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电视的命运思考:_世界品牌论文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的命运思考:_世界品牌论文

加入WTO:对中国电视命运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命运论文,电视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视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我国有着40多年的电视事业建设、发展的历史。电视的生成、发展、繁荣对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情趣、审美、娱乐等都曾发生和正在发生重大影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正负面效应。

国运昌,电视兴。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给电视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带来了高速发展,为全世界瞩目和震惊。中国电视已成为在众多媒介中最具影响力和领先地位、最为普及和现代化的、生气勃勃的传播手段。而电视艺术是电视传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视的魅力、吸引力和活力所在。因此,在进入21世纪之际,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时刻,研究电视艺术的生存、发展和命运等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背景、现状与目标

中国电视方兴未艾,前景广阔。1988年,中国只有35家电视台,电视观众总共才有8000万人,每千人中只有3台电视机。到了1995年,经官方、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电视台就有3125家,这一数字等于日本的25倍,等于英国的260多倍。到199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视大国,全国有3.17亿台电视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居民每家电视机的数量已超过1台以上,全国电视观众达到近10亿人。199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报告中公布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数,一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283座,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9%。有线电视台的家庭和单位,我国已达到1亿户左右,并以每年500万户的速度增长。如今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覆盖了50%的国土,70%的城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几乎都有了卫星频道。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卫星已把信号传到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看这套节目,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线电视台转播中国的电视节目。我国电视正在与微电子、多媒体、数字化、光纤化结缘,和信息高速公路联网,一场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电视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只有收拢五指、捏紧拳头,只有形成集团优势,走产业化、规模化的路子,才能保持充足的发展后劲。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视点去理解这个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实质上是一场以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在资源上进行新配置,在秩序上进行新整合。这种改革、调整、配置、整合的结果,导致许多战略产业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程度,迅速集中,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和威慑力。现在兼并之风席卷全球,美联社根据汤姆森金融证券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公布了“世界十大公司兼并”的信息。排列如下:

世界十大公司兼并

排名 合并双方

 完成日期协议价值

1

沃达丰—空中联系通信公司

2000年4月12日

 1610亿美元

曼内斯曼公司

2

辉瑞公司

2000年6月19日

 1160亿美元

沃纳—兰伯特公司

3

美国在线公司

2000年1月11日

 1060亿美元

时代—华纳公司

4

埃克森公司 2000年11月30日

810亿美元

美孚公司

5

葛兰素威康制药公司

2000年12月27日

 740亿美元

史克必成公司

6

SBC通信公司

 2000年10月8日

  720亿美元

亚类达科通信公司

7

沃达丰集团 2000年6月30日

  690亿美元

空中联系通信公司

8

贝尔大西洋公司

2000年5月30日

  600亿美元

通用电话电子公司

9

道达尔—比利时石油公司

2000年2月9日 

540亿美元

埃尔夫石油公司

10  维亚通信公司

2000年5月4日

  500亿美元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成立“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便是典型的事例。消息一传出,当时美国在线公司的股票立即增值了16%,而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价飙升了65.3%。

这两个公司的合并,也是优势互补的典型。以美国在线公司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公司尽管已经发展成熟,但它还有一个缺陷,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虚拟”的,没有“硬件”——即成为实体的“内容”。而作为传统媒体企业的时代华纳公司有很多“内容”(含书籍、报刊、音像、电视、音乐等),却急需一个伙伴将这些“内容”传送到网络世界中去。这项合并意味着传统媒体(全球最大的综合媒体)和新兴媒体(全球最大的因特网服务公司)的结合,使新公司拥有总资产价值达到3500亿美元,使新公司拥有了美国在线2200万网络用户和时代华纳的1300万有线电视用户。新公司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利用电脑多媒体平台和网络通讯手段提供交互式信息娱乐内容的媒体巨人。其业务包括目前时代华纳公司多种著名企业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娱乐、诸种服务以及美国在线现有的电子商务业务。创下全球迄今并购案之最。美国在线的董事长史蒂夫·凯斯在新闻发布会上振振有词:“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新时代的传媒巨子已经诞生。”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莱文也兴奋地说:“合并的真正意义在于发展……这意味着时代华纳公司正式完成向数字时代的转变,两个公司的兼并乃是天作之合。”

最近美国ABC(全美广播电视公司)和《纽约时报》的战略结盟,是继“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合并之后的又一“优势互补”的典型。

