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蒋伏平,龚和禾,黄杨(通讯作者),王璇

蒋伏平 龚和禾 黄杨(通讯作者) 王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 210006)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219-02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指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根据我国48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衰患者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2%,但是其死亡率却占41%,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死亡率可达50% 。如何控制老年心衰,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是目前临床研究密切关注的问题。我们收集了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进一步的分析,探讨心衰的特点和指出老年基础性疾病引起心衰的原因及如何防范和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经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年龄均在60周岁以上,最大年龄92岁,平均年龄(76.51±11.32)岁。80例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纳入研究标准:(1)按照NYHA分级标准要求心衰功能分级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2)年龄60周岁以上;(3)排除肢体瘫痪、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病史的患者。按照患者年龄段将本组患者分为3组,其中60~69岁归为第1组,计13例,70~79岁归为第2组,计32例,80岁以上归为第3组,计35例。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80例患者于入院当日给予其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等项目检查。第2日给予其常规检查,包括抽血检查血常规、空腹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分析、心肌酶谱。

1.2.2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x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慢性疾病情况统计:三组患者引起心衰的慢性疾病共计139例次,其中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导致心衰的慢性疾病患者有64例。各组间进行分类导致慢性疾病的患者例数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每组引起心衰慢性疾病的比较[n(%)]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受多种疾病的影响,导致机体代偿能力减低,影响内环境稳定,而引起心脏多支血管病变增多,极易诱发心力衰竭。王士雯院士在2003年首次提出多病因诱发老年人心衰的概念。指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诱发心脏损伤,导致心衰发生。本组80例老年心衰患者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导致心衰的慢性疾病患者有64例,占80%,且从表1可见,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以高血压、冠心病基础疾病多为常见,其次为尿毒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风湿性心瓣膜病较为少见,多见于70岁以下的老年患者,其与国内外的报道相一致 。

在对心衰的诱发因素分析中,肺部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诱因,同时也是老年心力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病死原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会加重心脏的负荷。此外还有心率失常也是诱发心衰的常见诱因,尤其是快速性心率失常,例如陈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低,从而导致心衰发生。

根据本研究提示,总结心衰的主要特点是导致心衰多种慢性疾病并存,且相互协同导致心衰。临床工作中应积极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等,此外近期有研究报道营养不良也是老年人诱发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总之,对于老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尽早期诊断,明确病因,积极防治心衰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并发疾病,以此降低老年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红.35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外医疗,2009,28(25):68.

[2]丁翊,刘芳.老年人重度心衰的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4):108-109.

[3]赵玉兰,李佳月,吴海石,等.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不同年龄段病因、诱因和病死率调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7.6 (3) :153-155.

[4]王素萍,赖异,袁志柳等.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护理[J].重庆医学,2012,41(30):3239-3240.

[5]李阳,林宇,刘子杰.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转归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8):967-968.

论文作者:蒋伏平,龚和禾,黄杨(通讯作者),王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4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衰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蒋伏平,龚和禾,黄杨(通讯作者),王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