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论文_宋美丽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论文_宋美丽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德州 253034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供给侧,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供给优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各项工作都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分析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影响,找到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聚焦理论创新、弘扬传统文化、剖析社会热点改进思想理论供给,提升引领力;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行为培养改进教育服务供给,提升影响力。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引言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改革社会旧有的产品供给结构,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整体,经济上的“供给侧改革”必然引起教育上的变革。高校承担着为大学生提供优质思想政治服务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应主动顺应时代发展,积极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提升高校的育人能力。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丰富内涵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一个经济学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满足受教育者需求而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如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应的社会实践课,以及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涵盖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等方面。从供给路径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课堂供给和课外供给两大渠道。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即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大学生现实需要为出发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转型升级,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引领性、精准性、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服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平衡和良性互动,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高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之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同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一道,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教育环境和因素。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方式等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供求规律是一条普遍规律,诚如恩格斯所说:“供和求始终力图互相适应……这个规律永远起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必须遵循供求规律,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切实做好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求的良性互动。

2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的途径

2.1聚焦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我国悠久的文明史创造的价值理念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精神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鲜明特色,深切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尤其是党在带领中华民族建立新中国、发展新中国艰难历程中的红色精神文化,使学生在多种文化思潮的碰撞中,能自觉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2.2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应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现实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大学生思想困惑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庞大。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牢牢树立“多元主体共治理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共同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合力,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

2.3坚持党的领导,实现统一思想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方略。历史经验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思想一直贯穿于马克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始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突显党的领导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解析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绩,将学生的思想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中来;高校的各级党委要切实做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筹和指导,改善组织结构,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增强党对青年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和组织力,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供给优质教育服务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2.4创设“互动型”供给模式,实现供需内容信息对称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高校教育供给侧改革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需求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在这些需求的共同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不断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砥砺前行。实施“互动型”供给模式,能将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供需两旺,让供给侧和需求侧处于动态平衡中。

结语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这就决定了供给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但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所以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还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发展逻辑。唯有进行双侧思维,高校才能不断优化教育服务供给,才能探索出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晓曦,王克婴.供给侧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视角[J].经营与管理,2016(9):143-145.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刘玉颖,陈梅.“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6(11):19-2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论文作者:宋美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论文_宋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