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学术合作之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简介_中国学者论文

南北学术合作之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简介_中国学者论文

南北学术合作的桥梁——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简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荷兰论文,桥梁论文,发展研究中心论文,格罗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25.63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发展研究中心(Centre for Development Studies,简称CDS)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研究机构,格罗宁根大学所有各系的教授和学者都可以成为它的成员。发展研究中心的任务是从事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合作,并开设与发展问题相关的课程。2005年,何霈生(Peter Ho)教授① 被格罗宁根大学任命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显示出校方希望加强开展中国问题研究的愿望。

一、发展研究中心成立的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和“金砖国家”(BRIC countries)② 进入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南北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观念,即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属于第一世界,贫穷落后的国家则属于第三世界。与此同时,世界上的贫困现象不但有增无减,而且在地域上更趋集中了。根据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中国家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则属于后者。

虽然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目前这些作为国际发展援助受援国的“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合作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国家已经成为那些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竞争者。在全球化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金砖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全球化,而是努力成为全球化的倡导者。这些国家的产品、文化和思想对世界市场和世界政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例如印度的宝莱坞(Bollywood)③、IT产业和中国的纺织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越了麦当劳和可口可乐。由于经济发展迅猛,“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和由此造成的社会分化;工业污染;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可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小等。

与此同时,人们也痛苦地看到,世界上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正在迅速地被可怕的贫穷所吞噬。尽管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这些“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仍在同经济增长停滞、不断的武装冲突、大范围的饥荒和瘟疫作斗争。20世纪90年代,长期困扰非洲大陆的这些问题导致了人们信心的丧失和对非洲发展的漠不关心。2005年“LIVE 8世界巨星扶贫义演音乐会”④ 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使得解决“贫困问题”成为世界政治议事日程中最为紧迫的问题。联合国“千年峰会”通过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它为根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公正制定了明确的目标。

格罗宁根大学的学者认为,虽然《千年发展目标》所体现的价值无可非议,但它实际上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比阐明发展目标和行动纲领更为重要的,是重新审视有关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学者们指出,首先我们应该问自己一些问题,如一个社会需要何种社会条件、制度和政策才能够成功地运转?“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加大的差距又暗示了什么?为什么在“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会出现发展停滞,而“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却欣欣向荣?那些国家政体和社会结构有着巨大差异的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却能够获得同样的持续经济增长,这样的事实是否可以从理论方面提出一些启迪?这是否意味着“典型”和“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概念需要重新界定?基于以上这些背景,发展研究中心于1997年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成立。

二、发展研究中心的使命和任务

格罗宁根大学创建于1614年。在荷兰,其成立时间仅次于莱顿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自17世纪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吸引着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和教授,新思想和新经验的不断交流使得学校中的每个人都受益匪浅。因此,国际化成为格罗宁根大学办学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在欧洲内部,还是在欧洲以外,格罗宁根大学都是各种国际学术交流网络的积极成员。此外,它还和世界上的一些优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了长期的伙伴关系,其中包括中国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格罗宁根大学每年接收的留学生多达上千名。该校现有10个系、13所研究学院,教职人员达6000人,在校生为22300人左右。大学年度预算达4.94亿欧元,为科学研究、教育创新和个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格罗宁根大学校方认为,国际化的学术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格罗宁根大学和它所属各系同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大学保持着传统的学术关系。近年来,格罗宁根大学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更是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由于对发展问题的合作研究而得到加强,并且形成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南非、莫桑比克、厄立特里亚、布基纳法索、越南、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大学。这种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网络对格罗宁根大学有关发展问题的研究和教学以及理论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基础。

在不久的将来,发展研究中心将在为格罗宁根大学提供涉及发展问题的国际政策的具体模式和内容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发展研究中心的实力基于它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的合作研究与教学计划。许多中心成员参加了这些合作计划。为帮助合作单位的高级访问学者和博士生来格罗宁根大学进修,发展研究中心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心还为格罗宁根大学国际合作局(BIS)提供帮助,并对涉及发展问题的研究项目提出参考意见。

今天,由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联系逐步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术合作同样变得更加密切了。当今的发展问题研究并非仅局限于贫困问题,或世界局部地区的非工业化问题。在“金砖国家”中,格罗宁根大学优先考虑与中国和印度的研究机构进行学术合作,同样,这也成为发展研究中心制订未来研究计划和研究项目的指导原则。