欧洲最大的传媒集团,也崛起欧洲,新近建立。

英国的皮尔森有限公司和卢森堡的广播、电视集团日前实施合并,成为欧洲最大新闻广播、电视和报业集团,创造了媒体公司市值总额达200亿欧元的新纪录。

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皮尔森有限公司,其不仅拥有《金融时报》、《网络金融信息服务》、法文《经济回声报》以及西班牙、葡萄牙文报纸,近年来还涉足电视传媒领域。卢森堡广播、电视集团则擅长电视新闻报道和播放电视连续剧,现在拥有22个电视频道和18个广播频道。

英国和卢森堡两家传媒公司表示,新公司首要目标是高效地进军美国及亚洲市场。该公司已制定扩张战略,确定今后五年内投资增20%到30%,利润增长15%至20%。

总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传媒呈现出高度垄断的态势。跨媒介垄断、跨行业垄断、跨国垄断成为西方传媒垄断的基本形式。面对这样的对手,绝对不能等闲视之,绝对不能依然故我,必须惊醒、警觉、改革、调整和奋起直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国外传媒产业凭借强大的实力和丰富的经营本领,再加上高新科技的大量投入,他们往往处在领先的地位上。而中国“入世”以后,又给他们带来诸多方便和有利条件。我们从美国单方面公布的中美协议内容看,就有以下两条:1、中国加入世贸当日起,允许外国电信供应商占有电信服务公司49%的股权,两年后这一比例可增至50%;2、美国公司可以在中国投资互联网公司,包括目前禁止的内容供应业务。

这次欧盟要价更高,他们向中方提出:允许欧盟电信供应商占有电信服务公司50%的股权,我方据理力争,四次谈判,坚持一定之规,结果对方让步,中国、欧盟入世协定总算签订,闯过了难以逾越的难关。

实际上,近年来国外通过各种渠道并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我国网络业务的资金已相当可观。据新浪网首席执行官透露,中国“入世”以后,国外已启动准备进入中国网络业务的各项资金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20世纪末,全世界广播电视结构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广播电视垄断集团的形成,并咄咄逼人地对全球进行文化渗透,尤其是看中了中国这块富有开拓价值的广阔的“电波战空间”。梅里狄里·艾姆多、西蒙·戴卫斯在《中国,21世纪崛起的电视市场》一文中指出:“中国也许是目前最大的新生电视市场……中国有10多亿人口,近3亿户电视家庭,5千万有线电视家庭,只要提一提这些数字,就足以令国际电视节目制造商怦然心动。中国市场也许才刚刚为外国电视节目制造商和有线节目供应商打开了一扇进入中国的窗户。中国的需求是很大的,机会颇多。”(注:引自《现代传播》1998年第5期,第77-79页。)可见,外国电视商早对中国电视市场馋涎欲滴。

到目前为止,美国三大广播公司都已被兼并。兼并后,由于财大气粗,他们纵横驰骋,俨然以“巨无霸康采恩”自居。根据英刊《国际电视业》列出的1998年世界百家大电视公司名单,前10名美国占了7位,其中前5名都是美国的,而我国的中央电视台貌似强大,其实仅被排到百强中的第49位。可见,我国的国家台规模和财力尚弱。地方台则尤甚。根据最新消息,英刊《国际电视业》根据世界各大电视公司的兼并、出让、核心业务的经营以及在全球扩张状况,刊列出了全球电视100强,反映出全球电视业的变化。

“强者更强,适者生存”成为1999年全球电视100强的显著特色。

而1999年全球电视列前10强的是:

公司名

  称电视收入(美元)   占总收入(%)

美国时代华纳公司 184.62亿 68.79

美国电信公司

73.51亿

100

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 71.42亿 31.08

美国通用电气/全国广播公司 52.69亿

5.24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49.19亿 72.27

日本广播协会

46.42亿 92.99

美国福克斯娱乐公司 30.75亿 43.78

澳大利亚新闻公司

30.56亿 25.67

英国广播公司

30.10亿 73.24

第一媒体/美国西部公司 28.82亿

100

从以上所列,可以看出:1999年全球电视前10强中,美国一家独占前5名,此外还占了第7位、第10位,其实力之雄厚由此可见。我们从中国电视产业在“世界电视100强”的评比中,悟出点什么:“中国的电视产业论数量,世界第一;论经济实力,绑在一起也只能在世界电视产业的中游浮沉。”(注:陆地《几家欢喜几家愁——解读“1999世界电视100强”》,载《国际新闻界》1999年第5期。)因此,绑在一起,做大做强,组成联合舰队或航空母舰,联合整合,共存共荣,是出路所在。

