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备课效果的思考与实践_课堂教学论文

提升小学英语备课实效的思考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效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经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抓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环节——备课,笔者在本市进行了备课改革尝试,推出了新的备课模式。

一、改进小学英语备课模式的起因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本市小学英语备课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较严重。现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简要梳理如下:

1.不少教师重形式轻实质,缺乏对教材的细心研读;

2.教学目标设定、表述不准确、不具体,缺少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3.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比较浅显,忽视处理重难点的过程与方法;

4.只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缺少对学情的关注;

5.教学过程空洞,没有重点,备课与教学分离的现象比较普遍;

6.教学活动设计简单、粗放,缺少对教与学的方法的思考与研究;

7.对课堂学习效果缺少明确、具体的检测方法和途径;

8.没有给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和预习新知识留出必要的空间;

9.备课形式杂乱无章,缺少有价值的范例或模式。

笔者仔细阅读一些教师的备课笔记后发现,其中记述最多的是为了应付检查的“流水账”,简单粗放,陈旧老套。备课时,多数教师忙于书写,鲜有思考,大量的备课时间用于书写教案、堆砌文字。所备之课流于形式,备课与上课相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的备课是无效的。但是,许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在做着类似的、无效的劳作。

教师备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而,改进备课模式,提升备课实效和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小学英语备课模式的改进

为了改变小学英语备课令人堪忧的状况,笔者在认真调研、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于2009年下半年推出全新的小学英语备课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内容见表1),并选择了3所小学进行试点,然后在全市推广。

表1 句容市小学英语备课新模版

单元:第 课时

推出这一新模式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给教师备课提供一个统一的参照样式,以改善本市小学英语备课形式杂乱无章的状况;二是给教师备课指明方向,使教师明确备课时应当重点关注什么;三是使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备课时思考的价值远远大于粗制滥造的文字堆砌,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解读教材,分析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思考教法和学法,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和策略。

三、小学英语备课新模式的作用

1.引导教师深入、细致地分析和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是指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带着自身的知识与积淀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比如,教师应深入思考以下问题:本册(套)教材包括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有怎样的联系?本册(套)教材的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本单元的话题、词汇、句型、语法项目是什么?目标要求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应当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这节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与前后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如何利用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改进后的备课模版增加了“教材分析”板块,使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变得更加细致、深入。新的备课模式推行之后,教师们对教材的思考、钻研变得更加深入、透彻。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教师开始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意识到要统筹处理教学内容。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材分析”中这样写道:

本节课的动词及动词短语涵盖了《牛津小学英语》5A的Units 3、6&7三个单元的内容。因而,本节课的词汇复习应兼顾这三个单元的主要动词及动词短语。

(2)教师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复习基础知识(词汇、重点句型等),并对本节课所学的现在进行时的基本概念、用法以及其中的难点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训练。

例如,有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安排了这样几个活动:

Step 1:Warming Up

①Look and Guess

教师做动作,学生根据老师的动作,用现在进行时表达,说出老师所做的动作,如:

You're dancing/skating/sweeping the floor/playing cards/...

②Look and Say

看图说词组,如in the study,at home,near the tent等(课件出示图片,图略)。

Step 2:Revision(现在进行时)

(复习环节的介绍略)

(3)作为复习课,教学设计不仅关注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进行了必要的、形式多样的书面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以下三个练习活动。

2.引导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学情是教师备课时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细致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储备、活动经验、情感体验、认知水平、能力现状、“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等。

新备课模式专门设立了“学情分析”板块,旨在引导教师摸清、摸透学情,并根据学情细致、深入地解读教材,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4 I Like...中Part A的对话时,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Do you like swimming?Yes,I do./No,I don't.”的句型以及玩具类、动物类单词,因此在学习和运用本课的句型“Do you like this kite?”和“Do you like dolls?”时不会有什么困难。在使用了新的备课模式之后,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与分析变得更加细致、深入、透彻,不仅弄清楚了“学生已掌握了什么”,而且对“学生还未掌握什么”进行了认真分析、推测与假设。有位教师在“学情分析”中这样写道:

基于上表中“学生还未掌握什么”的分析与假设,教师在备课时增加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的预设:

(1)难点一点通

(2)对话操练

A:(课件出示一些单数和复数的物品或动物图片)Do you like...?

B:Yes,I do./No,I don't.

由于教师对学情分析准确,教学活动预设充分,这些问题都得以有效解决。

3.引导教师思考和设计重难点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一节课中,真正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是有限的。倘若教师对一节课中的重难点内容能够处理到位,且方法得当,课堂教学就会高效。

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 7 It's Late中的Part A的重难点是初步运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及其答语“I...at...”进行简单交际。为了有效突破这一重难点,有位教师在备课时,在呈现环节、巩固环节和应用环节分别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1)呈现环节

①呈现句型:What time do you...?I...at....

②师生围绕新呈现的句型展开对话练习,学生初步感知新句型。

教师出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由学生发问。

Ss:What time do you...?

T:I...at...(点击课件,表格中出现时间,教师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回答。)

(2)巩固环节

教师让学生读出下列句子,并展开竞赛,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

①What time do you have breakfast?

②I go to school at seven forty.

③I come home at four fifteen.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由慢到快地领读、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上面的三个句子,再进行读句子竞赛。

“What time do you...?”及其应答语“I...at...”是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而正确朗读、表达have breakfast和“几点几分”又是难点,读句子竞赛可以使学生认真地熟读句子,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应用环节

学生两人一组操练新学的对话。

:What time do you get up/...,Yang Ling/...?