发展研究中心的使命是:鼓励和支持格罗宁根大学各系和研究机构涉及发展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格罗宁根大学拥有许多令该校引以为自豪的研究团队,他们在发展问题的研究方面具有极强的兴趣和国际威望。这些研究团队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法律、生物社会学、地理学、人口统计学和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的作用就是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发展问题研究能与其本专业的研究计划进行卓有成效的结合。在过去的时间里,这种支持不仅催生了多项成功的研究项目,而且在格罗宁根大学艺术系(Faculty of Arts)开设了涉及发展问题的跨学科课程,并设置了人道主义援助(NOHA)专业的硕士学位。

发展研究中心希望成为格罗宁根大学发展问题研究和教学的一个对外窗口。中心从事的研究活动——包括制订研究计划,举办研讨会,出版简报,建立网站和出版相关出版物,加之它在几个重要的荷兰和国际学术交流网络中的参与者身份,为其在发展研究领域发挥学术桥梁和中介作用奠定了基础。目前,发展研究中心的会员包括了格罗宁根大学的70多位教授和学者,中心提供的涉及发展问题研究的课题也较为宽泛,包括生殖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度研究、国际金融、土地使用和供应链管理等。此外,为荷兰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型咨询公司和国际捐赠组织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也是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发展研究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当“传统”的发展援助逐渐被“国际合作”取代,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不断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然而,“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和“非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差距的扩大,以及这种巨大改变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产生的影响,足以证明对国际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紧迫性。

在荷兰,还有许多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机构同样关注发展问题研究,而发展研究中心并非将这些同行看做是竞争对手,而是寻求与这些研究机构共同分享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机构有: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莱顿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奈梅亨大学(Nijmegen University)、瓦格宁根大学(Wageningen University)、乌特勒支大学(Utrecht University)和位于海牙的社会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Social Studies)。发展研究中心不但建立起一个学术合作网络,还负责为这些研究机构、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搭建学术论坛,如中国问题学术会议(ACO)、发展政策研究网络(DPRN)⑤ 等。

发展研究中心同时也是一些大型国际学术组织的成员,如欧洲发展研究与培训机构协会(EADl)、⑥ 欧洲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和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欧洲会议(ECARDDC)等等。

三、发展研究中心的组织机构

发展研究中心是一个会员制的研究机构,由格罗宁根大学创建并提供财政支持。发展研究中心由秘书处、董事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组成。从2005年起,发展研究中心在行政上隶属于格罗宁根大学空间科学系,当年中心拥有的会员人数达到了70人。

发展研究中心在扩大与亚非伙伴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协助这些大学的博士生和高级访问学者来格罗宁根大学就读方面,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未来,发展研究中心将继续作为联系南方和北方的“学术桥梁”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会在学术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及公众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基于上述背景,发展研究中心选择了缅甸始建于200年前的吴崩大桥⑦ 作为该中心的标志。

发展研究中心的常设机构是中心秘书处,由以下工作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学术协调人、教育和公关负责人以及秘书。中心现任主任何霈生教授负责中心秘书处的全面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中心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的首席协调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学术协调人彼得·博埃勒(Peter Boele van Hensbrock)负责研究计划所涉及的特殊事项、学术出版物并作为中心研究团队的协调人,他同时也是格罗宁根大学哲学系的兼职教授,讲授政治哲学课程;教育和公关负责人汉斯(Hans-Paul Klijnsma)主要负责中心所开设课程的管理、中心与外部学术单位的联系,以及每月中心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的组织工作;秘书阿瑟·德博尔(Arthur de Boer)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接待国际访问学者(负责他们的签证、住宿等),并负责中心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工作。

四、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

基于南北关系问题、全球化以及工业化的“金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差距的不断扩大这样一个国际背景,发展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始组织“热点问题研讨会”(Research Focus Seminar),每月一次,目的在于通过学者的集思广益获取新思维,以决定中心未来的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研讨会已经邀请了40多位学者举办讲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心围绕确定的研究课题成立了若干研究小组,秘书处为每一个研究小组指定一个固定的联系人负责后勤支持(组织会议、提供场所),此外,秘书处成员也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

1.研究课题

发展研究中心的会员包括来自格罗宁根大学10个系的70名学者。过去,格罗宁根大学各系所有有关发展问题的研究都设在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从事的发展问题研究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人口研究、生殖健康、国际经济关系、安全研究、能源和气候变化、环境研究,以及小额信贷等。

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咨询委员会强调指出,加强格罗宁根大学的发展问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他们还建议采取更加柔性和开放的步骤吸收其他研究机构共同进行发展问题的研究。发展研究中心采纳了这一意见,制订了一个新的5年研究计划(2006~2010)。中心就此采取的改革措施是:(1)采纳研究人员的建议,取代上级指令性的研究计划;(2)在改革的同时,避免目前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的文献资料、财政和人力资源的分散;(3)保证整个中心研究团队的后勤服务,同时有必要为规模较小的研究小组提供更多的特别支持;(4)成立特殊课题研究小组,同时支持内容较为宽泛的发展问题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的内容包括:制度、市场和管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人口、人力资源和社会变革;国家、社会和国际安全。