现在美国有2.67亿人口,家庭总数9699万户。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一些家庭拥有三五台不等。美国有6300万人收看有线电视,3500多万人拥有个人电脑,有6500万人使用互联网。美国“巨无霸”式的电视公司战略开始转移,由内到外,准备广泛深入地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看中和打入“入世”后的中国市场。

在中国的媒体集团化、规模化上,报业走前了一步,而广播电视业界则滞后。据有关方面统计,截止至1999年底,全国境内共有各类报纸2160种,每年总发行量达260亿份。国内报业集团试点工作始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随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和潘阳日报报业集团等15家先后成立。如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从早期的一份报纸到现在拥有四报三刊一社一网。即《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生活时报》、《书摘》杂志、《博览群书》杂志、《考试》杂志、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因特网等;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几年来通过兼并10家报纸、3家杂志、1家出版社,迅速形成了发行量达120万份、年产值约20亿元的规模。同时,这个报业集团已经建立了100多家图书发行连锁店、几个大型图书发行中心,其目标是成为继新华书店之后的第二大图书发行网络;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拥有《文汇报》和《新民晚报》两个主报及近10个报刊,平均期发数已超过300万份,此外还拥有10多个经济实体及印刷、发行、广告、酒店和出租汽车等行业。过去靠行政性指令发行报刊的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竞争方向转变。报业由计划经济的“最后晚餐”转向市场经济的“丰盛的早餐”,由单纯的报人、文化人转向复合型人才,由单打一变为一专多能的记者、编辑、策划人、经理人、推销人等。

报业集团的崛起和运作经验值得电视界学习、借鉴和突破、创新。它为我们组建广播电视“联合舰队”打开了思路,提供了实例。

电视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走媒体联合、协作、合并发展之路,形成整体合力,形成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经营。

二、“入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入世”(加入WTO),将给我国的电视带来严峻的挑战。“入世”,必然挑战与机遇并存。

进入WTO,必须按WTO规则办事。电视将从区域性向全球化、无国界发展。

据预测,中国加入WTO后,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近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多亿美元。国内经济的繁荣对电视业的经营无疑是十分有利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电视广告额可以得到强有力的支撑。

电视和世界接轨,牵涉到功能、体制、管理、经营、节目等一系列问题,也有个观念转变和电视经营管理进一步国际化、公开化、法制化、市场化等问题。它意味着电视在坚持喉舌意识的前提下,在信息传播方面由“长官意识”转移到“受众本位”;由官办的事业型、计划型本位转移到市场经济规律本位;由地方台、国家台本位转移到与世界传媒体系接轨、竞争的新局面。面对新的形势,就要有清醒的头脑,掌握动态,理清脉络,熟悉法规,确定对策。对于“入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举措,我们虽不是一点也不知道,或一点也没研究,但总的来说比较浮躁,急功近利,因而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研究不深。在这样一个严峻形势下,如不努力学习和研究对策,就要被挤垮、被淘汰。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观念上尽快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千方百计地做好及时、准确、真实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做好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电视文化娱乐服务;全心全意地做好实用性、指导性、知识性、时尚性、特殊性、前瞻性、世界性、审美性的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从而抓住观众、抓住热点、抓住兴奋点、抓住市场,迎接世界传媒和市场经济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中国电视人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抓好经济管理,提高效益,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瞄准中外受众市场,逐步创建出若干世界级富有竞争力的名牌传媒,力争在世界传媒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以适应加入WTO后新的国际传媒竞争形势的要求。为此,要做好中国“入世”后的诸种准备:

