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压力、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纵向研究证据_纵向研究论文

大一新生压力、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纵向研究证据_纵向研究论文

大学新生应激、倦怠和抑郁的关系:来自纵向研究的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倦怠论文,纵向论文,抑郁论文,证据论文,新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学者倾向于把倦怠当作一种特殊的应激反应形式来看待,如Hobfoll等(2000)就认为“倦怠是个体对于长期性的情感和人际应激源的延长性反应”。基于这一认识,许多学者在具体研究中也把应激源当作倦怠的前因变量来加以考察,如Pines等(2005)在最近的研究中,就通过紧张和倦怠与应激源的相关差异来对倦怠和紧张加以区分。该研究的潜在前提就是应激源是紧张和倦怠的前因变量,但他们并未能对该潜在前提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证实了应激源(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和倦怠概念的可区分性,从而为随后的横断考察和纵向分析把应激源作为倦怠的前因变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在横断考察中,还是在纵向分析中,生活琐事都是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p<0.01),这不仅支持了Pines等(2005)的研究结果,而且支持了李永鑫等(2005)“倦怠是长期的琐碎的不良应激反应”的理论观点。

Kessler(1997)总结说:“各种文献都一致表明,生活事件与严重抑郁的产生有联系”。根据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可以把事件分为主要生活事件和次要事件。与主要生活事件相比,次要事件指的就是日常琐事,这类事件虽然强度低,但是发生频率高。有学者认为,次要事件可以更好的预测抑郁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发现,无论在横断考察中,还是在纵向分析中,生活琐事都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p<0.01),而主要生活事件只是在横断考察的第一次测量时对于抑郁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1),有力地支持了上述学者的理论观点。

近来的研究表明,倦怠和抑郁在统计上是可以区分的,如Bakker等(2000)发现,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倦怠和抑郁的项目分别负荷在不同的潜变量之上。虽然lacovieds等(2003)在横断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从理论上看,抑郁应当是出现在倦怠之后,而不是出现在之前。但正如Ahola等(2005)所指出的那样,还缺少纵向研究的结果来对“倦怠引发抑郁的观点”进行支持。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证实了倦怠和抑郁在统计上的可区分性,支持了Bakker等(2000)的研究结果。其次,无论是在横断考察中,还是在纵向分析中,都发现倦怠总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p<0.01),这一结果不仅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而且使“倦怠引发抑郁的观点”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

以往的研究只是孤立的考察“应激-倦怠”、“应激-抑郁”和“倦怠-抑郁”的关系模式,依据我们所搜集到的文献,尚没有研究在一个整合的框架内来对“应激-倦怠-抑郁”的关系模式进行考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心理现象往往是密切交织在一起的。基于此,我们借鉴了Baron等(1986)关于中介效应的分析框架,对“应激-倦怠-抑郁”的关系模式进行横向的考察和纵向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倦怠能够(部分)中介日常琐事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表明应激特别是日常琐事是倦怠和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倦怠是“应激-抑郁”的重要发展阶段,而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个体可能不经历倦怠而直接进入到抑郁阶段,显然,这一结果无论是对于倦怠还是抑郁的预防与干预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  ;  ;  

大一新生压力、倦怠与抑郁的关系:纵向研究证据_纵向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