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问题意识论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问题意识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注重论文,意识论文,高中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基础的工作做起,否则素质教育就很容易成为流于形式的口号标语,或虚无飘渺的空中楼阁。本文认为,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涉及内容极为广泛,既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又有众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求运用这些知识和基本理论去认识、理解社会现实,提出、分析、解释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有了很高的要求。而培养问题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能力,乃至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2004年3月2日,由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目标之一。

但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淡薄。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情况最为严重。2004年,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政治教师肖英,就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对教材的内容和老师的上课提出疑问”的比例仅占被试的7.14%,而这7.14%的学生,被问及为什么会提出疑问时,近半数学生选择了“老师不断启发,要求”。另外,对于“你在哪些学科主动提问较少”一问,调查显示,文科要远远大于理科,而在文科中,政治、语文学科要远远高于外语。

二、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淡漠的原因分析

1.目标障碍

袁振国教授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此大目标的背景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问题,重结果轻过程;重量的灌输轻方法的指导;重标准答案轻智力开发;教师滥施权威奖惩学生,使学生处于屈从和谦卑的状态,不因材施教。学生上政治课也是作为升学的“敲门砖”,满足于做题、考试、得高分,追求标准答案的目标使学生思维程序化、刻板化,不敢越雷池一步,积极主动探究意识淡漠,久而久之,问题意识被摈弃于教与学的过程之外。

2.观念障碍

“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袁振国先生把这种教育称之为“去问题教育”。我们学生果真没有问题吗?傅道春教授早就说过“问题意识是人生来就有的能力”,只是经过多年的“去问题”教育,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信念:教师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会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他们关心的不是“我”怎么看问题,“我”怎样想问题,而是教师怎样看问题,教师期望的答案是什么。在心理上,他们早已习惯了接受教师的答案,而不是向教师的答案提出挑战。

3.方法障碍

我们不能否认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注入式教学方法。讲授法以其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贯的知识的特点,备受教师们的青睐,但这种方法如运用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同时,有一部分政治教师对学生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比较习惯讲解现成的结论,轻视实证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不习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新的原理和方法,这都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问题意识的产生。谈话法和讨论法,从理论上说,对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问题意识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有好处一种政治课教学方法。

4.信息障碍

目前学生问题意识没有或者很少有,从信息障碍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1)学科课程的开设阻隔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影响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及问题的产生。(2)不注意信息储存的方法使之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信息经常处于无序状态,学生有问题时很难调出信息使问题更明确。(3)相对的信息饱和在所有感觉形式中都会发生,学生在许多情况下都会认为了解颇深,但积累了一定的信息量后,看待一切问题都习惯成自然,视而不见。加上人的惰性心理,问题即使萌芽,也会昙花一现,不予深究。(4)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只重视训练听觉接收信息的功能,其他感觉系统的过度闲置也影响到信息的接收,不习惯靠味觉、触觉、嗅觉等提出问题,不常用感觉的意象、理性的意象,这些都成为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障碍。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怎样吸收和对付大量信息的方法。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针对目标障碍的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课程总目标,它与旧《课标》很大的不同在于:(1)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了觉悟,表明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知识后面更加有价值的东西。(2)在知识要求上的用词是“了解、理解、知道”,在能力要求上用词是“提高、培养、增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上用词是“热爱、关注、乐于”。这充分说明今后教学要从以知识体系为本位,从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模式中走出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问题意识等基本素质的培养。

当然,课程标准落实到实处,要依赖于每个政治教师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自觉运用“最近发展区”原理,让学生“跳一跳摘到苹果”。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目标设置过低会降低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自然不会发现问题;过高则会使学生无力突破而受阻,产生畏难情绪而导致学习搁浅,也就不可能产生问题。因此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基础,设置恰如其分的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贴近的认知目标,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认知欲望,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积极的思维中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

2.针对观念障碍的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勇于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需要靠教师的培育。在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是真理的拥有者,学生只是不必质疑的知识接受者,这无疑就压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并在不少方面的知识也未必不如教师。教师要冲破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好学、喜探究的天性,大胆探索发现,且敢问、乐问。

3.针对方法障碍的策略

“问题教学法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其基本程序是: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由教师代劳包办这一切,会禁锢学生思维,所以要把其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提供一些线索,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并以讨论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立即给以评判,而要以民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畅所欲言和相互辩驳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结论。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已经证明,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对于所有的人都是适合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有精心选择、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教学艺术。但有一点却是一定要达成共识,那就是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现代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协调等方面。授人以渔,才是教师最高的教学境界。

4.针对信息障碍的策略

网络多媒体技术为现代教育教学全面倡导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国际社会比较认同的学习方式,它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特别是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整个学习方式的变革。高中政治教师实践课堂研究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教学中可引入案例“链接”真实社会,由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鲜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使学生逐渐学会根据信息综合分析社会现象,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探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学有所用。要积极利用Internet网络优势,教会学生如何在“信息海洋”中搜寻有用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筛选、归纳整理和加工创新,最终解决问题。如建立教师虚拟网站,让学生访问阅读,自主探究,通过公告板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交流,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同时设置“更多”链接键,就学生可能感兴趣而非教学主要内容的部分由学生作个别的进一步深入探究。还可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网站,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渠道和领域。如研究中国各级政府部门究竟在履行哪些政府职能,可链接http://www.grchina.com/i/gov.htm。

与此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为使学生提问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针对性,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提问的种类及其内涵与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训练,使学生的一次次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或书面语言。

针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能:(1)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了“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后,针对“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是意识的、第二性的”,教师可以引入“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可不可以修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2)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求其“所以然”。例如在学习“恩格尔系数”时,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并进一步去追究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学生可以得出“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的结论,而在进一步追究“决定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什么”,学生最终可得到“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取决于生产发展水平”这个结论。(3)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一般意义的顺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例如在讲“矛盾的普遍性”时,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挑战,学生会提出“我的姓名有没有矛盾”,“我手里的圆珠笔有没有矛盾”等问题,形成极好的问题讨论点。(4)引问示范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并清晰地向学生演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他们自己主动提问拓宽思路。

总之,“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研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它是科学创新精神的原动力。其实质是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标签:;  ;  ;  ;  ;  ;  ;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问题意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