(一)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狼来了”,不再是谎言和寓言,而是真的“狼来了”。现在中国上空已有200多套境外广播电视节目,随着中国加入"WTO",电波战越来越激烈,我国上空的境外卫星节目必然增加,我们接收哪些,不接收哪些,怎么操作?如何避害趋利?已经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回真的“狼来了”,我们要有“与狼共舞”的勇气和智谋。毋庸置疑,首先要解决我国电视散、滥、弱的弊端,由散变团——凝聚、联合,由滥变精,由弱变强,迅速壮大中国电视的综合实力,敢于和善于应付这一严峻挑战。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在面对中国“入世”的思考和对策中有一条设想——“希望能尽早成立以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多媒体集团公司,比如,解放日报加一家电台加一家电视台加影视文化单位,文新集团加一家电台和一家电视台加影视文化单位。同时,把有线网络公司搞大,进行多功能开发,尽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网络和数字技术是21世纪最具影响和发展潜力的传媒技术,我们要紧紧抓住不放,不然‘入世’后,会显得很被动。”如此等等,有了紧迫感、危机感,上海广播电视局动起来了,这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远见卓识之举。浙江广播电视局、湖南广播电视局和北京广播电视局等纷纷成立以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多媒体集团公司的做法也是未雨绸缪之举。为什么湖南的电视业异军突起,在省级台中后来居上?为什么湖南敢承包电视“金鹰奖”,而且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原因就是规模经营、财大势粗,激活用人机制和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以精品节目和品牌效应为基石的节目创新措施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技术创新措施等)。

除了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以外,网络作为新兴的媒体也加入到这种融合的进程当中。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近宣布,中国内地网民人数已从1997年的62万发展到目前的890万,网站数也从1500个发展到15000多个。在网民人数的排名上,中国已经继美、日、英、德等国之后跻身世界八强之列;而从发展速度上来讲,中国将成为新世纪里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市场之一。网络的迅速崛起引起了传统媒介的普遍关注,许多传统媒介开始运用网络传播信息。截至到1998年8月底,国内正式注册登记的上网的报刊已有80种,已在网上运行尚未登记注册的报刊网络版,估计超过120家。目前上网的电视台有50多个,其中包括香港6大电视台的中文网站。有人预测,我国将逐步实现以产权为纽带、公用通信网络为主的四电(电台、电视、电话、电脑)共网和一网多库的信息化目标。

(二)培养队伍 重在素质

北京也在思考中国“入世”后的对策,如《北京广播电视》1999年第4期刊登张全魁的文章《培养一支职业化市场化经营队伍》提出:配合事业改革,以全面推进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为契机,采用市场机制及其手段方法配置经营者,让人才在流动中“人尽其才”,或脱颖而出,进而构筑起中国大地上的电视经营型人才新高地……形成“六大支撑点:1、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的主体,使经营型人才走向市场;2、建立经营者市场价值体系,使经营者人才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办事;3、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运作行为;4、建立现代化灵敏高效的经营者人才市场信息网络,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益;5、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的保障体系,提供参与竞争者的安全保障;6、建立市场化的经营者评价机构和指标体系,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今后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着眼于中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前景和中国加入WTO的现实,人才是电视艺术、电视文艺可持续发展,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基本条件。节目质量上不去,关键是人才素质上不去。现在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注意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力求实现“人才兴台”、“高智能出精品”、“高素质与国内外台竞争”的战略。据我所知,现在最缺乏的人才是:

1、具有高智商的电视宏观战略和战术策划人才;

2、具有创造思维、创新才能的节目创意、策划人才;

3、具有一专多能,既精通电视文艺业务又是某一专业的专家、学者的人才;

4、既精通电视文艺业务,又会外语和熟练运用电脑网络的人才;

5、有商业头脑、善于市场运作的经营、发行、营销、公关人才;

6、有对外打交道本领的国际商务、国际法律、国际贸易、国际咨询、国际联络等外向型人才;

7、既懂硬科学、又懂软科学、还懂电视艺术的复合型人才;

8、掌握高新技术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才;

9、网络经济、网络文化艺术人才;

