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论文_何怡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中医院 四川广元 628300)

【摘要】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就诊的94例眩晕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西比灵治疗,47例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行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在该病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眩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式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通窍活血汤;泽泻汤;眩晕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078-02

眩晕作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极大,及时开展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中医治疗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中以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4例眩晕症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7年2月—2018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男女比例为27:20,年龄32~72岁,平均(54.5±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程(4.2±1.0)年;观察组47例,男女比例为26:21,年龄31~74岁,平均(55.6±4.9)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7年,平均病程(4.3±1.1)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无较大差异性(P>0.05),可对比。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眩晕的诊断标准,即中医辩证属痰瘀互阻症型,并可见多寐善忘、眩晕头痛、胸脘痞闷、沉重昏胀、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涩、表情淡漠等症状。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2)患者均知晓本研究,经深思熟虑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症状均以头晕、眼花为主,且发作较为频繁,对工作、生活的影响极大;(4)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药物耐受。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有重度脑血血、脑梗死症状的患者;(2)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3)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者;(4)排除合并有肝肾疾病或内分泌系统、造血系统疾病者;(5)排除中途退出研究者及妊娠妇女、怀孕妇女。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即予以患者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生产厂家: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mg)治疗,一天一次,一次10mg,每晚用药。

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方中主要成分为当归、白芍、桃仁、川芎、红花各9g;白僵蚕、茯苓、地龙各12g;白术20g;益母草、泽泻各30g;上述诸药用水煎服,一天一剂,分三次服用;两组均连续用药1个月。

1.5 判定标准[1-2]

显效:治疗后患者变换体位、头位时无眩晕感,且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有效:变换体位、头位时可见轻度眩晕,其他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好转。

眩晕症状评分:根据患者眩晕症状程度可记为0~8分,其中无症状为0分,轻度眩晕2分,中度眩晕4例,重度眩晕6例,剧烈眩晕8分。

1.6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计量与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分别为t与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为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眩晕主要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目眩的临床表现多以眼前发黑、眼花、视物模糊等为主;而头晕则多以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为主;两者多同时并发。眩晕的发生率较高,约占内科就诊患者5%,且致病原因较为复杂,患者多伴有站立不稳、旋转不定、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其主要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前者主要由眼、本体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发,伴有显著的外物及自身旋转感,后者则多源于心脑血管、贫血等全身系统疾病引起,临床治疗中需辩证加以干预。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西医药物进行治疗,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引发多种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耐受性影响较大。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渐将中医治疗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医上认为眩晕属于“眩冒”、“头眩”等范畴,认为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瘀阻脉络、清窍不明等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医上通常将祛瘀化痰、行气活血作为治疗该病的关键[3]。为改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中医疗法为观察组47例患者实施治疗。研究中选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为观察组开展治疗,结果显示经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眩晕症状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在改善眩晕患者病情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其主要是由于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为临床上治疗眩晕症的代表方剂,其中通窍活血汤具有通窍行气、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川芎味辛、性温,具有较好得祛瘀通络功效;红花则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得功效,对胸痹心痛、瘀滞腹痛、痛经闭经等疾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桃仁则具有活血祛瘀、润畅通便、止咳平喘地功效;赤芍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作用,诸药联用可发挥较好的祛瘀止痛效果。而泽泻汤则具有健脾除湿、去瘀化痰的作用,方中泽泻具有利水渗湿的效果,白术、茯苓则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可奏祛瘀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帮助。

表明采用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方式对眩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病情及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峰,王文星,王学彬,等.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3):494-496.

[2]唐庆波,孙涛,陶晶.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失语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35(12):3281-3284.

[3]项英杰.中草药敷贴联合川芎泽泻汤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6):4045-4046.

论文作者:何怡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0

标签:;  ;  ;  ;  ;  ;  ;  ;  

通窍活血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效果论文_何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