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张庆敏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张庆敏

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武胜桥镇人民政府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把农村建设成具有优质生活条件和现代化气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日益备受关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本文展开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探讨,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有一些新的认识。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在理论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而且在实践中因其适应了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

1、整合村庄空间结构,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村镇经济的发展,村庄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部分经济和区位条件较好的村庄逐渐由农业经济转变为农业、工业和商业经济混合的村庄,而村庄用地结构趋向于综合化,农业、居住和工业等各类用地呈现分散的格局,需要对村镇体系和村庄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因此,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迎合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乡村人口的集聚,同时促进了产业集聚和农业经营的规模化,为城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也改造了传统的社区关系,淡化了小农意识。

2、促使村庄用地利用模式向集约节约型转变

我国村镇土地利用长期采用粗放化外延式的发展模式,村庄布局散乱。这种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分散化的利用模式,使村镇建设用地规模盲目扩张,带来了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化,抑制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促使村庄用地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村镇土地利用,对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意义重大。

3、促进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村庄建设无序化、设计理念落后、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有限、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不齐全等问题。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通过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建设某些集中区域,使乡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地域上的共建和共享,缩小了城乡二元化的差距。经过合理规划的新型农村社区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呈现住宅整齐美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人居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外部拉力不足,内部推力有限

所谓拉力就是来自农村地区以外的助力,这些助力可以帮助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也可以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所帮助。主要形式是招商引资到乡镇,但是很多企业都因为农村的交通落后或者是环境等原因搬离了该地区。招商引资的困难和企业的离开,使得农村的产业结构难以得到调整,最后出现了外部拉力不足的局面。传统农村社区以一种稳定的文化作为凝聚力,在于其一成不变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不能推动农村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新农村社区的建设的内部推力不足。

2、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财政动力

资金是保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社区建设的主要资金是国家拨款。虽然市县各级财政积极筹措、大力投入,但与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模、实际所需相比却相去甚远。比如一些偏远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缓慢。由此可以看出,建立起多种资金来源渠道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农村居民过于分散,积极性不高

我国九亿多农民分布在五百多万个自然村,如此大的数字告诉我们想要将村民集中在新型农村社区存在一定难度。如此庞大的数字背后就是农村公共服务和基层设施建设的缺乏。仅仅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就可以看出“集中难”的困境,新型农村社区首要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新型农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现象打击了村民的积极性,比如房屋建设没有考虑到农民生产工具的存放、没有针对养殖业专门规划土地等事项,对农民的实际需求考虑不够周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三、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坚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理念非常适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一种内部支撑,这种内部支撑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因为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调整,不仅可以改变农村居民固有的思想观念,还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变,促进内部经济的发展。如此一来,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引导了农民主要生产活动向高级生产活动的转变,增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内部推力。

2、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政府投入的资金是社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政府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社区的建设。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政府必须做好“领头人”的作用,积极引导、规范使用资金。二是吸收社会流动资金。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来看,规范的合作制是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政府虽然主导着社区的建设,但是太过于依赖政府反而会增加政府的财政压力。虽然政府不能主动吸收社会流动资金。但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政府可以引导农村金融平台的创建,通过融资的手段来吸收社会资金。

3、坚持以人文本,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新型农村社区是为人服务的,人口数量是新型农村社区必不可少的基本单位之一,农村居民的积极性之间影响新型农村社区的形成。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正确的措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一是增加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认识。首先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让农民知道新型农村社区的存在。其次定期组织农民参观社区,增加大家对社区的认知。最后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培养农民的大局意识。二是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科学的规划能够促进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社区是为人服务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要考虑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绿化水平。整体规划严谨,使社区建设更加科学合理,那么农村居民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4、夯实基础,共同推进,有效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防止短期行为。要摒弃急功近利,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放长眼光,深谋远虑,务求实效。二是防止虎头蛇尾。要充分考虑到建设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困难和复杂局面,做好应对预案,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好、结好局。三是防止“半拉子”工程。切实把好开发资质、工程质量、资金专款专用等关口,坚决避免因中途停工等各类问题发生,确保每个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按时完工。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整个社会的物质极大丰富。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的居民,对来国家、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保质保量的推动其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其生活质量水平,更可以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国家战略、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郭丽.当前中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空心化问题探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7(4)

[2]杨青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以安徽省南陵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9)

[3]马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农技服务,2017(1)

论文作者:张庆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1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论文_张庆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