10、权威评论人才、专栏作家、学者型主持人。

目前,各台都在考虑和提出治台兴台、与世界接轨的种种战略决策,如实施以导向为根本的宣传战略,以品牌、精品为核心的经营战略,以经营管理逐步走向产业化、集团化的决策等。要加快培养加入WTO后急需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广告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各电视台都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确保“帮忙而不添乱”,进一步强化喉舌意识和服务职能,进一步落实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四句话:“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在职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从世界形势来看,以信息科学为前导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全球化市场经济格局正在形成,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电波战和电视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也推动了电视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往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文艺的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从而开拓了文艺的新形式”。(注:钱学森《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新事物层出不穷,新电视艺术形式不断涌现,常办常新是电视艺术的规律之一。许多熟悉的东西变得陈旧了,要被淘汰了,要弃旧图新了;许多陌生的、崭新的东西等待我们去熟悉、去开拓、去开花结果。“入世”以后的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高科技化问题都纷至沓来,需要我们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电视发展日新月异,受众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电视人要有开放意识、改革精神、钻研劲头,不断超越自我和超越别人、别台。电视人不能单枪匹马、独打天下,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凝聚、联合的本领,善于同他人协作相处,发挥团队的最大释放量和产生最佳作品效果。

三、以品牌、精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品牌、精品是繁荣电视艺术的重要标志,是提高电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我们在全球化市场中竞争的本钱和法宝。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品牌是文化品位的象征和定位。从市场学的角度看,品牌就是招牌,就是信誉,就是质优畅销。从观众学的角度看,品牌就是特色,就是形象,就是不同凡响,光彩夺目。一个好的品牌,来之不易,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投资的结果,是队伍优化组合、高度凝聚、坚持创新的结晶,也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益求精的提纯和浓缩、升华。

品牌本身就是无形的巨大财富,商品品牌如此,电视作品品牌也一样。誉满全球的万宝露香烟,西部牛仔的阳刚之美的品牌,本身就价值300多亿美金;国酒茅台、海尔冰箱、长虹彩电……也是蜚声中外、举世折服。

电视的品牌与电视的功能密不可分。电视的功能要着眼于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局,进一步强化新闻、服务、娱乐、传播信息的职能。中国电视过去是强调它的社会属性,现在还要看到它的经济属性、信息传输的属性、娱乐属性、文化教育属性以及社会服务等属性。

在功能上,首先是传播新闻的功能。新闻是电视的主体和骨干。新闻是时代的记录,是历史的见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它必须遵循的宗旨。新闻往往是旗帜,是形象,是党的舆论导向。而文艺、专题则是两翼,是活力和魅力所在,是吸引、感染观众的重要渠道。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的开播,1994年4月1日推出了《焦点访谈》,继之又开办了深度报道的《新闻调查》栏目,被公认为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拳头产品”、新闻改革的窗口。它们突出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以民为重。表彰来自民众之中的杰出人物——“东方之子”,报道他们被“浓缩的人生精华”,强调“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是时代的进步,观念的进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中国电视传播的基本定位,和历史上的“民重君轻”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息息相通。正因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源自于以人为本,以老百姓的命运为本,题材聚焦准确、瞄准生活热点、关心人民痛痒,切中时弊,扶正抑邪,扬善惩恶,给观众以公道和“说法”,因此深得观众欢迎,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焦点访谈》中的《“罚”要依法》、《没电盼电、有电怕电》、《十年难断明白茶》、《“形式”逼人》、《难圆绿色梦》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身患绝症的小姑娘李欢的精神鼓舞,都感人至深,使病人和观众对生活充满希望。

新闻的著名品牌是《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1999年冬至2000年初夏,“北京地区十套主要无线频道节目收视率排序前三十名”,以及“样本地区中央台一至八套节目收视率排序前三十名”都是《新闻联播》荣居榜首,长期保持第一名。据我掌握的调查资料:2000年3月5日至3月11日一周的收视率是52.79%;2000年3月12日至18日的周收视率是55.19%;2000年3月19日至25日的周收视率是57.06%;2000年3月26日至4月1日的周收视率是54.32%;2000年4月2日至4月8日的周收视率是55.56%。这是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对北京地区十套主要无线频道节目收视率调查的结果。而《东方时空》的《焦点访谈》,则经常排名为第二位。《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中的《焦点访谈》被公认为是中央电视台的优秀品牌和“拳头产品”,也是新闻改革的窗口。

新版《东方时空》播出几个月来,形式渐趋完善,内容日臻成熟,正逐步走上稳定发展的新轨道。

新版《东方时空》2000年11月27日一开播就成为收视热点。据调查,在中央电视台收视率的弱势地区广州,开播当日的收视率达到改版前的3倍。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收视率也纷纷创下新高。从全国来看,《东方时空》的收视率平均提高了33%,总受众人数超过3982万,成为我国新世纪传媒新动向。

