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微钙化病人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恶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扫描,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恶性组微钙化检出率高于良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粗钙化、弧形钙化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斑点状微钙化低于良性组,弧形簇状微钙化高于良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细点装维钙化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可有效识别乳腺肿块微钙化的类型。
【关键词】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60-01
乳腺癌发起于乳腺上皮组织,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以乳房肿块为首诊。但鉴于引起患者出现乳房肿块的因素相对较多,除了乳腺癌之外,乳腺疾病、囊肿、纤维腺瘤等,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乳房肿块。因此,必须要加强患者乳房肿块的影像学诊断,以乳房肿块是否出现钙化作为判定乳腺癌的主要标准[1]。为此,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86例乳腺肿块微钙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恶性组。其中,良性组:43例,年龄为31~69岁,平均年龄为(50.0±19.0)岁;恶性组:43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50.5±19.5)岁。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治疗(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均衡性显著(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扫描诊断,内容为:(1)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OSHIBA SSA-660A),探头频率设置为5.0~11.0MHz;(2)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合抱于枕后,将乳腺、腋窝部位充分暴露。沿着顺时针的顺序,以患者的乳头为中心,向外进行辐射状扫查。其中,外侧必须一直扫查到腋前线乳腺结构完全消失,内侧必须要一直扫查到乳腺结构完全消失,上界、下界扫查也要到乳腺结构完全消失。在扫查过程中,当发现肿块病灶之后,应将探头放在病灶的表面上,从一侧向另一侧进行逐一扫查,对其长袖缎面进行扫查。完毕之后,将超声诊断仪的探头旋转90°,按照同样的方式对病灶短袖切面进行逐一扫查。
在扫查的过程中,要对患者肿块是否出现钙化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并观察其钙化的面积、位置、形态等。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以临床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患者微钙化检出率。
乳房肿块钙化按其形态和大小,可分为三类。微钙化型:病灶≤1mm,呈针尖样,有点状强回声,后无声影;粗钙化型:病灶>1mm,呈团状,强回声,后有或无声影;弧形钙化:肿块表面呈现出弧形、环形强回声带,后有声影。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以χ2检验,以P<0.05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微钙化检出率对比
如下表1所示:恶性组微钙化检出率高于良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钙化、弧形钙化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在环境、电子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了女性的生命健康。在临床诊断中,乳腺恶性肿瘤以乳腺肿块、乳头溢乳、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等为主要症状,但在相关研究中显示,对于乳腺伴有钙化的患者,其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出现钙化的患者,约为1.7倍。同时,在研究中发现,66%~85%的乳腺癌患者出现乳房肿块钙化的现象[2]。因此,乳房肿块钙化作为临床上主要影像学诊断指标。
以往,临床上主要是通过X线诊断,但X线检出率相对较低,临床应用价值不高。随着医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超声诊断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于超声高分辨率探头,可以对患者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血流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比能够且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肿块内的微钙化现象,大大提高了乳房肿块微钙化的检出率,使得有助于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恶性组微钙化检出率高达83.72%,且弧形簇状微钙化检出率为69.44%;良性组的斑点微钙化检出率为60.71%。表明:在良性病变中,患者乳腺肿块微钙化多呈现出斑点状、分散分布的形式。恶性患者的乳腺肿块微钙化多呈簇状分布。综上所述,通过超声诊断,可有效识别患者乳腺肿块的微钙化情况和形态。
【参考文献】
[1]刘翠云,张皓东,陈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133-134.
[2]赵常花.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147-148.
[3]糜晓瀛,范小明,宋则周,侯春杰.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内钙化性质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18,17(02):48-50.
论文作者:王春红,向桢(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肿块论文; 乳腺论文; 患者论文; 超声论文; 检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乳房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