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传统百货企业的现状与环境_市场营销论文

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传统百货企业的现状与环境_市场营销论文

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一)——传统百货企业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百货论文,现状论文,传统论文,所处论文,发展方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百货零售业的情况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往的旧城区大量改造,市政府在商业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初步建立了上海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在商业建设方面,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是上海南京路商业步行街的开发,同时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等老字号的百货企业都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上海的传统商业注入了新的销售手段后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然而,进入到90年代末,随着新兴业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发展,传统百货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连锁超市的超常发展,更给百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碍。1999年,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就将其保持了数10年之久的零售业老大的位置让给了联华超市。引人注目的是,这个龙头位置的让出并非完全是联华超市高速发展所形成的结果,实际上,在2000年,包括市百一店、华联商厦等名店、老店在内的百货店中,竟有11家销售额出现了负增长。到9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连锁商业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整个商业流通领域中所获得的市场份额在迅速增长,并且这种增长的势头并没有减弱的趋势。难怪有市场专家说:“中国零售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一直处在国内零售业主导地位的传统百货店开始让位于内资及合资的超市公司,连锁超市将逐步确立其领导地位,而连锁经营和业态的多样化则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年内零售业变革的主要内容。”然而,任何事物总有正反两方面的矛盾,连锁超市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它并不能完全取代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只要传统百货能够找好定位、合理地调整自己在零售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优势,逐步地向现代百货企业过度,传统百货企业本身还是可以得到大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分析传统百货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手段,有必要对其目前的体制结构、营销手段、行业多元化做一下研究。

传统百货企业的体制结构

在这里我们仅对企业的内部运作体制进行分析。早期的传统百货企业大多采用经销和代销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财务核算采用二级核算的方式,即在各内部商场设立财务部门,同时在各商场内部设立采购人员,负责本商场内部货品的采购和引进工作。在大量采用经销和代销方式的情况下,采购人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采购人员不负责商品的销售工作,但由于商场经理很大程度上参与了采购工作,因此,可以说,在这个阶段中,传统百货一般采用的是“进销合一”的管理体制,财务核算采用的是二级核算体制。

进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的著名百货店在大陆的大中城市(一般采用合资的方式,引进港台管理)取得了很多不俗的业绩,因此,带动了百货店的改革,很多百货店引进品牌专柜,以提升商品档次和减少自有资金的占用;同时大量减少经销、代销在商店经营中所占有的比重,商店很大程度上以专卖集合的形式出现,由于这种方式容易被消费群体接受,确实也取得了实效。同时由于商店开始大量重视财务权力,所以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结算中心,统一对商店内的商品销售和厂商结算进行管理。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接触了国外的商业企业管理专家,很多先进的商业企业管理理念也逐渐进入了国内,并被很多企业决策层学习与吸收。因此,很多企业面临着是否要“洋为中用”的问题。加上大多数企业的赢利能力在逐步下降,企业决策层都意识到要对企业进行变革,比如是否采用“进销分离”的做法,采用电脑系统后如何进行企业资源重组等都是企业所面临的体制结构变革的问题。可以说,传统百货企业如果要进行变革的话,首先进行的必然是体制结构的变革,而体制结构的变革也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它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等有很大关系。

传统百货企业的营销手段

在80年代中期以前,很少看到国营百货企业挂出“打折促销”的招牌,但是商品照样卖得红红火火。在这样一个卖方市场上,企业无需采取什么营销手段就可以将商品销售出去。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企业必须采取一定的、甚至是繁多的营销手段才可以使销售额、毛利额不断上升或者是维持在一个较令人满意的水平上。随着营销手段的多样化,且有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大多数企业内部都设立了企划部担负这个工作。归纳讲来,企划的营销手段大致有如下方法:优惠打折、限时抢购、免费抢购、礼品赠送、VIP卡赠送、积分优惠、促销礼券、消费券(卡)、节目表演、广告活动等。因此企业如何在营销手段上做好文章将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百货企业与多元化市场

目前的零售业市场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其中连锁超市、电子商务将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两个重点,传统百货企业在这个多元化市场中将扮演一个销售额比重虽然不算大但是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前一阵电子商务很热门的时候曾经有“电子商务将是传统百货的杀手”等论点,仿佛将来就看不到现实意义上的百货店了,而只能从网上进行商品交易,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观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另外一个观点似乎更应该引起重视:“传统百货+电子商务=成功”。这个观点将交易平台扩大了,因此也容易使社会购买力扩大,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销售收入。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尚未形成足够的买方规模,特别是散客的购买力很少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因此,企业在这方面要形成规模收入尚有时日,但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由于连锁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有些企业力图形成“集团百货”,以获得连锁超市的规模化经营优势。这在我国也有成功的案例,比如百盛集团。但是集团百货成功的故事远没有连锁超市多,这是为什么呢?关键是人才因素和招商的因素。由于百货店单体的经营规模要远比超市大得多,因此需要管理人才的素质较高、数量较多。这些人才包括总经理、财务总监、业务经理、卖场经理、企划、电脑人员等,一般一支管理团队需要10个以上的专门业务骨干,而且这些管理人员还要带出相同数量的同样素质的当地管理人才来。另外,如果在外地设立集团百货分店的话,企业所拥有的招商方面的优势将会大大削弱,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创建初期的赢利能力是有很多不利影响的。因此,企业在形成“集团百货”之前,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不应该是资金和地理位置,而是人才、招商两大要素。因此,企业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想进行多元化的经营,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绝不是逢“集团”必优势,逢“电子”必远大。

标签:;  ;  ;  

传统百货零售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一)传统百货企业的现状与环境_市场营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