在中央电视台一至八套的所有节目中,平均市场占有率排名居前10位的,除《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分别占据第一和第十的位置外,其余8名都是新版《东方时空》栏目。“时空资讯”栏目的增加,体现了新闻媒介注重信息的服务功能的趋势。“直通现场”的时效性与纪实性都增强了,“面对面”跟着新闻热点走,淡化了原来东方之子有评价性意味、有规格的选择人物。

新的世纪将巩固和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改革的新成果,进一步办好《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等优秀品牌节目。增强现场直播和临场报道,提高新闻时效,扩大信息量,在快、活、新、深、广、强等方面做文章,真正成为获取新闻信息和舆论抨击的主要渠道。

在电视功能上,还要大大加强文化娱乐的功能和服务的功能。除了提倡经典作品、高雅节目和主流节目外。商业化、通俗化、流行性、娱乐性的大众文艺将风靡一时。娱乐节目在整个电视播出节目比例上将会有明显的增长。电视服务类节目亦将扩大服务面、服务项目和增办服务栏目。如天气预报、医疗卫生、礼仪民俗、婚姻“红娘”、家居装饰、烹调技艺、股市行情、外汇牌价、电视购物、择业考学、旅游指南、车船机票信息、拍卖行情、时装衣着、健美指导、养花种草、豢养宠物、新书消息、收视指南、供求热线、广告服务、节目点播等。

2001年当务之急是提高节目质量,不是电视数量问题,而是电视质量问题。电视台数量足够了,甚至超负荷了,太散、太滥了。现在是电视频道多,胃口大,吃不饱;电视资金缺,高素质人才少;雷同、重播多,创新、鲜活节目少;次品、中品多,精品节目少;泡沫节目多,保留节目少;粗俗节目多,高雅节目少;冗长节目多,精悍节目少;戏说、演义历史多,深刻反映现实少。有人批评“电视是批量制造弱智观众的工具”;“电视让观众变得浮躁、浅薄和懒惰”;“一度时期全国有15个台同时播映《天龙八部》”;“有11个台都在播映清朝的故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有偏颇之处,但值得思考和引以为诫。现在我国电视既缺少品牌,又缺乏精品。一般性、中低档水平的节目充斥荧光屏,缺乏艺术观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现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主要存在四大矛盾:一是广大电视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同电视节目质量差,格调低的矛盾;二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三是高雅艺术与通俗节目的矛盾;四是高质量的艺术节目需求同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现状的矛盾。现在是电视新闻难“新”缺“精”;专题节目难“专”乏“深”;纪实节目难“实”欠“真”;娱乐节目难“乐”少“益”。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观赏性不足,因此遥控器频繁换台,有的观众反映“我是来回转圈找好节目,还很难找到好节目”。

据测算,我国3000多座电视台,仅按每台每天平均播出8小时计,就要播出2万多小时,全国一年的节目需求就是876万多小时。可目前全国节目制作能力还不足80万小时。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我国电视“既要宣传,又要经营”,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越来越多地以企业行为、消费文化介入市场。

原来属于中等水平的省级台——湖南电视台近年来引人注目,像异军崛起,人们对《快乐大本营》、《乡村发现》、《玫瑰之约》等名牌栏目热情不减,对湖南卫视改版后的《晚间新闻》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人们不禁要问:“电视湘军”为什么能在市场不太发达的湖南兴起?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湖南广播电视系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新观念、新路子、新机制、新创意是分不开的。

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的经济实力、市场环境、演艺力量等都远胜于长沙,为什么在电视市场开发上都落后于长沙?这是值得探讨的“湖南现象”。

据了解,湖南电视台明确提出了“跨时代步伐,创世纪品牌”的奋斗目标,树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六大意识:

1、产业意识;2、市场意识;3、营销意识;4、品牌意识;5、包装意识;6、蛋糕意识。

他们强调要“用全新理念来办电视”,认为:电视不仅是宣传工具,也是一种生产精神产品的产业,必须进一步落实“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指导思想。既然生产制作的电视节目是精神产品和特殊商品,就要考虑它的市场和营销,就要学会经营和推销。有投入就应该有产出,有产出就应该有收入,电视宣传的“收入”包括经济收入和社会效益。而这两个效益的充分体现,在于产品质量,在于品牌。办电视如同企业经营一个品牌,也要打名牌战略。“品牌形象”实际上就是观众对媒体的系统评判,就是特色,就是形象,就是信誉,就是吸引“回头客”的魅力所在。