2.研究小组

发展研究中心的会员可以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并且可以得到中心秘书处所提供的特别支持。每一个研究小组围绕一个特殊的研究课题由5~10名研究人员组成,课题召集人负责该小组的学术研究和后勤问题。为了应对新的学术发展和挑战,研究小组成员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小组的建立是灵活的,如果一个明确的学术问题存在,它就可以成立。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与各研究小组之间建立了相互协商的机制,如出现下列情况就会举行见面会:发展研究中心会员主动要求召开的会议;需要解决急迫的具有创新性的学术问题;为研究项目制订明确的计划(研讨会、出版物、课题计划和国际交流);依据理论进展和学术成果,针对最新学术动态进行研讨。

为了方便与研究小组进行联系,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委派固定的联系人与各研究小组进行沟通,内容包括提供学术信息,了解财务状况,出版新的学术出版物和发布会议通知等。联系人同时也参与研究课题的组织工作,包括提供办公地点,介绍发表成果的适合的出版物(比如发展研究中心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或经由中心联系出版社和杂志社)。此外,为了与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保持较密切的联系,通常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的工作人员也将是各研究小组的正式成员。

作为2006年热点问题研讨会的成果,发展研究中心规划的下一个5年计划(2006~2010)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制度、市场和管理”:制度、冲突和产权;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国际金融和发展基金;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生物工艺学、风险和环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 cover change);

·“人口、人力资源和社会变革”:终生学习和生殖健康。

五、发展研究中心的科研手段和科研活动

在促进政府和公众对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方面,发展研究中心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发展研究中心致力于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介绍有关发展问题的知识,同时也为学术界、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成员、学生和普通民众搭建交流平台。典型的活动包括组织公众演讲和辩论会;出版研究报告;建设中心网站和出版简讯;组织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作为主办方或参加方积极参与荷兰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关学术活动。发展研究中心希望这些科研活动今后在范围和频率上有实质性的进展。

1.演讲和辩论会

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世界上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报告、南亚的大海啸、小额信贷、苏丹达尔福尔地区的战乱等,中心会随时根据事态的发展组织演讲会和其他学术活动。

2.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出版物

发展研究中心鼓励其会员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中心每年为博士生出版学位论文;与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大学合作出版非洲环境科学杂志;此外,中心还定期将有关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学术报告结集出版。所有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出版物和文献数据库都在中心网站上发布。

发展研究中心不定期出版学术通讯,内容包括发展问题相关研究的重要研究报告、书评和访谈。该通讯每年出版2~4期,读者群包括对发展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学生和研究机构。作为对学术通讯的补充,每个月中心在网站上会发布一个电子版通讯,内容包括学术活动预告、科研基金、人员招聘和研究课题等。每年发展研究中心都要出版年度报告,报告一年来主要的学术活动和过去一年发展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对这些出版物感兴趣的学者可以访问发展研究中心的网站(www.rug.nl/cds)。

3.发展研究中心系列研讨会和学术会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发展研究中心会员与在校博士生和国内外访问学者的学术交流,发展研究中心每月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博士生可以通过研讨会提交他们的研究计划和最新研究成果,国际访问学者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中心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4.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交流网络

发展研究中心是荷兰和国际学术交流网络的重要成员。发展研究中心的会员可以被授权进行博士生教育,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出版学术通讯。发展研究中心参与的重要学术交流网络有:荷兰发展资源研究学院(CERES),特别是它的东亚发展政策评论网络;欧洲的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Coimbra Group);欧洲发展研究与培训机构协会等。

发展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部分国际学术交流网络的秘书处所在地,如在现任荷兰外交大臣的建议下成立的中国问题学术会议(ACO),以及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欧洲会议(ECARDC)。

5.国际学术交流基金

为了促进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学术交流,格罗宁根大学设立了Eric Bleumink学术交流基金。该基金的资助对象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硕士和博士生。作为格罗宁根大学校方的代表,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该基金和奖学金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六、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学研究

1.荷兰中国问题学术会议(The Dutch Academic China Meeting,ACO)

