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_高敏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_高敏

高敏(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要解决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两者深度融合的机理,从而设计深度融合的路径,以期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院级科研项目(编号:18CZYR00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8-2020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编号:cdjg039)、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院级教改课题(编号:17CZYJ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敏(1989-),女,四川雅安人,管理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并提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十九大对国家“新时代”的定位,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中国强大的必由之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十三五”期间高校的重要任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必须要依赖于专业教育,二者的深度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耦合联动,形成以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促进专业知识更加直接高效融入社会生产实践,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解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不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广度上来看,融合工作仅处于试点阶段,融合广度较窄。从融合的深度上来看,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从融合的层次上来看,没有充分的分析专业特点,挖掘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融合仅停留在表面,融合层次较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提质增效的问题。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育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领域的见习实习、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市场机遇捕捉、市场风险预测、信息处理、决策部署能力,从而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涵盖了“职业”与“专业”两大核心理念。高职专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专门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兼具创新性意识,能够灵活运用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依靠自身的创新技能去开创事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为高职专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和良好的契机。从内涵来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都以专业知识为基础,都强调了对于专业知识的“用”,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更高,强调“用”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技能以及事业开创等创新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机理研究

(一)立足专业教育,明确专业教育的基础地位

从专业教育出发,探讨如何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专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二)注重深度融合,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机互动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共通性的同时,也存在差异性,应以深度融合为导向,运用系统设计方法,就如何解决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路径的设计,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确保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互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围绕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

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最终都要落脚到人才培养上。要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命题,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就如何开展深度融合,明确具体措施,促进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

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设计

在前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专业教育,注重深度融合,围绕全方位人才培养的目标,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主线,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方向

建立健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能力指标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所面向的职业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重新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创新创业能力目标,细化学生所要达到的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规划专业课程方案,优化现有课程体系,让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有机融合。从课程定位、设计理念、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持、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考核与评价、实施要求等八大方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素质要求等指标,制定“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标准。

(二)突出课程主体,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丰富课程教育内容。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创业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高水平教师领衔打造创新创业线上“金课”,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以及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与教师讲授点评相结合。改革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信息化教学、以赛促教等教学手段,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创新课程教法。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综合应用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时评价与反馈机制。

(三)搭建实践平台,提高“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效果

整合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纳入专创融合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提供平台支撑。借助创新创业俱乐部平台,结合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以“科技创业”为主线,定期开展俱乐部沙龙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能咨询”;利用创业街、孵化园等孵化平台,培育学生科技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依托竞赛平台,整合各类专业创新创业技能竞赛平台,结合专业教育自身特点,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实现专业知识运用和创新创业知识运用的有机融合。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建设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及共建平台,突出产教融合、双创贯通特色,继续推进与政府、企业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战略,为学生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四)夯实师资基础,打造“专创融合”教学师资队伍

建立校企联合、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联合的师资队伍。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教师共同探讨,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加强互动交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组织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专业教师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能够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相适应,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或短期实习实践。实施专业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树立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开展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创新创业专题师资培训。引导专业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知识,积极开展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教学研究,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更好服务教学开展。

参考文献

[1] Joseph Ben Davis. Center of Learning[M]. Transaction Publisher.1977.

[2]程琳,李海燕.高职院校发展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1).

[3]孙湘湘.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民办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86-89.

[4]谢良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7):29-30.

[5]朱晓东,顾榕蓉,吴立保.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江苏高教,2018(2):77-80.

论文作者:高敏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路径研究论文_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