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线性连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论文_甄帅,张生,孟庆毅,李强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蓬勃发展带动建筑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工艺进行安装的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作为发展快速的绿色新型建材,被广泛使用在住宅等建筑各个领域中。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线性连接具有施工安装速度快、现场用工少,整体现浇耐久性好、质量易保证,结构更稳固等多项技术优势。本文通过将此线性连接施工方法成功运用在工程项目中而总结形成了一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施工工艺,以期能够为日后的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线性连接;装配式建筑;外挂墙板安装;施工技术

引言

外挂墙板线性连接与目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多的外挂墙板点承式连接施工工艺,其连接形式为墙板与主体采用柔性连接的下支上拉的点支撑方式,与此型式相比,线性连接施工工艺除临时固定节点及永久连接节点外,还通过墙板预留钢筋与结构主体现浇为整体结构,使连接结构更稳固,更安全。

1 线性连接施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1)线性连接的外挂墙板除临时固定节点及永久连接节点外,通过挂板预留钢筋与结构主体现浇为整体结构,两者之间不存在缝隙,对建筑使用功能影响较小,既避免了点承式连接带来的渗漏隐患又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2)预制外挂墙板连接形式由可调底座临时固定件、底座永久固定件、墙体斜支撑、挂板预留钢筋和抗剪槽组成,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吊装,在施工方面可应用铝膜,配合节点进行深化,保证施工现场干净整洁,提高外挂墙板施工质量。

(3)外挂墙板线性连接施工给阳台室内装饰方面提供了充足空间,同时墙板预埋螺栓与角形连接件也比以往点承式的柔性连接更加牢靠,解决上部结构承载力不足、直接承担外挂墙板施工荷载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线性连接施工的工艺原理

首先是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将外挂墙板吊装到位,通外挂墙板的可调牛腿+可调底座临时固定件+墙体斜撑临时固定并精确调节、稳固支撑后,利用外挂墙板先挂法施工技术将外挂墙板预留钢筋与主体结构的阳台挑梁现浇为整体结构,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将外挂墙板底部临时固定节点替换为永久连接节点并焊接牢固,保证外挂墙板的质量和安全。

3线性连接施工关键技术应用

3.1 工艺流程

外挂墙板深化设计-预埋件埋设-测量放线-外挂墙板吊装就位-安装斜支撑固定-临时固定件连接-校正平面和高度-现浇混凝土线性连接-永久固定件连接-接缝防水处理。

3.2操作要点

3.2.1外挂墙板深化设计

根据图纸,利用BIM技术对外挂墙板进行深化设计,主要深化内容包括三组连接件(A、B、C)、外挂墙板构件尺寸、钢筋型号、排布和做法,外挂墙板预留螺栓洞和预埋斜支撑连接套筒,将深化后的各构件图纸创建高仿真度模型,并进行模拟装配,然后将碰撞处理后的各PC预制构件模型导出BIM图纸指导工厂加工,成品运输到现场,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信息通过二维码记录在构件中,工人根据二维码信息进行对号安装。

3.2.2预埋件埋设与测量放线

首先检查外挂墙板上的预埋套筒、预留孔的规格、位置、数量和深度保证正确。在主体施工时,参照构件深化图中将带有M12螺纹套筒的L160×100×10的角钢埋件埋设牢固、位置准确。

完成施工面主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符合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并核对外挂墙板的混凝土强度及预制构件和配件的型号、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外挂墙板的连接平面应清理干净,根据图纸和现场提供的统一结构轴线、基准标高线弹设控制线以便安装外挂墙板就位,包括:墙体边线、墙体50cm水平位置控制线、作业层50cm标高控制线(结构插筋上)。

3.2.3外挂墙板吊装与固定

将专用吊具连接到塔吊吊钩,缓慢移动到被吊墙板上方。把吊环安装在墙板预埋螺栓内,将钢丝绳上的吊钩卡入吊环。确认连接紧固后,将墙板从堆放架上吊起竖直放置,起吊过程中,板面不得与堆放架发生碰撞。构件吊到预定位置附近后,缓缓下放,在距作业层上方500mm左右的位置停止。将构件水平移动到构件安装位置。就位后,将构件缓慢下放,安装人员一左一右,确保构件不发生碰撞。

外挂墙板吊装就位后,塔吊卸力的同时,需要采用可调节斜撑螺杆将墙板进行加固。每一个外挂墙板需用两套斜支撑来固定,2长2短共计4个斜撑,长杆是通过把手的旋转来调整墙体的垂直度,短杆是通过把手的旋转来调整墙身的位置。斜撑螺杆长度根据预制构件预埋件图纸确定。每块外挂墙板,预制墙体的斜撑点位已在深化图纸上标注,距墙底高度450/2050,对应预制墙体斜撑点位,叠合板上对应预埋斜撑固定套筒,墙斜撑固定点距墙边800/1400。斜撑上部通过专用螺栓在外墙板上部固定,斜支撑底部与地面(或楼板)用专用螺栓进行瞄固。斜支撑与水平楼面夹角在45°-60°之间,安装过程中,必须在确保两个斜支撑安装牢固后方可解除外墙板上的吊钩。外墙板的垂直度调整,主要通过调节斜支撑来实现,外墙板吊装就位后应复核外墙板横向、竖向拼缝宽度及构件垂直度;外挂墙板应对外立面横向、竖向接缝高度差进行严格控制。临时固定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3.2.4临时固定件连接

