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斌

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斌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威远 64245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治疗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共计20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儿的病因、治疗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我们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疸;新生儿;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006-02

Neonatal jaundice treatment effect observation

Li bin.Sichuan neijiang weiyuan people's hospital of pediatrics; Sichuan vying

【Abstract】The purpose of: On the cau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and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treatment measures.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2014-2015 with a total of 200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treated as research materials,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mainly infection, perinatal factors, breast milk jaundice, we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ymptomatic treatment, early diagnosis, early treatment, received a good curative effect,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Jaundice; The newborn; The cause; treatment

引言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症,在新生儿中高发。新生儿的皮肤呈粉红色,但是大多数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星期内皮肤黏膜会变成黄色,这在医学上称为黄疸。当血清中的胆红素大于85.5μmol/L时,就会出现黄疸,所以,新生儿黄疸又叫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有神经毒性,若情况严重,可能会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3],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对新生儿黄疸要加以重视,积极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共计200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儿为110例,女性患儿为90例。有180例为足月儿,有10例为早产儿,有10例为过期产儿。黄疸出现时间:≤24h的有10例,24h~7d的有150例,>7d的有40例[4]。

1.2 治疗方法

①光疗:应用波长427~475nm的蓝光或者是波长510~530nm的蓝光对患儿进行光照治疗,黄疸程度轻的患儿照射24~48h,较重者须照射48~72h,照射的最长时间可达96h,光的亮度为160~320W,灯源和患儿的距离为20~25cm效果最佳。蓝光时保护患儿的双眼、生殖器。②药物治疗:输血或者是蛋白质补充血清内蛋白质的含量,患儿的酸中毒、水肿、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要及时进行纠正;为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够使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产生抑制作用;应用苯巴比妥钠促进肝酶分泌,增加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③一般治疗:配方乳喂养,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不也保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等[5]。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全部的新生儿黄疸病因中,首要的原因为感染,其次是围产期因素,排在第3位的为母乳性黄疸。治疗措施为: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等等,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治愈19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9%。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又叫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有神经毒性,黄疸程度重,可造成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后果极其严重的。因此,因此对新生儿黄疸需积极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黄疸,一种是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会自行恢复,病理性黄疸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生理性黄疸:因为胆红素的代谢有其自身的特点,绝大多数早产儿与大部分的足月儿在生后2~3d就会出现黄疸症状,在出生后的5~7d黄疸的病情最为严重,足月儿一般10~14天就可以痊愈了,但未成熟儿可能延迟到3~4个星期,测定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新生儿在产生生理性黄疸时没有不舒适的症状,因此,不用特殊的进行处理。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饥饿、哺乳不佳与各种急慢性疾病等也可以使生理性黄疸的情况加重或者是患病时间延长,我们在这些方面要加以注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极个别早产儿在血清胆红素达不到标准时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足够的警惕,以防止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漏诊或误诊。众所周知,胆红素的产生主要来自于血液中红细胞的破坏,由于胎儿适应了胎内的缺氧环境,其红细胞数量往往较多、体积较大,以携带较多的营养和氧供其需要。但是新生儿出生后转为用肺呼吸,从而使部分红细胞破坏,导致大量的胆红素产生,胆红素只有经过肝脏的转化后才能排泄,而新生儿的肝脏功能较弱,转化胆红素的能力非常有限,进而使胆红素在血液中累积造成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如有以下表现要考虑病理性黄疸,如生后24h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黄疸程度重,超过小腿甚至达到手心和足底;足月儿于生后2周、早产儿于生后3~4周黄疸不消退,或黄疸于消退过程中又突然加重;黄疸颜色发暗、黄疸伴发热、体温不升、吃奶少、呕吐、精神反应不好等。具体而言,若有下列一项的我们就可确诊为是病理性黄疸:(1)患儿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h以内就出现了);(2)患儿黄疸程度比较严重:血清胆红素快速的升高,血清胆红素大于220μmol/L(12.9mg/dL);(3)患儿黄疸的发展速度过快:每天上升大于85μmol/L(5mg/dL);(4)黄疸退而复现或者是黄疸持续时间太长:足月儿大于2星期,早产儿大于4星期;(5)患儿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2mg/dL)。病理性黄疸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在临床中我们要及早的确诊,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本文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分析,新生儿黄疸的一般原因首先就是感染因素,病原微生物产出的毒素和体内具有氧化性代谢产物的堆积,使红细胞的细胞膜变得非常的不稳定,血中没有结合胆红素生成多了。第二是围产期因素,具体包括分娩方式、用药、孕母疾病等,在这其中,窒息是比较重要的原因。第3个原因就是母乳性黄疸,最近几年来,因为母乳喂养被广大产妇重视,如果条件允许,一般都会采取母乳喂养方式,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就因此而升高了。

在治疗方法中,光疗是有效的治疗病理性黄疸的方法之一。因为蓝光对胆红素的异构化作用,间接使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患儿使用这种方法治疗是很有效的。在药物治疗方法中,给患儿输血或者是用蛋白质补充血清内蛋白质的含量,能够对患儿的酸中毒、水肿、贫血等症状给予较好的纠正;为患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作用受到较好的抑制;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对肝酶系统功能起到促进作用,对抗原抗体反应有抑制作用。另外,若患儿为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患儿,应用换血疗法是比较有效的,换血疗法可以把患儿体内的红细胞与抗体移除,使患儿的溶血情况降低,但是,换血容易造成肠坏死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医生要加以注意。

本文的研究得到的结果为:在全部的新生儿黄疸病因中,首要的原因为感染,其次是围产期因素,排在第3位的为母乳性黄疸[6]。治疗措施为:光照疗法、药物治疗、停止母乳喂养、抗感染等等,在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降低;治愈19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高达99%。引起黄疸的原因多且复杂重叠。大量资料表明,正确的健康宣传非常重要。对于新生儿黄疸应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对胆红素超过安全范围者和高危儿要及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同时,还要加强产前检查,做好产前诊断,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检测。

总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主要是感染、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我们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壮,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疗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17.

[2]邵肖梅,周文浩,曹云.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15-16.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38.

[4]杨俊.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测与干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5):86-88.

[5]楚爱菊,董秀华.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1期,90.

[6]李志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11期,90.

论文作者:李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观察论文_李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