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庞海燕

岳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各40例,对比2组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比较,均出现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穴位注射均可以有效治疗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而且针灸对于缓解疼痛症状的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针灸;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

在临床骨科当中,常见的颈椎病疾病之一即为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1]。神经根性颈椎病是一种由于颈椎椎间盘发生病变,引起神经根受到压迫并造成神经分布区疼痛的综合症[2]。它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神经根动脉供血不足、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颈部前斜角肌痉挛以及患椎移位等等[3]。找到治疗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的合适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当中,对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展开研究,寻求适宜的治疗方案,详情见正文描述。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取在我科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共收集80例),所选时间属于2016.3月~~2017.3月期间,将这8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进行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这2组,40例为一组。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3、17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6岁,下限值44岁,年龄平均值(52.06±4.26)岁;病程1-8a,平均病程(4.99±1.16)a。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22、18例;年龄范围上限值:67岁,下限值45岁,年龄平均值(52.26±4.11)岁;病程1-9a,平均病程(5.08±1.24)a。

对比2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较小(P值大于0.05),因为其对比性不强,所以2组可以实施比对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给予穴位注射治疗。护理人员事先准备一定量的丹参注射液(生产企业: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字号:国药准字Z51021303)。可以选择的穴位有肩贞穴、曲池穴、颈夹脊穴、肩井穴等等,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程度,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治疗。首先将丹参注射液玻璃瓶消毒、掰开,然后用一次性无菌5毫升注射器将丹参注射液抽取出来,最后用针刺取穴的方法缓慢注入丹参注射液,1次/天,5次/疗程。

——观察组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给予针灸治疗,具体操作措施如下:护理人员给患者开始针灸前,告知患者保持俯卧位的状态,并将颈部充分暴露颈部扎针部位,可以选择合谷穴、颈夹脊穴、曲池穴、列缺穴、气海穴、天柱穴及风池穴等,先用消毒液消毒局部皮肤两遍、待干,再用若干根规格为0.30mm X 50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着上述消毒穴位进行针灸,刺入深度在4mm左右,并且进行有规律的捻转,得气即可。与此同时,选择夹脊穴、百会穴以及肩井穴,用点燃的艾条在距穴位2cm的位置进行艾灸,时间在15~20min。每次针灸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在35~50min为佳,1次/天,5次/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2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数,并用t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对比性,P值<0.05。如表1:

表1:对比2组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的PRI评分、

VAS评分、PPI评分数据(`x±s)

 

注:*优于治疗前,P值小于0.05;△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 讨论

颈椎病在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中老年人、坐姿不当以及睡眠习惯不良群体中比较多发,由于形成颈椎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病情变化不明显,等到疼痛难忍的时候,病情就比较严重,所以早期容易被患者忽视[4]。但是,如果不及时就医,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表现,比如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5]。

本次研究过程中,以本院诊治的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共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为研究样本,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穴位注射治疗,从表1数据中可以发现:观察者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患者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显著明显对照组,其中2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过程中,针灸和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并且针灸对于缓解疼痛症状的效果更加突出,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彬彬.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6):31-32.

[2]覃祥耀.针灸配合牵引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5,38(6):38-40.

[3]黄伟,焦杨,齐凤军.调脊通督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3):470-472.

[4]张荣丰.针灸在治疗颈椎疾病或疼痛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91-91.

[5]刘锦龙.上交叉综合征学说对指导针灸治疗颈椎病之思考[J].中国针灸,2015,35(2):201-202.

论文作者:庞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神经根性疼痛颈椎病的临床观察论文_庞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