外挂板吊装并完成斜支撑固定后,用临时固定件完成连接,临时固定件连接体系由角部水平约束(A组)、角部竖向约束(C组)构成,均可循环利用。A组主要用来调整外挂墙板的外平面,A组连接件主要由如下部分组成:

M10螺纹套筒(L=50,S=20);L160×100×10角钢;L160×14角钢;2-M12抗剪型高强螺栓L=45;M20螺帽;φ80×14垫片;2-M16定位螺栓L=70;2-M10定位螺栓L=25

图3.2-1 A组固定件及安装构造详图

C组主要用来调整外挂墙板的高度,C组连接件主要由如下部分组成:

均压垫片150×150×16;M24调整螺栓L=65;M20抗剪型高强螺栓L=60;M12定位螺栓;调整卡件;M12螺栓套筒

图3.2-2 C组固定件及安装构造详图

3.2.5校正平面和高度

通过架设经纬仪和水平仪,利用放好的控制线来校正外挂墙板的准确位置,消除平面、高度误差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1 垂直挂板方向(Y向)校正措施:利用短钢管斜支撑调节杆,对墙板跟部进行微调来控制Y向的位置。

2 平行挂板方向(X向)校正措施:主要是通过在地面(楼板面)上弹出墙板位置线及控制轴线来进行墙板位置校正,墙板按照位置线就位后,若有偏差需要调节,则可利用小型千斤顶在墙板侧面进行微调。

3 挂板平面校正措施:角部水平约束(A组)即挂板就位时的水平调节组件,当挂板水平位置调整至设计位置时拧紧螺栓组,即可限制挂板的水平移动。

4 挂板高度校正措施:角部竖向约束(C组)即就位时的标高调节组件,当挂板标高调整至设计标高时,调节用螺栓与下部预埋钢板接触并承担挂板重力荷载,此时标高调节组件即限制了挂板的竖向移动。

5 挂板垂直度校正措施:利用长钢管斜支撑调节杆,通过长钢管上的可调节装置对挂板顶部的水平位移的调节来控制其垂直度。

3.2.6现浇混凝土线性连接

1 模板支设:外挂墙板安装校正完成后从楼层标高控制点引测控制线,并在挂板上弹线对现浇梁部分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线支设现浇梁底模板。现浇梁一侧模板由挂板代替,另一侧模板在梁钢筋绑扎结束后采用对拉螺杆固定于挂板预埋螺栓套筒。

2 钢筋绑扎:外挂墙板安装校正完成后,进行现浇梁的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时梁箍筋与外挂墙板预留封闭箍筋若有碰撞则将梁箍筋进行适当偏移,现浇梁腰筋要穿过外挂墙板的预留封闭箍筋。

3 防漏浆措施。梁底模与挂板连接处可能出现因存在缝隙导致漏浆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防漏浆处理。现场采用铝模的施工工艺,在支设梁底模的时候,预先在挂板上底模对应位置粘贴防漏浆海绵条,将底模顶紧挂板并将对拉螺杆拧紧。在挂板顶部与楼板齐平位置处,可能因混凝土溢出导致挂板外立面收到污染,因此也需要进行防漏浆处理。可以采用在挂板顶部粘贴胶条并安装铁皮的方式防止该处漏浆。

3.2.7永久固定件连接

当外挂墙体已经与现浇结构整体浇筑为一体并达到强度要求后,可以用永久固定连接件替换临时固定件,即用B组连接件替换A组预埋件,同时拆除C组预埋件,将A组中用的U型口的角钢替换为椭圆口角钢,拆掉定位螺栓,用螺帽拧紧后,将外挂墙板预埋筋保留三个螺纹后其余部分切除,同时将上面角钢和下面角钢周围满焊牢固。

3.2.8接缝防水处理

外挂墙板接缝一般为企口状,内高外低的带空腔构造,接缝处理应在结构施工结束后进行作业。作业前应将缝内清理干净,如有破损应先行用专用修补材料进行修理。挂板室外、室内外侧边缘约30?mm发泡聚乙烯棒在缝内清理干净后粘贴,然后在其外侧打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打胶时为避免密封胶污染板面,在板缝两侧粘贴美纹纸或胶条。密封胶填缝应保证胶缝厚度尺寸、板缝粘接质量及胶缝外观质量满足要求。板缝防水施工须做到72?h内保持板缝处于干燥状态,禁止气温低于5℃或雨天进行板缝防水施工。

图3.2-3 外挂墙板防水节点构造详图

4.结束语

采用外挂墙板线性连接施工技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法,充分体现了建筑科技发展以项目实体为依托的示范作用,通过对线性连接施工技术的研究,鼓励建筑施工领域技术创新,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科技进步,指导施工企业为实现装配式建筑全生命期绿色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昕煦,张吉华,刘亚男,廖显东,叶思伟.预制外墙挂板可调型连接节点研究[J].施工技术;2018年22期

[2]冯改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挂板先挂法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年14期

论文作者:甄帅,张生,孟庆毅,李强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线性连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上的应用论文_甄帅,张生,孟庆毅,李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