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基坑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基坑施工质量和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有着直接的联系,将深基坑支护技术运用到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文章简述了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技术;建筑工程;探讨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大幅上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建筑工程的地下工程和地下室空间也逐渐被开发出来,在这个背景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特点
1.1基坑深度越来越大
我国的土地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基数也相对庞大,一些土地不适合居住和耕种,因而,开发地下建筑势在必行。现阶段,我国的地下建筑工程正在向着更深、更大、更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基坑越来越深,一些发达地区的地下深度建设已达到了六层,基坑深度最深的有二十米,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基坑的深度还会向着更深的方向发展。
1.2建筑工程施工条件越来越复杂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条件更为复杂,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地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国沿海地区的地形特殊,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这给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影响到建筑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严重的还会影响周围的建筑,给周边建筑的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损坏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在深基坑支护施工的过程中,铺设管道的工作也十分复杂,一些陈旧老化的建筑物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使得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
1.3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会破坏施工地区及周围的地质环境,对周围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支护工作的不到位,或者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支护工作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直接破坏了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支护工程引发的安全事故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首先会延误工程的工期、带来人员的损伤和施工成本的增加,引起一些工程纠纷,带来社会的负面影响,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社会压力与资金压力。
1.4支护方法种类多
总的来说,我国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比较成熟,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种类很多。按照基坑支护方式可以分为:(1)悬臂式支护结构。(2)混合式支护结构。(3)重力式挡土结构。按照支护形式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两种,分别为支挡型和加固型。这些支护方式的存在与应用对我国复杂的地质结构十分有利,建筑施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施工需求和施工方式进行支护方式的选择,对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十分有利,对地下建筑工程的质量的提升和地下建筑空间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分析
2.1工程总概况
某工程,总面积为36280m2,地下总面积为9519m2,大厦的总高度约为78m,建筑物的平面形式呈方形,大厦设计地下3层,基坑的最深处距地面约为15m,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剪力墙结构,地下部分采用混凝土梁内设无粘结预应力筋。
关于地质条件,根据初期的土层勘探得知,这个工程的拟建区是处于某河的洪冲积扇北面,地面的标高大概在45.8~49.1m之间;拟建区的地质土层主要为粘质粉土层,局部为粘质重粉质粘土层,大厦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是230kPa,地下没有软弱的下卧层。
关于水文情况,根据勘探报告,拟建区存在三层地下水:第一层是滞水,其水位深度约在1.2~4.1m之间,水位标高在46.13~43.04m之间;第二层是潜水,其水位深度约在9.87~12.19m,水位标高在37.18~36.24m之间;第三层是层间水,其水位深度约在21.02~26.07m,水位标高约在23.22~25.04m之间。这个场区的地下水水质呈弱酸性,对混凝土结构不产生腐蚀性,但对钢结构产生弱腐蚀性。
2.2工程特点
该拟建区处于繁华的街区,施工条件苛刻,运输困难,白天交通拥挤,建材只能夜间运输。对周围环境要求高,施工时间有限制,总的来说施工场区面积狭窄,无法大量堆放建材,大件钢材结构只能存在仓库,增加了二次运输量,提高了运输成本等。
2.3该大厦深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和锚杆支护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2.3.1混凝土灌注桩
混凝土灌注桩,具体的工艺流程为:平整钻孔场地、测量放线布孔、挖设排水沟和布设泥浆池、桩机就位和制备泥浆、钻机钻孔,洗孔清孔、吊放钢筋笼、浇筑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开钻前,检查轴线的定位点与水准点是否正确、放线定桩位等。桩机就位后,在桩位位置
埋设孔口护筒,起到定位、储存泥浆以及护孔等作用。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钻孔。钻孔时,根据钻进速度和钻机是否有异响,判断地质变化情况;当钻孔的深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清孔。清孔工作完成并通过检测后,进行钢筋笼吊放施工及水下浇筑混凝土。在吊放钢筋笼前,在钢筋笼上安装定位钢筋环,控制钢筋笼就位准确;然后开始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采用导管法作业,确保浇筑连续进行。
2.3.2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有:护筒中心和桩中心的偏差不能超过5cm,埋深不能低于1m,泥浆的比重最好控制在1.1~1.2,孔底沉渣的厚度不能超过15cm;钢筋笼安放位置准确,钢筋连接满足规范要求;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需要连续作业,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2m,速度适宜,避免堵管或钢筋笼上浮,同时桩头超灌1m。灌注桩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2.3.3锚杆支护施工要点
土层锚杆在开挖的深基坑墙面或者尚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钻孔,在达到要求的深度后再次扩大孔的端部,一般形成柱状。实施锚杆支护技术施工,主要将钢筋、钢索或者其它类型的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然后灌注浆液材料,令其和土层结合成为抗拉力强的锚杆。这样的支护技术能够让支撑体系承受很大的拉力,有利于保护其结构稳定,防止出现变形,同时还具有节省材料、人力,加快施工进度。
2.4支护效果
在深基坑支护完成后的施工期间,无坑壁坍塌问题出现,通过仪器对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无明显的变形现象出现。混凝土灌注桩和锚杆支护能够保证该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保障周围的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实施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3、结语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究,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以及建筑工程安全性施工理念的实现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积极探究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并不断改进或研究新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宋海丰.浅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4(3):123-124.
[2]丁勇.基于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02): 122.
[3]蔡庆夏.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知识.2016(01).
论文作者:张忠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深基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坑论文; 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