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陈旭芳

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陈旭芳

陈旭芳 (广西融安县妇幼保健院 545400)

【关键词】 新生儿病房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205-02

护理风险是护理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具有不确定性,损害性事件,它不仅给病人带来危险,而且也给医院带来不利影响。新生儿病房是高风险科室,护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与护理缺陷[1]。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采取24h护士全程护理,主要收治出身后28d内的患儿,这些患儿完全没有治理能力,没有语言功能,病情相对危险及病情变化快,而且抢救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治疗护理工作,避免医疗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的安全,已成为新生儿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总结新生儿病房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相对的管理措施进行介绍。

1. 新生儿病房的相关风险因素

1.1护理人员因素

1.1.1专业知识和技术

随着护理新观念、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不能及时识别有些患儿病情转危的早期变化,导致患儿失去抢救机会,可能对病人安全构成威胁。新生儿病房配有很多监护仪器和治疗设备,作为一名新生儿看的护士如果对重要的仪器和设备不能正确使用,也会带来安全事故,从而影响护理安全。

1.1.2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

部分护理人员认为自己在医疗活动中,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属,打针、输液、发药等。护理记录存在病情变化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具体、书写不规范、医护记录不一致等,这既影响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1.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新生儿病房是封闭式,缺乏患儿家属的监督,有些护理人员无慎独精神,对一些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减少巡视次数,新生儿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或卧位不当吐奶引起误吸而导致窒息及吸入性疾病,盖被或卧位不当口鼻受阻发生窒息。仪器监护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1.4护理不周,保护措施不当

新生儿皮肤娇嫩,因护理不周容易发生臀红,尿布疹及鹅口疮。沐浴用水或热水袋、暖箱、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等。新生儿缺乏自制力,随时将导管抓出,抓伤自己。如果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自伤,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液体外漏使组织坏死。

1.1.5患儿识别错误

因手圈掉落,护士混淆手圈,未仔细核对床头卡,凭印象给患儿系上手圈而致错患儿。

1.1.6三查七对不严,交接班不细

护理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次操作前未仔细查对床头卡、手圈。错抄或漏抄医属,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都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交接班不仔细,不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心中无数,遗忘医属、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而造成不良后果。

1.1.7医院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病房是病人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2]。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医疗设备多、侵入性操作多、输血输液多、医务人员较多,如未严格执行一接触一洗手,探视制度不完善,建筑布局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不注意病房卫生、温箱、空调过虑网定期清洗,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1.8与家属的沟通交流不到位

新生儿科是封闭式病房,家属与患儿隔开,家属在心里上非常紧张、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而护士与病人家属接触少,如果在探视时间内护士不能与家属耐心交流,使家属及时详细了解病情,难免会在病人治疗效果不佳,但又有高额的治疗费用时,对医务人员产生不满意而引起护患纠纷。

1.2管理因素

1.2.1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有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

1.2.2上级监控缺乏力度

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专题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存在安全隐患。

1.2.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足

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情况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对护士的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当前护理科学和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护士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产生影响。

1.2.4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在新生儿病房工作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完成患儿日常的治疗工作,还要完成大量的新生儿喂养和基础护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长此以往将使护士身心疲惫,稍有疏忽,就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2.5仪器设备管理缺陷

各类仪器设备未定期做好安全检查及保养维护,没有按要求正常使用,而导致使用过程中对患儿造成意外伤害。

1.3患儿方面因素

由于新生儿患病后代偿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无自我保护能力和语言功能,细微的病情变化都需要护士通过密切的观察来发现,再加上今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造产、先天畸形、产伤、感染、窒息较多见,均对新生儿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对地增加了护理风险。

2.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培训

新生儿病房护士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低年资护士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还需对专科新业务、新技术培训,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拓宽知识面,除了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外还需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

2.2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自《医疗事故处》条例发布实施以来,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的提高,举证倒置法律原则的出现,,使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成为医疗官司的证据记录。为保证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3],在强调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加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2.3增加责任心,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新生儿病房没有家属监督,一切工作都需要护士自觉、自律,这就要求护士勤观察、多分析、多巡视,对特殊治疗、重点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2.4建立和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

2.4.1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

落实各级个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保管制度及监护病房与其他病房的关系等制度,要求各班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护士交接班时除交接病人情况外,尚交接仪器的使用情况,各种引流管、输液管、氧气管等管道是否通畅等。

2.4.2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进行交接班和做治疗时,严格核对腕带,做到万无一失,严格探视制度,充分利用门禁系统,新生儿病房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严禁外人入内,防止新生儿丢失。

2.4.3新生儿病房清洁卫生制度

认真做好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每日用500 mg/L的84消毒液拖地、擦物体表面两次,有污染时及时用消毒液擦拭。每周病房全面清洁卫生一次,每月清洗空调过滤网、温箱空气过滤垫一次。杜绝卫生死角,保证病房清洁卫生。

2.4.4消毒隔离制度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前要洗手、换洁净工作服、换鞋。医务人员接触每位患儿前后要洗手或无明显污染可擦手消液。新生儿喂奶及沐浴用品、温箱、听诊器、体温计必须一婴一用并经消毒处理。温箱使用超过一周更换消毒。新生儿患传染病者,应分室隔离,床拦应挂标记。尿布、污物用后切勿随意抛落地面,应放人黄色污物袋内,污物袋每2小时更换一次,病房内空气循环风消毒机每隔2小时自动消毒1小时,病房定时通风。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的手等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做好登记。

2.4.5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对医疗设备,要充分了解其性能,掌握操作方法,每台抢救设备均建立档案,并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落实相关责任,新仪器使用前要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了解其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各种设备使用前要确保完好状态,使用后要整理和检查,并设专业技术人员定时、定期检修和维护并做好记录,使危险因素降低。在使用这些设备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多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2.5各类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

医院对临床中可能发生的个种紧急情况,要有处理的应急预案,对护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要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措施,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2.6加强监督检查,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安全教育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那些有可能影响全面工作或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认识,处理这些关键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定期教育,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7加强沟通,消除隐患

在执行医属时,发现疑点及时与医生联系,在探视期间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耐心解答病人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好健康宣教,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4]。

2.8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

新生儿病房的工作紧张繁重。医院管理者要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按卫生部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本科室护士的年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要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调配,工作中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使护士超负荷工作得以改善,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为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3.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通过进行风险教育及强化风险管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护士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及抗风险的技能,使护士明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护理操作,并加强自律,用人性化服务理念进行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总之,新生儿护理风险因素来自诸多方面,护士长除抓好质量管理外,还注重细节管理,搜集并终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有效地减少新生儿病房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薛惠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8.32.

[2]薛惠红.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08.32.

[3]薛惠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2008.32.

[4]戴艳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09.7.

论文作者:陈旭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2

标签:;  ;  ;  ;  ;  ;  ;  ;  

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论文_陈旭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