:I get up/...at...

由于预设充分,而且这三个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因而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4.引导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而且要思考学生怎么学和学什么

(1)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知识?

听课时,笔者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课:课堂活跃,形式多样,但实际效率并不高。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这些课通常存在教学目标不具体、教学效果不可测量之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习惯从形式入手来思考和设计教学,将主要精力和心思都集中在了“怎么教”上,而忽视了“教什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什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备课时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情制定具体、可测、可行的教学目标,即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此外,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应做到主次分明、难易有度;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做到详略得当。只有这样才能方向准确、有的放矢。为此,笔者制订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适切性评析表》(见下页表2),以供教师在备课和听评课时学习和参考。

(2)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知识?

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方法不同,效果也会不一样。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才能教得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悦、扎实、高效。在新的备课模式推行之后,为了提升备课的质量,教师们开始研讨教学流程、教学活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问题。

表2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适切性评析表

①教师应思考呈现教学内容的情景与方式。呈现环节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呈现。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课堂教学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②教师应思考教学活动的形式与层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既要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又要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有利于学生吸收、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高层次的活动,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③教师应思考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习惯、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努力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④教师应思考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应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的语言知识和重难点。

⑤教师应思考教学环节间的过渡方式。巧妙新颖的教学过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思维的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5.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实效,树立当堂达标意识,明确达标训练与检测的内容与措施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高效,使用新的备课模式之后,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当堂达标的检测与反馈方式。要想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必须有明确的、紧扣教学目标的、合理的检测与反馈方式。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 Doing Housework中的Part A时,在备课中对“课堂巩固训练”栏目作了以下预设:

(1)学生开展结对活动。(适合中等程度和程度差的学生,即“中差生”。)

任务: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型给朋友打个电话,问问他(她)正在做什么。

A:Hello.Is that××?

B:Yes.This is××.

A:Hi,this is××speaking.What are you doing now?

B:I'm...

要求:同桌合作,分角色编演对话。

(说明:“中差生”的定位为前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在70分以下的学生。)

(2)让学生完成以下选择填空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词的变化。(适合中等程度的学生,出错率应控制在5人以内。)

It is______.Su Yang and Su Hai are______.They're______.Su Yang______.Su Hai______.

Nancy is calling Su Hai.She wants Su Hai to come and______her______her Maths,but Su Hai isn't free now.Su Hai says she can help her______.

(出错率的核算依据为每题或每项活动抽检8~10名中差生,5人以上出错则表示该题或该项活动不过关,教师要集中进行强化练习。)

细心研究一下教材就会发现,这位教师的课堂巩固训练预设是合理的。通过练习(1)可以了解“中差生”对本节课打电话用语“Hello.Is that...?”和现在进行时的新授句型“What are you doing?I'm...”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通过练习(2)可以了解中等生对本节课的课文内容及相关词组、语言点的掌握情况。反馈检测对象指向准确,教学目标的设立符合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评价导向;达成标准(出错率控制在5人以内)明确、量化,具有可行性和可检测性。

6.引导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在备课中力求有所创新

新模式不仅鼓励教师勤于思考,减少冗长、无效的教学流程写作时间,以提高备课的实效,使备课和上课真正合二为一,而且给教师留有发挥个性的空间。新模式特别强调“教学亮点或精彩片段”,鼓励教师积极思考、大胆创新,突破传统、突破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在教学设计中追求创新。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中Part A的内容时,在巩固与拓展环节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T:Boys and girls,we've studied the text and have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e six people.Next,please work in groups of six as follows.

教师用课件出示任务要求:六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选择文中的一个人物,先填写有关此人的信息表,然后按照表格下面的提示(也可以自己组织语言)在小组内向其他同学介绍此人的情况。

...is from....He lives in....He speaks...,I think he likes....

这节课的课文中出现了六个人,涉及两条线(来自哪个国家和城市、讲什么语言),新授语言点多,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难度相当大。“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小短文”是教学中常见的巩固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有些难度,而且相当单调、枯燥,都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浓厚兴趣和完成任务的强烈动机。以上这位教师的设计合理地降低了任务的难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不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比较全面地了解课文信息,达到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目的。

四、有效推进小学英语备课新模式的保障

为了使新模式得以顺利推进,笔者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1.首先,在新模式试验期间,笔者就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学指导的机会对新模式进行宣传。其次,通过开展全市小学英语备课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第三,向学校领导进行宣传、介绍,寻求领导的支持。

2.面对新的备课模式,许多教师茫然不知所措,为了让广大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模式,笔者组织召开了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小学英语备课主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让先期实验的学校介绍新模式的理念、思路和具体做法,并展示备课范本;由笔者做专题辅导讲座,对新模式的使用目的、方法、重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培训指导;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使所有教师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新模式的思路和做法。

3.为了让新的模式能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一方面借助教研室的教学常规调研对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另一方面,开展备课专项调研、督查,并根据检查情况给每位教师评定等级(评定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地改进备课模式。

4.为了调动教师使用新模式备课的积极性和让教师在备课中感受到成功与快乐,笔者在本市组织开展了校、片、市三级备课评比活动,不仅起到了表彰激励的作用,而且可以发现优秀教师的典型和精品课例,为其他教师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努力的方向。

标签:;  ;  ;  

提高小学英语备课效果的思考与实践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