荷兰中国问题学术会议是在时任荷兰王国驻中国大使(现任荷兰外交大臣)贺飞列博士(Dr.Philip de Heer)的倡议下于2004年11月成立的。荷兰皇家科学院(KNAW)院长勒韦教授(Prof.Pim Levelt)和格罗宁根大学校长茨瓦尔特教授(Prof.Frans Zwarts)参加了首次会议。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术研究与教育活动的中心之一。另一方面,很多荷兰的大学都走在国际学术研究的最前列,其中如乌特勒支大学、莱顿大学和格罗宁根大学均位列欧洲大学排名的前50位。荷兰与中国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已经开展了许多年,中国问题学术会议的建立正是顺应了这个发展趋势。除上述学院外,荷兰其他一些大学的研究所和院系也参加了中国问题学术会议,这些大学包括阿姆斯特丹大学、代尔夫特大学、莱顿大学、格罗宁根大学、乌特勒支大学、屯特大学,此外还有荷兰皇家科学院。

(1)基本任务

学术会议的基本任务包括:

·为ACO成员单位和其他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研究机构提供中荷学术合作项目的相关信息,并对已开展的合作项目进行跟踪;

·为荷兰大学学者和荷兰政府官员(如从事外交、发展合作、教育和科学文化工作的政府官员)提供一个与中国学术机构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论坛;

·为ACO成员单位和中国的大学进行多学科交流和确立合作项目搭建一个平台。

(2)学术活动

基于上述目标,ACO围绕适当的议题(如荷兰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进展、对华新的投资项目等)组织会议;代表ACO成员单位积极参与荷兰政府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向ACO成员单位发布与中国有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基金的信息;为ACO成员单位确立研究课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历次ACO的会议备忘录都可以在发展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获得(进入www.rug.nl/cds,点击" Asian Networks" )。

(3)会议组织

目前,荷兰中国问题学术会议由荷兰大学联盟会与荷兰皇家科学院共同主办。为了方便会议组织,大会设立了秘书处负责日程安排、主办会议和其他行政事务。发展研究中心是大会秘书处所在地,ACO现有来自荷兰的大学、政府机构和研究院所的40个成员单位。

2.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欧洲会议(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ECARDC)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欧洲会议是由丹麦奥尔胡斯大学的学者倡议成立的。第一届会议于1989年在丹麦的奥尔胡斯举办。从那时起已经举办了5届,举办地分别是荷兰的莱顿、德国的吉森、英国的曼彻斯特和法国的巴黎。到目前为止会议已出版了4部论文集。⑧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欧洲会议作为一个学术交流网络,其成立的目的是为学者、发展问题研究机构、国际投资基金和发展援助组织提供一个对话、讨论和分析有关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的信息和经验的论坛。ECARDC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学科的论坛,这些学科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当代中国问题研究。ECARDC每半年组织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另外,ECARDC通过互联网及时向成员单位提供各类相关信息。

ECARDC是欧洲和中国相关研究机构专门针对中国的农村和农业问题进行合作研究的学术组织,其主要成员包括: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中国问题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丹麦哥本哈根亚洲问题研究所;英国权利实践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英国格林威治大学人文学院。

上述成员单位在ECARDC指导委员会均拥有一个代表资格。ECARDC指导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每半年一次的国际会议,并为大会提供后勤支持。会议由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轮流主办。ECARDC指导委员会设有秘书处,秘书处所在地即为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目前ECARDC拥有来自欧盟、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50多个成员。

ECARDC由位于荷兰莱顿大学的亚洲问题研究所(IIAS)提供财政支持。

注释:

①何霈生教授毕业于荷兰莱顿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年轻的华裔中国问题专家。

②BRIC这个新词是高盛全球经济研究主管吉姆·奥尼尔(Jim O' Neill)发明的,为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4个国家首字母的组合,也被称为“金砖4国”,用来概括登上全球政治经济舞台的这4个重量级新兴市场。

③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称。

④2005年7月2日,旨在消除非洲贫困的世界巨星扶贫义演音乐会于八国领导人峰会(G8)期间在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及日本展开,所有参演艺人不分国籍不分排名,用歌声传达了人们对非洲地区贫困状况的关心。

⑤The 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Network.

⑥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stitutes.

⑦U-bein Bridge,位于缅甸曼德勒市,完全用柚木建造,呈“之”字型的桥身长达1.2公里。

⑧Ho,Peter; Eyferth,Jacob,2003,Rural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al China:The New Agriculture,London:Prank Cass Publications; Christiansen,Flemming; Zhang,Junzuo,1998,Chinese Rural Society in the 1990s,London:Curzon Press; Vermeer,Eduard B.,1992,From Peasant to Entrepreneur:Growth and Change in Rural China,Wageningen:Pudoc; Delman,Jorgenl; Ostergaard,Clemans S.,1990,Remaking Peasant China:Problems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s at the Start of the 1990s,Aarhus:Aarhus University Press.

标签:;  ;  ;  

南北学术合作之桥--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简介_中国学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