的策略

合作学习背景下,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本学习小组的平台。每一个小组成员把自己得出的结论以及所依据的原理、所采用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真组织语言,还要准备所需的一些辅助工具或材料。这样,学生自然要把自己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再温习一遍,再现当时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温习和再现也成为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策略。

以下是该堂课中正、反双方一辩的观点陈述摘录:

正:人类从选择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生产实践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任何科技理论上的突破必然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从而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基因工程的诞生也是如此,它不仅使人们能按照事先所设计的蓝图,实现跨越种间鸿沟的基因转移,进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新类型。我方认为,这种生物科技上的突破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而不是灾难,我们应该大范围推广。

反: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固然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安全性只是停留于理论成分和数据分析,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转基因生物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这种外源基因的加入扰乱了该生物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该生物的正常生活,是否还会影响该生物的繁衍,有待于证实;这种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系统,其生活力、适应力是否会受影响,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是否构成威胁,都还是未知。所以我方认为,不应盲目推广使用。

在辩论过程中,辩手为了清晰地表明己方观点,需要进行较严密的语言组织,需要用最简洁明了并且有力的论据和例子,还需要根据对方的论据和例子,有针对性地进行辩驳,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的过程。

四、通过“批判”获得知识的策略

批判性思维是指面对信息,善于运用相关知识与策略,对其进行分析,做出评价的思维活动。通过批判性思维接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称为批判性接受。在展示环节,教师和班级的其他学生都细心听取展示组学生对该组学习内容的展示。由于课前要求全班学生预习该课的全部内容,所以作为“听众”的学生,对展示组展示的知识内容是有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的,他们自然会把对方和自己得出知识的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批判性地接收,会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此,对比和批判性接受也成为合作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学习策略。

以下是本堂课辩论过程中的对比和批判片段:

正:当今社会,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土地供不应求。试问,育种科技不发展进步,拿什么来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胃口?水稻为什么是转基因的好?因为它抗病、高产、能养活人啊!转基因棉花为什么好?它抗虫、增产、耐盐碱啊!我们为什么要花这样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科研,去研发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奶牛、含除草剂的大豆?是因为它们给人类带来成本低、产量高等诸多好处,同时还催生着新兴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试想,如果转基因产物有害于人类,不推广,那我们的温饱如何解决?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社会还发不发展?生物还进不进化?

反: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其本身的生存都需受到生物圈万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漫长选择,如果自作聪明,越俎代庖创造转基因生物新类型,就打破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改造生物、创造生物能力的自然法则。而这些生物还只是人类在实验室中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创造出来的生物新类型,其生活力、适应力、安全性只有在它融合生物圈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才能显现,所以我方提醒对方,不要因为目前无害就盲目过早下结论——转基因生物、食品无害,况且,现在发现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问题的实例比比皆是!

正: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成分构成与非转基因生物、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的;从食物的消化、吸收分析,理论上,它是安全的,而且正因为它的抗虫害、抗病菌、高产,就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非转基因的生物、食品就安全吗?正因为它们不抗虫、不抗病、产量低,于是化肥、农药、激素便纷纷上阵了。大人常告诫我们小孩不宜吃喂了避孕药的鳝鱼,少吃喂了添加剂九二○的猪肉……同学们,请好好想想,你是愿意吃进一些无害的基因,还是愿意吸收不计其数的农药、化肥呢?况且,转入苏云金杆菌基因的西红柿对人无害这是已证明的事实!

反:但还有事实是,现实生活中转基因生物、食品有害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一,1999年5月20日的《自然》杂志报道:帝王蝶的幼虫在吃了某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过的牛奶草叶子后,近一半的个体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发育。其二,1997年德国农民种植转基因玉米Bt-176,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2001年他用该玉米喂母牛,母牛开始剧烈腹泻,其中70多头死亡,这难道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其三,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某种转基因粮食使男性精子成活率下降了50%,严重影响了民族的繁荣昌盛。其四,已发现一种转基因大豆食用之后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性事例不胜枚举,希望大家慎重食用,少食或不食!

辩论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就是“辩”,通过辩的过程,学生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在了解对方观点和例子的同时,对己方的观点和例子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对基因工程应用的现状有了一个较客观全面的认识。

综上可见,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下,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而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而且可以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课堂上具体使用何种学习策略需视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而定,不是每堂课都必须用到上述策略,更不是每堂课中都非得使用这些学习策略。是否选用,选用何种,必须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为第一准则。

标签:;  ;  ;  ;  

合作背景下的学习策略与激励措施&以基因工程应用为例_转基因生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