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沪股市投资理念的统一_投资理念论文

深沪股市投资理念的统一_投资理念论文

深沪股市投资理念的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理念论文,深沪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题材是短暂的,业绩是永恒的。追逐绩优股的深市投资理念,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成为主导理念。

投资理念,作为股票市场大多数投资者,特别是机构参与者认同的操作原则,我们发现在深沪股市中存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背离的思维和行为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多半缘于历史。在深沪股市早期发育的阶段中,两个市场相对独立与分割,文化上有不同的人文背景,管理上分别隶属当地管理层管理,舆论上两地证券传媒风格迥异的舆论导向,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投资理念。

深圳股市:重业绩,操作理性化

说起深圳股市,不能不提及早期的证券传媒。实际上,在90年代初期,股票对于大多数的国内人士而言,还是一种陌生的东西。也许是地理上毗邻香港的缘故,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发育已步入成熟阶段的香港股市的投资理念最早从传媒上影响到深圳股市的投资者。那时候的证券传媒不象现时的证券大报和刊物种类繁多,结构齐全,寥寥可数的民办刊物和地下“小报”,复印件却在传播海外成熟股市投资理念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股利润、市盈率等股市术语是当时尚处于启蒙阶段的第一代深圳股民口头上重复得最多的词汇,股民买卖操作股票的根据也是简单得不能现简单,概括起来可称之为股价按业绩排队。所以每年3、4月的上市公司年报和7、8月的中期报表公告时间便是股民炒作比较集中的时间。例如,某上市公司的业绩(每股利润)有比较突出的提高,股民便会蜂涌买入,使得股价在短时间里快速拔高,向其它业绩相仿的股票价位靠拢;反之,若公司业绩有大的滑坡,股票被争相抛售便是唯一的选择,其结果便是股价向下排队,回到它该站的地方去。可以说,股价由于业绩的涨落而最直接影响到股民的投资收益,赚钱和亏钱的示范效应令股民不得不着重市场、看重上市公司业绩。股价按业绩排队是深圳股市早期最显著的特点,这种特点在老一代深市投资者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与此同时,除了把公司业绩作为买卖股票的根据以外,投资者发现影响股价的因素还有多重性,技术上的因素也有相当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资金庞大的机构而言,更加看重这一点。曾几何时,市场出现了学习技术分析的热潮,一些证券咨询公司也纷纷开设技术分析学习班,推广这一市场分析工具。最终市场广泛接受了这一全新的舶来品。头肩顶、M头、超买再超买、回落调整……这些技术术语成了股民的口头禅, 甚至市场形成了一种专按技术指标发出买卖信号而操作的纯技术派投资人士。虽说技术分析不是包赚不赔的灵丹妙药,但作为市场重要分析工具,其被投资者广泛接受的这一结果本身说明其存在的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深圳股市操作理性的特征。

上海股市:灵魂在于市场热点与题材

上海股市发展上的特点不同于深市,其管理层的主要工作重点就是要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如3、5年)迅速将市场这个“蛋糕”做大,使各种各样的投资投机者能够云集这个市场,吞吐吸纳,进出方便。

“蛋糕”做大了,如何保持市场活力则成为工作重点。1992年上海市场全面放开机构入市成了沪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知道资金是证券市场的血液,离开血液的支撑股市则万事免谈。正是由于携巨资入市的机构在市场中翻江倒海,才出现了不断涌现的波澜壮阔的行情。

说起行情,对于上海股市而言,每一轮上升行情中均留下了机构刻意做市的人为痕迹,而这种具体做市的手法每次都离不开一只或一个板块领头羊来带动人气。同时舆论上的配合也是天衣无缝。历史上浦东板块号称“套不死的浦东概念”主宰市场多年,直到1995年大盘股革命方才完成其每次领涨的历史使命。大般股革命起源于渤海化工的新股上市,结束于北京北旅的并购题材。回顾历史,1994年初北京发行王府井、北京城乡等新股,天龙、天桥作为新股周边板块被暴炒1倍多;1994 年底江苏悦达、福州东百推出配股权证交易,结果股价短期内被暴炒50%以上;1995年初,西藏明珠上市,作为少数民族概念股,半年内股价翻5倍;至于不成气候的复关概念、三峡概念、亏损概念等等, 无不折射出机构操纵个股板块的非理性化投机特征。可以断言,概念炒作的本质是为了短期投机获取巨额差价而制造的一个美丽幌子。

深沪股市投资理念大统一

时间步入1996年,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在不断的裂变中寻求结构性平衡。两大显著特点在于:一、深圳股市整体走强。整个行情时间上起始于2月份农历新年以前,至今已经维持近5个月的时间, 在这过去4年熊市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熊市中的反弹行情顶多维持2个月)。二、 个股行情严重分化,这一轮行情中,我们发现个股涨跌幅相去甚远,简直是天上人间。对于一些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如深发展,这一波行情启动之前价位位于6元,上涨至目前14元(相当于除权前的28 元),上升幅度达4.7倍。其它许多二线绩优股也是如此,上涨幅度在1倍以上的比比皆是。而与此对应的是许多绩劣股价位略有反弹以后便跌至起步如琼海虹等。抛售绩劣股,追逐绩优股,一方面反映投资理念的确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热线不能推动所有个股,只能是通过炒绩优股板块来获取投资投机利润。 未来市场的格局将会是熊市中有牛股(如1995年苏常柴的逆市而升),牛市中更有牛股(如1996年深发展跑赢大市)的特征。

面对深圳股市1996年咄咄逼人的气势,相对而言,1996年沪市的行情则显得彷徨与无奈。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市场投资理念尚未确立,上海股市没有从舆论、上行为上及时转变炒作观念而坐失上升良机。对于主力机构而言,蓝筹股四川长虹虽然被提前介入炒作,但反应迟钝的市场参与者始终不能接受炒作绩优股的观念,长虹的领头羊效应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市场主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拉石化、马钢,一会儿拉申能、原水,再一会儿又拉陆家嘴,反映出主力仓促应战、毫无战备性计划的短期特征。这种短线的行为对市场只是造成了巨幅的振荡,缺乏一种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时至6月中旬,上交所才在仓促是推出30成份投指数,30 家成份股入选对象均是行业中的龙头或者具有霸主地位的地方性企业。此项措施的推出时机选择在行情上不去不下来的尴尬阶段,短期内造成市场的振荡是巨大的,但显然不如选择在行情的起步阶段发布的效果好。从长远的时间上看,这是上海股市倡导理性投资而非短线投机、借题发挥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看,这也是上海股市从过度投机向投资转化的转折点,也是深沪股市投资理念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融合和统一的标志,具体内容便是深市投资绩优股,放弃绩劣股的投资理念将在全国股市中占主导地位,形成未来市场的主旋律和历史潮流。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经过多年的牛熊洗礼,追涨杀跌的非理性化行为大大减少,而代之以追逐绩优股,作中长线投资的理性化操作越来越多。因为对于股票市场而言,题材是短暂的,而业绩是永恒的。

标签:;  ;  ;  ;  ;  ;  

深沪股市投资理念的统一_投资理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