有了新的理念,还要有新的机制,打破“大锅饭”,激励出人才、出智慧、出点子、出名牌、出收视率。

在湖南几个影响较大的台(频道)中,无一不是摆脱旧的行政体制,采用现代企业理念和全新的工作机制来办电视。人事上采取“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全员合同制,按工作需要确定岗位人数,采取一级聘一级、层层签合同的办法,一年一聘,保证人才合理流动。

在分配机制上,打破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方式、量化工作目标,工资可高、可低;坚持效益优先、按劳分配的原则。

在频道定位上采取差别化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在用人制度上,从台长到员工全员聘用,每年保持8%的淘汰率,鼓励人才冒尖。工资实行五级十档制,每年根据职务、岗位、业绩、资源需缺调整一次工资,奖金则根据全台广告创收高低来定。

这些制度、规定、政策目的是一个: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把品牌、精品搞上去!

品牌、精品是提高电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和试金石,也是同兄弟台、同境外卫星电视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响、精品多,电视兴、收入旺,品牌弱、精品少,电视衰、电视亡。品牌、精品是维系电视生命力之所在。中国电视的命运在哪里?在规模化(体制改革)、在品牌、在精品、在收视率。

中央电视台正在继续推以“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改革工作,并通过合理运作,使节目管理规范化。从而,使中央电视台有更多更好的频道、栏目品牌和精品。

新世纪在召唤品牌、精品,“入世”后的新形势在要求品牌、精品,中外观众在盼望、等待精品,党中央在号召出精品和实施精品战略工程。中国的“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飞天奖”等也在评选精品、表彰精品、奖励精品、传播精品。精品的本质是创造、是创新、是突破,是有鲜明的特色。艺术贵在创造、创新、突破和个性。切忌雷同、抄袭、“克隆”和“一窝蜂”,雷同是一种通病、一种顽症、一种痼疾、一种“懒病”。比如“清宫戏热”、“白领化热”、“纪实热”、“戏说热”、“风尘戏热”、“琼瑶热”、“游艺热”、“博彩热”、“快速配婚热”等风行荧屏。热风一刮,一哄而起,东施效颦,大同小异,只有媚俗和形似,没有文化底蕴和神韵,缺乏思想闪光点和艺术新意,新闻炒作和广告吹捧掩盖不住内容的贫乏和苍白,遮盖不了形式的老套、俗套。有的节目只求表面文章,不求审美内涵。既无“创意”可谈,也无文化意蕴。质量上不去,除了缺少生活,就是缺乏文化所致。

19年来,19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难搞年年搞,岁岁求新盼提高”,问题不在于茶座式演出模式,而是缺乏精品。时光流逝,大浪淘沙,泥沙式的一般性节目或次品节目已在人们的记忆河流中冲刷得干干净净,只留下那些最吸引观众、最能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品节目。可见精品之生命力、感染力和持久力,达到艺术的青春长驻的程度。

中国的电视文艺经历了漫长的草创、探索时期,终于走到了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新千年第一春之际,除了总结既有的经验,我们还必须看到电视文艺的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由于高科技的大量引入、传播的网络化、数字化、音画高质化,势在必然。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与宽带数字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速率、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继续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改变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和结构,改变电视发展的轨迹。中外媒介交流日益频繁,“电波战”日益激烈,形势变得严峻了,紧迫了。我们要立足创新,决不能固步自封,除了让既有的电视形式焕发蓬勃的生机,我们还应继续探索新形式。挑战与竞争同在、机遇与风险共存,谁具有创造性思维,谁掌握了品牌和精品,谁就掌握了命运和主动权,谁就赢得最广大的观众。

电视文艺从来就不是一块封闭的园地,它的生命力来自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与永远创新。用精品去扼住电视命运的喉咙。摒弃雷同,立足创新;减少说教,增加情趣;杜绝庸俗,提高档次;去掉粗俗,多点文化;弱化一般,多点特色。方是正途,才是上策。抓住中国“入世”后的机遇,立足竞争,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迎接种种挑战,让中国电视文艺这棵参天大树高高地屹立在世界电视之林,争奇斗艳,别具特色。

标签:;  ;  ;  ;  ;  ;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的命运思考:_世界品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